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与政策模拟研究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中美经贸摩擦相关政策建议

一 从战略高度重视中美贸易纠纷,转变发展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经济地位和格局的变迁、中国制造的崛起以及高技术领域与美国差距的减小,美国对中国的警觉和遏制意图越来越明显。美国发动贸易争端的目的不仅在于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同时也有迫使我们改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制度的意图,要求中国更多地遵守西方规矩,按照美国意图进行发展。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发展实体经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根本之策,是中国积极应对各类国际挑战,在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以不变应万变的理性战略选择。

二 加强协商,坚持中国的核心利益

中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较强,合作空间很大,“和则互赢,斗则互损”。一方面,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并拥有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而且社会政治环境稳定,对外开放包容性强,区域经济差异较大,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制裁短期内难以见效;另一方面,美国掌握着国际核心技术,掌握国际话语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控制权,但由于人工成本、经营环境、产业链等因素,美国许多中低端产品对中国依赖性很大,短期内也难以替代。因此,根据税收归宿理论,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制最终大部分将由美国民众承担,从而使得美国社会福利水平快速下降,这也使得美国政府在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时面临美国国内强大的社会压力和反对呼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贸易谈判中一定坚持核心利益,美国缺乏持久的贸易制裁动力和底气。

三 切实有效降低企业宏观税负,改善营商环境

近几年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对降低企业税负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税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然而,总体上看,中国企业的宏观税负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非税收入快速增长、个人所得税增长过快、企业增值税负担过重等。在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企业利润增速下滑的形势下,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有利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增加活力,从而促进企业增加投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刺激产业发展。政策模拟也显示: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有助于中国实际GDP增长、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水平、有利于出口和社会福利提高等。还要切实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快减税降费改革的步伐,要加大清理力度,规范地方涉企收费,合并或撤销重复征收的税费,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四 加强科技创新,深化制度改革

中国必须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管理制度、科研创新、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如果加快技术创新,促使生产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1%,将会带动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能够有效化解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宏观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冲击。因此,中国必须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强调自主创新,激发和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


[1] 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负面影响,自2018年5月1日起,中国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自2019年4月1日起,进一步将制造业等行业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0%降至9%;因此,增值税税率总体降幅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