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用乐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绪论

一、象与思

纵观学界关于泰山、岱庙与东岳庙祭祀的相关研究与考察,有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1.相关资料显示,明清时期全国在府、州、县各级地方都有或者曾经有东岳庙的存在。不仅仅是东岳庙,像药王庙、火神庙、马王庙、龙王庙、关帝庙、土地庙等一类庙宇各地多同。上述庙宇目前或有定期举行的庙会,庙会上的主要祭祀仪式大同小异,祭祀场合包含多种祭祀形式,祭祀用乐包含多种音声技艺形式。

2.泰安以及全国大多数地区,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举办东岳庙会。历史上的东岳庙会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而今泰山东岳庙会,所祀神灵更倾向于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其仪式及其用乐与东岳庙会仪式及用乐相同。

3.泰山东岳庙会仪式中有请《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的环节。根据学界对宝卷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分属于不同信仰层面的众多宝卷,无论是从文本结构、形式还是宝卷内标注的乐曲牌子,均显现出相通一致性的特点。

上述现象可以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泰山乃五岳之尊。岱庙是祭祀的主要场所,历代帝王封禅祭祀泰山必谒岱庙。清代以前岱庙、东岳庙祭祀属于国家正祀的祭祀系统。封建制度解体后,曾经作为国家祭祀的岱庙、东岳庙祭祀以民间礼俗的形式存在于当下,并且无论从祭祀仪式与仪式用乐均显示出与历史传统的一脉相承,由此引出问题,历史上的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是如何由官方祭祀转化为民间礼俗?从发生学意义上,其祭祀仪式和用乐与文献记载相比较,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当下仍有相关类型的庙宇及庙会存在,虽主祀不同神灵,但祭祀仪式及用乐具有相同、相通性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怎样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祭祀、民间宗教与信仰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泰山、泰山岱庙、东岳庙、碧霞元君庙与相应宝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种仪式与用乐的高度一致性历史上又是怎么形成的?目前存留的祭祀仪式中,其仪式及用乐多相同,有相当一部分其主要仪式乃道教成分,其主祭者为道士,这种一致性是什么原因形成的?道教及道教仪式及用乐与它们有怎样的联系?

笔者曾经对泰山岱庙藏谱进行过相关的研究,通过宝卷与藏谱乐曲的对比,发现其有很多共性。宝卷内的曲牌子大部分属于明清礼俗用乐范畴。将宝卷中的曲牌子与山西五台山祭祀用乐乐曲比较,会发现两者有很多重名乐曲。泰山娘娘宝卷当下被视为民间宗教的产物,但历史上,碧霞元君元代被道教吸纳,成为道教的女神。而五台山为佛教驻地,两者分属不同神祇系统,其用乐上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相似性?这些同名乐曲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否为同源?依附于相关庙宇的及祭祀仪式的多种类型的宝卷,从配合的礼俗仪式,到文本格式,再到曲牌标注,其一致性的现象又作何解释?若进一步把视野放大,会发现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诸省卷中仍存有一些重名的乐曲,并且存在“同名异曲、异曲同名、同曲变异”等诸多变化形式,其背后又有怎样的内涵?

学界对于岱庙、东岳庙的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民俗学、文史学、建筑学、美术学、戏曲戏剧学等几个主要的学科领域。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本学科内的视角对岱庙、东岳庙进行研究。如文史学界对于岱庙、东岳庙的研究更多的是依据地方志、碑刻、古籍文献等对岱庙、东岳庙进行相关的学术考证;建筑学主要关注岱庙以及各地东岳庙的建筑风格、格局构造;美术学则更多侧重对岱庙、东岳庙内壁画以及文饰的研究;戏曲戏剧学界的研究更多侧重对岱庙、东岳庙演剧、戏台等层面的研究;民俗学主要是对东岳庙个案的研究,多侧重对东岳庙会的研究,研究内容更多关注庙会的成因、发展演变、规模、类型、功能,庙会与宗教信仰、庙会与民间文艺之关系等几个主要的方面。另外对于东岳庙会的个案研究还见于文史学界,内容涉及宗教、庙会的成因、规模、发展、演化等;文史学与民俗学领域对于岱庙、东岳庙、碧霞元君、东岳庙会等的研究,其内容侧重于相关庙宇和祭祀对象的历史成因、祭祀仪式、祭祀神灵体系等层面的探讨。对于岱庙、东岳庙祭祀,更多关注仪式本身,对于乐在仪式中的作用,乐与仪式之关系,仪式中用乐,仪式场合、仪式场所用乐与主祭仪式之间的关系未有充分关注。对于中国传统社会而言,强调“礼乐相须以为用”的理念。文史学界的研究侧重于“礼”的层面,未有把“乐”上升到与“礼”相对等的地位。学界对于礼制仪式及用乐的研究多强调前者,忽略了礼制类型与礼制类型的对应性,缺少从乐的视角整体认知,对乐与仪式相须为用或称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不足,这就造成了一些研究弱化了乐在仪式中的作用,缺乏整体性,综合性的考量。

音乐学界对于岱庙、东岳庙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项阳《岱庙、东岳庙仪式音乐相关研究》[1]是一篇侧重制度层面对岱庙、东岳庙仪式及其用乐进行研究的文章。文章认为岱庙用乐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常祀由府、州衙前乐人承应,二是因皇帝到来,由太常寺引领宫中乐人承应”。文章并提出,东岳庙仪式音乐应该分为五个层面进行把握,“其一,既要把握岱庙作为泰山主庙又要看到作为国家礼制下小祀类型的一致性意义;其二,要从认知整体考量,既要看到皇帝到泰山封禅时用乐的高规格,又要看到作为东岳庙祭祀仪式用乐的制度规定性意义;其三,要辨析岱庙藏谱所含道教因素;其四,是以教坊乐类下的鼓吹乐类型来认知用乐的基本形态;其五,要在对岱庙藏谱进行整体分析的前提下与他地官属乐人承载的礼制所用鼓吹乐曲进行比较,以把握这些乐曲在泰安乃至全国各地传统礼俗中多种类型为用的意义”。该文系统地分析了岱庙、东岳庙其祭祀及其用乐所包含的多个层面及意义,对本文的写作具有指导意义。

学界对于宝卷的研究,涉及宝卷的收集、整理、汇编,宝卷的宗教意义,宣卷等多个层面,宝卷的收集、整理、汇编是宝卷研究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宝卷音乐形态的研究成为一大亮点,但是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宝卷宣卷的研究依然显得相对薄弱,音乐学界对宝卷的研究更多关注乐本身,研究多倾向于宝卷文本的分析和谱例的分析,对它所揭示的深层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宣卷乐曲的丰富性鲜有探讨,对于仪式的关注不够,更少有从乐的角度论述宝卷这种民间信仰与国家礼制互动下二者的仪式与用乐之关系。新世纪以来宝卷研究视角的多元化,由于学科划分过细的弊端,多从研究者自身专业观点出发,学界对于“宝卷”的研究,仅限于在自己专业领域内考量,缺少对宝卷综合性的把握。

本文主要探讨的“宝卷”是《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天仙圣母是指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也称为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信仰。这一信仰采用“宣卷”(或称“念卷”)之祭祀仪式,宝卷作为民间信仰的产物,所体现的是民间信仰层面对其信奉神灵的赞颂、颂赞。将宝卷内具有教化、赞颂意义的文字,用民众熟悉的乐曲进一步表达,从一定程度上讲具有“颂”的意义,这种传播方式也极容易被民众接受。碧霞元君信仰在明代中期以后,一方面被道教吸纳进神灵系统,并得到官方的认可,另一方面又被民间宗教所吸收,使她在民间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影响最大。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的思考,首先确定宝卷内所含明清俗曲再定位。哪些是明清的时调小曲,哪些是承袭前代的礼仪乐曲,对宝卷内的乐曲重新定位,哪些是真正属于明清这一时期的乐曲,哪些是当时社会上的礼仪乐曲拿来为用,哪些是民间俗曲的成分,涉及乐曲的分类、时代。其次梳理分析宝卷及宣卷这种形式上升的意义,其何时以何种方式进入到官方祭祀系统,其历史原因分析辨析等。

二、本专著主要研究内容

历史上的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乃祀典的国家正祀。泰山乃天子封禅地,岱庙为帝王祭祀之所,岱庙、东岳庙又同时属于地方官府中祀、小祀之祀,因此其祭祀包含国家祭祀之多层级。岱庙、东岳庙为道教重要宫观,因此道教也要对其进行祭祀,除此之外,由于泰山神主生死的职能以及其无限扩大的神职,普通百姓也要对其供奉,因此岱庙、东岳庙祭祀包含了祭祀之多层级、多类型性。封建制度解体以后,东岳庙祭祀以民间礼俗的样态存在于当下。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乃国家吉礼祭祀之缩影,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期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仪式及用乐的梳理,有助于厘清明清小祀仪式及用乐之发展衍化的过程,以及民间礼俗中各地仪式及用乐一致性下的区域丰富性等深层内涵。

本文主要是对于岱庙、东岳庙祭祀用乐研究,通过对历史上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及用乐的梳理,试图厘清泰山、岱庙、东岳庙、国家祭祀、道教祭祀与民间宗教之互动、泰山宝卷之深层关系,各自仪式与乐的关系;辨析泰山这个地方,地方官府用乐与国家祭祀用乐及上述仪式用乐之关系以及深层的文化内涵;道教祭祀及祭祀仪式与国家祭祀、岱庙、东岳庙等一系列国家小祀范畴庙宇的关系;各地小祀祭祀仪式及用乐相同相通性辨析,民间信仰与国家祭祀交互过程中,在祭祀仪式及用乐上的相互渗透、吸收;泰山宝卷与岱庙、东岳庙、国家祭祀之间的关系梳理与辨析等。

本文把多个与泰山、岱庙、东岳庙有关的祭祀研究综合起来,主要问题涉及制度层面,如岱庙、东岳庙仪式的祭祀传统与当今的传统仪式相比较、仪式的相通性辨析,相同仪式的内涵,以及为何会有这种相同相通性的历史深层原因剖析。历史上为主体承载的宣卷以何种状态在乐籍制度解体后为民间进一步的接衍与传承;从音乐本体层面,涉及对宣卷音乐本体的分析,作品结构与曲牌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宝卷相同曲牌的辨析分析等。将岱庙藏谱《玉音仙范》《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各地音乐会曲谱、五台山佛教用乐曲牌、《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同名曲牌辨析、分类以及相关音乐作本体分析。

三、基于“以乐观礼”视角的新认知

本文之所以选取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用乐为切入点,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岱庙虽然是地方官府管辖的庙宇,但因泰山历史上的祭祀具有不同于普通庙宇的特殊意义,其祭祀系统特点有其普遍性,又体现其典型性。

2.东岳庙从唐代被明确正式列入国家祀典,经历了宋元直至明清这一时段的发展,东岳庙定位于小祀、群祀,以至明清以降东岳庙祭祀转化为民间礼俗。梳理岱庙、东岳庙祭祀用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国家礼乐制度的发展演化过程,更能明确传统国家礼制用乐的民间接衍,从而转化为民间礼俗用乐之传统活在当下的意义。

3.宝卷作为一种民间信仰的产物,参与到国家祀典内的官方祭祀系统中,其仪式和用乐与国家官方祭祀系统融合得很好。

4.岱庙、东岳庙乃国家祀典内庙宇,同时又是道教宫观,东岳庙全国普遍性、民间信仰的参与祭祀等,对其祭祀及用乐的梳理,更能厘清三者之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对其研究也能管窥当下属于全国普遍意义的其他庙宇祭祀及用乐。

5.每年在泰安岱庙举办的东岳庙以及河北大城县碧霞元君庙会,其仪式都有请《天仙圣母宝卷》、道教的科仪、演戏等主要环节,作为东岳庙祭祀用乐与祭祀场合用乐的辨析,也是本论文关注的要点。

6.对比泰山岱庙藏谱《玉音仙范》、民间宗教宝卷《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发现其中具有国家礼仪乐曲、民间俗曲等组成部分,且几者之间在乐曲的使用以及乐曲名称上有许多的重合。岱庙藏谱与天仙圣母宝卷都与泰山、岱庙、东岳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宝卷内曲牌与多地不同宝卷内曲牌、五台山佛教乐曲、明清俗曲、器乐曲集成各省卷、泰山岱庙藏谱内乐曲等以上用乐中相同曲牌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厘清众多同名曲牌的源流问题以及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乐曲本身的发展演变等。

7.将国家礼制、民间礼俗、国家祭祀、民间信仰、国家祭祀用乐、民间礼俗用乐等进行综合考量,厘清这种制度观念上的相互影响、渗透、吸收后用乐层面的表现。

基于以上认知,本文把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及用乐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仪式、仪式用乐及礼俗场合用乐的辨析,民间礼俗、民间信仰、国家祭祀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互相渗透下在用乐上的体现,并与他地有仪式性用乐存在的东岳庙祭祀进行比较研究。对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主仪式及其用乐、仪式场合中用乐,祭祀场所内多种音声、技艺、形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探索,将民间信仰中宝卷的宣卷曲牌与泰山岱庙藏谱内乐曲以及山西五台山祭祀用乐等进行律调谱器的分析对比,对相关曲牌源流及变化演进作考证,并对曲牌之丰富性内涵作辨析等。通过对不同祭祀、仪式及其用乐的历史及其演化梳理辨析、乐与仪式的关系、仪式用乐与仪式场合用乐的类分、不同仪式音乐本体等几个层面的分析论证,采用“以乐观礼”的视角,把以上几种因为泰山而联系起来的祭祀仪式与用乐加以梳理与论证,揭示明清这一时段,历史上官方祭祀系统下存在的祭祀仪式及其用乐,在当下以民间礼俗的形式活态存在,以及这种发展与变迁背后所承载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注 释

[1].项阳:《岱庙、东岳庙仪式音乐相关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第66—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