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热情要掌握好分寸
“热情有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义是要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有一则关于热情的故事:
一天中午,刘先生陪一位外宾来到某酒店中餐厅,找了一个比较僻静的座位坐下。
刚入座,一位女服务员便热情地为他们服务。她先铺好餐巾,摆上碗碟、酒杯,然后给他们斟满茶水,递上热毛巾。当一大盆“西湖牛肉羹”端上来后,女服务员先为他们报了汤名,接着为他们盛汤,盛了一碗又一碗。一开始,外宾以为这是吃中餐的规矩。但当李先生告诉他用餐随客人自愿后,忙在女服务员要为他盛第三碗汤时谢绝了。
吃了一会儿,外宾把刀叉放下,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盒香烟,抽出一支拿在手上。这位女服务员忙跑到服务台拿了个打火机,走到外宾跟前说:“先生,请您抽烟。”说着,熟练地打着火,送到外宾面前,为他点烟。然后,又用公筷给李先生和外宾夹菜。
见服务员实在太热情,外宾都有点透不过气来了。于是,匆匆吃了几口,便结账离开了这家酒店。
这就是热情过度的典型案例。外国人所注重的“关心有度”中的“度”,实际上是个人自由。一旦当对方的关心有碍个人自由,即被视为“过度”之举。所以,尽管服务员满腔热情地为客人提供服务,但客人不仅不领情,反而流露出厌烦或不满的情绪。
太热情了也不好,因为凡事都应有个度。人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喜欢跟热情的人交流,有的人不喜欢跟太热情的人打交道,这与人的性格有关。
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做到底”,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融洽、密切。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地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是平衡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
冬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直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却因为忍受不了彼此的长刺,很快就各自跑开了。
可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又不得不再度分开。就这样,反反复复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在受冻与受刺两种痛苦之间挣扎。
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出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这样才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过大而疏远了你们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