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学生未就餐数据的背后——兼谈好习惯的养成
学校近来狠抓学生就餐问题,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利国利民、长远关注学生发展的英明决策。对于各个年级、各个级组、各个班级、各个学生的一日三餐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对那些未就餐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了解情况,实时上报,对无故不就餐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下来,既对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监控,指导学生进行有规划的科学消费,又对那些因为挑食不吃饭堂饭菜、喜欢通过吃零食充饥影响身体健康的学生进行了规范约束,也对个别老师压榨学生课余时间、导致学生时间紧张、错过就餐的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算有强迫学生吃饭的意义(当然不是强制消费,因为学校并未规定必须消费多少金额,只是设定了一个基本的用餐最低标准),对学生的健康和成长来说,应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当然,对于一个近9000人的大校来讲,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唯一可以跟踪的就是每个学生的饭卡消费情况记录,这是否绝对科学还是值得商榷的,比如学生因病回家、因事外出就餐、饭卡余额不足借同学饭卡用餐、饭卡遗失或者损害无法刷卡、饭卡遗漏在课室或者宿舍等,这些学生并非故意不吃饭,他们的确是吃了饭,但是学校的管理系统却没有他们消费记录等问题,这就留给各班班主任弹性管理的空间。
然而就是这部分弹性管理的空间,却留给我很多的思考。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一学期下来因为各种原因未就餐的数据为47人次,扣除因为生病回家、因事外出等情况,学生在校期间未按要求就餐的为23人次。翻看这23人次给我的情况说明,我发现各有各的理由:因校卡损坏或遗失借别的同学校卡消费的7人次,因饭卡余额不足借别的同学校卡消费的9人次,因校卡遗忘在课室或宿舍、借别的同学校卡消费的5人次,不饿、不想吃所以没有消费记录的2人次。我进一步核查了产生这23人次未就餐消费记录的对象,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因为这23人次的记录全部集中在五个学生身上,学生甲6次,学生乙4次,学生丙7次,学生丁3次,学生戊3次。
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无论是校卡损坏、遗漏,抑或余额不足等情况,对于班级60个学生来讲,发生的概率都是相等的,但为何就单单发生在了这五个人身上呢?
习惯!行为习惯!
俗话说: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习惯成就一生,而坏习惯影响一生。学会规划自己的一日三餐,平时做到不丢三落四,对自己的物品不随丢随放,表面上看是一些细节,折射的却是孩子平时在理财规划、生活自理等方面的习惯问题。我不能断言这五名学生将来的发展就会如何,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他们改变自己在细节问题上的处理方式,那么他们明天的路将会更宽、更平、更广阔。
好习惯怎么养成?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从家庭、从父母的影响开始,从学校、从老师的规范开始,从自己、从规则的约束中开始。
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头等大事或者说首要任务都是给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小到一些生活细节,大到一些道德品质。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有人说,21天能养成好习惯。但是,从班级学生未就餐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要改掉一个坏习惯却不是一两个月、一两个学期的事情。正所谓,坏习惯养成轻而易举,好习惯培养筚路蓝缕。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我想,要革除孩子们身上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并引导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速成之法。
那就坚持吧!做一个“婆婆妈妈”但“语重心长”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