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意识延伸的游牧家园
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媒介技术已将人的身体与神经系统都延伸出来了。我们正来到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此阶段正是人工智能阶段,技术模拟人脑思维和意识活动,创生性的认知将会在社群中普遍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样。这正是麦克卢汉预言到的“向内的爆炸”——人意识的延伸。
本书是以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视野进入探究,该视野是观照新媒介技术,带来新的媒介环境,从而对社会与人的改变和影响。作者提出作为数字媒介的网络游戏重新塑造了参与者的感知模式,也就是将参与者的意识得以延伸,让玩家们进入赛博空间过着一种超越三维时空的、沉浸体验的游戏生活。
如何理解玩家身份维度的变化,成为作者研究的切入点,也就是从哲学的高度,探究了人在数媒世界里新的形成,并提出“数字人”的概念。作者写道:“玩家在赛博空间里通过角色扮演塑造出虚拟的自我,电脑屏幕上的角色不是镜子中真实的自我影像,而是意识中的自我化身,并将游戏中的虚拟自我作为真实自我的一部分。”科幻小说家吉布森在《神经漫游者》中宣布:“我们建立的全球社会空间——赛博空间,由交易、关系和思想本身构成,它们像一道永恒的波浪,在我们的交流之网上部署着。我们的世界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我们的世界不是肉体存在的世界。”
游戏玩家将自己的意识迁移进角色的场景,过着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现实的意识生活。这个角色化身的感知意识是“人工意识”,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将意识当作人自身内在性的,可人工意识是在人体外重新建构出人类的意识感知模式。正如,当GPS或北斗导航为地球上几十亿人和他们开的车导航时,其实是在人身体之外建构了一个全球心智的光电子媒介环境。这个地球已成为鸟巢里的蛋,多层的网络神经系统已把地球搂抱在怀里,整个地球人类每时每刻都在比特的星空和比特海洋里生活着,而一切人与物的信息数据都在各类云空间里储存、在互联网的神经系统以光速的方式迁移互联。
作者在书中写道:“通过媒介环境学派视角,看到网络游戏为玩家提供了全新的互动环境。玩家的一切信息通过化身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化身完成玩家的使命。玩家在屏幕中扎根,寄存于赛博空间。玩家在游戏中乐此不疲地创建着真实世界之外的虚拟生活家园,构建出一个无限扩张的媒介虚拟世界。”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在人类体外延伸一个互联网的神经系统,以至于将人内在性的自我意识解放出来,并能迀移到外部的虚拟世界中。人的内在意识与外界意识的边界取消,也就是人的身体与心灵意识可以分离开。人工智能技术、人脑芯片的开发,就是要将人脑神经元里的意识延伸到电脑屏里显现出来,这是人类正在完成最后的延伸——意识的延伸。XR的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游戏的魅力,正在于让人们可以从身体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得到一种自在、自由的沉浸性体验。
从审美维度上看,忘记自我身体此时此地的存在,而将意识专注地沉浸在游戏中,得到一种庄子式的“坐忘”体验。德勒兹将在虚拟世界的创意生成活动称为“精神游牧”,就像是在《千座高原》里的自由驰骋,纵情放歌。因为,在赛博空间里可以有新的角色身份,有新的价值认同,可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和欲求。还可以从已定的社会秩序,压制的身份关系中逃离出来,获得一种心灵解放和强烈新鲜的感觉体验。游牧,在精神家园里的游牧,正是借助赛博文化无穷尽的虚拟力量,是意识在无尽可能世界里探寻的意境生活。这时,玩家也成为了艺术家。
作者写道:“玩家在心理上脱离躯体的束缚参与到在线游戏的世界,玩家在生理、物理、心理三个维度发生转变,笔者在玩家生理角度,提出‘数字人’概念,揭示出网络游戏为数字人营造的‘数字视听空间’,带给玩家触觉性视觉的感知改变。从玩家物理角度,将化身定义为‘由人通过计算机控制电脑生成的角色’。强调作为化身的玩家,摆脱了肉体此时此地的交流束缚,通过网络游戏媒介实现幻想。”
数字化的空间里,数字人以“块茎思维”的方式进行创意生成活动。“块茎”是德勒兹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他将“块茎”延伸为一种全新的而不同于“树状”的思维模式。在德勒兹看来,起源于古希腊时代以因果关系、等级制、二元对立性为特征的树状思维已主导西方社会几千年之久。树状思维是由固定中心而形成等级秩序逻辑的知识系统。“块茎”思维则是多维多元生长、水平延伸的,块茎就像马铃薯一样,绝不会扎根于某一固定位置,而是在地下浅层扎根四处生长,在地表面它的枝茎也是平面式不断生长,扩展自己的领地。块茎与块茎之间也是无等级秩序的形态裂变,随处断裂而又能生成出新的块茎,不断繁衍生长。
“块茎”思维是非中心的、开放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当今的数字媒介生态中,我们的赛博空间、网络游戏、智能手机、App软件、社交媒体、大数据库、云空间等都是像“块茎”一样,呈现像神经网络系统既多维多元的连接、又异质相融合而共生存的方式。
因“块茎”是一个非等级制的系统,它没有中心,无法确切地掌控;当它裂变时,它会重新生成不同的形式。这种模式在赛博空间被用作一种方式,去构想互联网和其他非等级制系统互相联系却又难以预测的特质。一旦电脑被链接在一起,信息的流动通道可以以任何方式出现——创造一种“块茎”式的系统,它没有中心,持续不断地运动,变化莫测,不断地链接和重新排列组合。当今数字化时代,“块茎”作为“反中心系统”的象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货币都是基于“块茎”式的去中心化而生成的运作方式。
“块茎”是指事物本身开放性的生长状态,也指事物之间的多维多元的连接关系;既是对二元对立的树状思维一种颠覆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发现事物之间相关性的关系,而不断融合生成各种新关系,具有不断创造力的生命态的思维方式。
作者写道:“创作者通过多个块茎的平面化、无深度的并置,表现其作品,为参与者创造了块茎间跳跃的平台。参与者可以随时介入块茎,参与其生成,然后离开,跳入到其他块茎。参与者的互动与块茎之间信息的传递,导致块茎之间的力的全新组合,在不断发展的动态中生成。参与者在块茎间的跳跃过程中,形成各自的观赏体验路线,最终形成差异性的块茎生成,最终影响作品的整体生成。”块茎蕴含无限潜能,让我们在赛博空间、虚拟现实的世界里不断突破自我意识的束缚,不断伸展意识的天空,探索数字空间无限的惊奇境界。网络游戏正是这一意识空间的生存方式的先锋。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将让我们目睹智能技术越来越接管我们的身心。我们越来越进入数字化的虚拟现实的世界,更多成为作者所说的“数字人”。我们在三维物质世界的认知将彻底改变,一些重要的边界会取消:一是现实与虚拟的界线消失,虚拟现实将主导人们的意识。二是肉身与心灵的边界取消,之前心灵意识只在肉身之内,人工智能和脑芯片将人的心灵意识从肉身里分离出来,能进入数字网络世界自由生成扩展。三是人机的界面消失,人与机器共生存,相融为一体。
此书探究的网络游戏,正是人们在数字媒介空间里用想象力创生无数可能的意识空间里的生活,是人们自由精神的“游牧”。0与1二进制的数字世界的开创者莱布尼茨说:现实世界只是从无数可能世界中选择出来的一个世界。游戏玩家说:我们可以探索无数可能的世界,享受自由创造的惊奇和乐趣,我们来自赛博空间,无数可能世界正是我们穿行其间的精神家园。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默
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