收入弹性、汇率传递与贸易收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贸易收支方程的确定和修正

贸易收支弹性理论是国际经济长期研究的主题之一。传统贸易弹性由两组弹性组成,分别是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多数研究均基于Goldstein 和 Khan(1985)的不完全替代模型(Imperfect Substitution Model)假设,即进出口商品并非国内商品的完全替代品,所以除了黄金以外的绝大多数商品都不满足一价定律,其供求都是有限弹性的。

一 标准贸易收支方程及概念误区

根据不完全替代模型,经济学家推导了用于实证检验的标准贸易模型,其含义是进口需求量由实际收入水平和相对价格决定。进出口需求方程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lnEX 表示出口需求,lnPx表示出口产品的价格,lnYw表示对应进口国的收入;lnIM 表示进口需求,lnPm表示进口产品的价格,lnYd表示本国的收入。

但是在具体研究中,对上述公式的解读却存在较大差异和理解误区,因而得到的结论也大不相同。接下来我们从进出口需求、国内外收入和相对价格的解读和指标选取进行分析。

误区一:将出口需求EX 和进口需求IM 等同于进出口额。

根据不完全替代模型,进出口需求更倾向于表示需求量(quantity)。但是在具体实证研究中,由于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数量单位,不可能直接加总数量,学者们多采用加总出口价值作为出口需求量的代理变量,同时指出出口价值中包含了价格信息,直接采用会导致弹性估计的偏差,因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将价格因素进行剔除,比如采用不变美元价格的进出口额(Houthakker 和 Magee,1969;Krugman,1989;Benacek等,2003)、使用进出口额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佐々波,杨子,1985;Eaton 和 Kortum,2002;Chinn,2004;Cheung 等,2010)、出口额指数(戴祖祥,1997;姚枝仲等,2010;Aiello等,2015)。因此很多研究在论述上述不完全替代模型时,直接将需求量表述为实际需求,以便与其采用的代理变量保持一致。

上述做法存在较大问题,不同价格指数包含的产品信息差异较大,进而使用不同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得到的实际需求也不尽相同,Marquez 和 Schindler(2007)就指出不同的价格指数会使贸易弹性估计结果有很大差别。比如使用进出口额占国民收入的比值实际上假定进出口产品和国民账户核算产品的总体价格水平是一致的(同使用GDP deflator进行平减),但是实际上出口产品作为可贸易品,与内销产品的种类、质量和价格差异都较大,因此使用该方法会使得实际需求有偏。又如跨国研究中,采用不变美元价格进出口额使得各国进出口变得可比,但是将所有国家进出口转变为美元计价本身就存在较大问题;对于不使用美元计价的贸易收支,需要使用当期汇率对这部分进出口额进行折算,这种做法将汇率变动引入实际贸易收支中,同时还因折算的滞后性使得进出口需求与实际不符。

使用实际进出口额进行测算时存在的问题在直接使用贸易收支方程测算贸易弹性的研究中同样存在。Krueger(1983)和Rose(1991)将贸易收支表示为实际汇率和国内及外国实际收入的函数形式。基于此,Franke(1991)使用贸易收支差额作为贸易收支的代理变量(刘尧成等,2010);Bahmani-Oskooee 和 Brooks(1999、2003)使用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比值作为贸易收支的代理变量(巴曙松等,2007)。第一种做法面临使用进出口额作为代理变量同样的问题,即如何转换为实际贸易收支;多数研究通过贸易收支差额与国民收入的比值将价格因素剔除,存在的问题不再赘述。第二种做法暗含的假定是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价格水平是一样的,这不仅存在上述产品种类、质量和价格的差异问题,还存在计价货币不同的问题,除非是对外贸易全部使用国际货币的国家,通常一国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计价货币是不同的,使用二者的比值只能从数值上验证一国贸易收支的恶化或者改善情况,但是无法反映真实进出口情况。因此鉴于进出口产品的计价货币差异等现实情况,应分别测算进出口需求的弹性。

随着统计数据的不断丰富,进出口量指数替代实际进出口额成为进出口需求量的代理变量(Irwin,2002;Freund,2009;Escaith等,2010;Bussiere等,2013)。戴祖祥(1997)出口额指数以 1990年为基期,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换算而成;出口价格指数前九年数据取自外贸部的统计资料,后六年数据以国内零售价格指数×汇率再换成指数形式:出口量指数Q=X/(Px/Py);国外价格指数和国外收入指数取两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的统计数据加以简单平均计算而得到。

误区二:国内收入Yd和国外收入Yw的选取略显随意

根据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国内收入变动引起的进口需求量变动的比例称为进口收入弹性;而国外收入变动引起本国出口需求量变动的比例称为出口收入弹性。在这个意义上,进出口需求使用量的指标,收入采用GDP作为代理变量更为合适,用于衡量进出口市场规模的变动,即在给定的进出口价格下,国内外对进出口的需求大小。为剔除价格因素,考察实际市场规模的变动,多国样本研究通常采用美元不变价GDP(Caporale和Chui,1999;Constantinescu等,2015;Aiello等,2015),双边贸易研究通常使用本国价格指数对GDP进行平减(谢建国和陈漓高,2002;Demir和Wu,2017)。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很多学者采用消费品销售总额(杨碧云,2013)或者工业产出(或工业生产指数)作为国民收入的代理变量,也常使用该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实际收入是否需要扣除净出口再加上进口?工业增加值是否是更好的工具变量?美元不变价是否适用于中国?这些都要仔细考虑。

国外收入代理变量选取通常有三种做法,一是使用除本国以外的世界GDP(佐々波,杨子,1985;朱真丽和宁妮,2002;Chinn,2004),二是使用两到三个主要贸易伙伴GDP的平均值(戴祖祥,1997),三是使用贸易流加权的样本国家GDP(Houthakker 和 Magee,1969;Krugman,1989;Aiello等,2015)。前两种做法常见于单个国家对外贸易收支研究,第三种做法常见于多国样本研究。分产品相关研究中,国民收入的代理变量通常采用人均GDP(Markusen,2013)或者劳动力人均GDP(Waugh,2010),用于考察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国内产品偏好的差异。

误区三:将相对价格等同于实际汇率

对进出口产品相对价格PxPm的界定及代理变量的选取上也存在差异和误区。一国消费者是否选择进口产品,取决于该产品的价格以及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因此进出口需求方程中,价格均选取相对价格。实证研究中,进口需求方程使用的是本国进口价格指数比上国内批发物价指数(佐々波,杨子,1985),部分学者使用世界其他国家出口价格指数代替本国进口价格指数,国内批发物价指数多采用GDP平减指数(Caporale 和 Chui,1999)和消费者物价指数(董继华,2008),在出口需求方程中使用的是本国出口价格指数比上样本其他25国贸易流加权的出口价格指数(Houthakker 和 Magee,1969);也有学者考虑到国内批发物价指数包含了非贸易品价格,Waugh(2010)使用贸易品价格指数作为价格的代理变量,并发现不同国家加总贸易品价格差异十分小。

在很多实证研究中,将实际汇率代替相对价格放入进出口需求方程(梁琦等,2005;戴世宏,2006;Aiello等,2015;Demi 和 Wu,2017)。实际汇率也被称为真实汇率,是指剔除两国名义(货币)因素的汇率水平,即名义汇率经过两国相对物价水平调整后的汇率水平(Chinn,2006)。在使用物价水平调整时,不同学者采用不同的价格指数,包括CPI、PPI和GDP平减指数,也有部分学者采用单位劳动力工资或者劳动生产率进行平减(Chinn,2004)。还有学者考虑中国进口加工再出口特殊情况,在加入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时,还加入美国与其他东盟国家汇率作为控制变量(Cheung等,2017);另外,有学者考察本国货币比值变动对贸易收支的整体影响,因此也会放入实际有效汇率作为国内外价格的代理变量(刘尧成等,2010)。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实际汇率本质上是一个相对价格指标,衡量的是本国价格与外国价格的相对水平。在这个意义上,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外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必然会影响本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但是这些研究实际上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即实际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内外产品的相对价格,而相对价格的变动可以影响国内外产品的需求,因而实际汇率可以对一国贸易收支产生影响。同时这些研究的被解释变量通常是一国名义进出口额或者贸易收支差额(部分使用实际值,但剔除的只是货币因素),即不考虑汇率究竟影响的是相对价格还是实际贸易量,因而这个层面界定的汇率弹性,指的是汇率变动引起的贸易收支额变动。进一步来说,该界定只是在统计角度探究二者的协整关系,并不分析背后的作用机制,因此得到的结论也千差万别。对应前文,当我们将进出口需求界定为进出口量时,将汇率变量放入回归方程便不再合适;而后续汇率不完全传递相关研究将汇率变动引起进出口价格变动的比例界定为汇率价格弹性的做法更为合适,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下一节详细论述。

二 贸易收支方程:本书的设定

根据上述分析,本书认为影响一国或地区实际出口产品需求QX(实际出口量)的因素主要有出口产品的价格PX、贸易伙伴的国民收入Yf和汇率R。出口产品的价格可以分为出口本币价格和出口外币价格,最终影响消费者的是出口外币价格

出口需求方程可以表示为:

出口需求方程采用C-D函数形式:

将出口需求方程写成对数形式:

其中,α1是出口需求价格弹性,β1是出口需求收入弹性。根据国际收支弹性理论,α1<0,表明随着价格上升,产品需求会下降;β1>0,表明国外国民收入的上升,产品需求会上升。α0是常数项,ε0为误差项。

同上,进口需求方程可以表示为:

进口需求方程采用C-D函数形式:

将进口需求方程写成对数形式:

其中,α2是进口需求价格弹性,β2是进口需求收入弹性。根据国际收支弹性理论,α2<0,表明随着价格上升,产品需求会下降;β2>0,表明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产品需求会上升。β0是常数项,ε2为误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