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目标特性及MATLAB仿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2 单、双基地RCS的区别与联系

1965年,Robert E.Kell教授从理论上推导出当双基地角较小时目标的双基地RCS与在双基地角平分线上观测的单基地RCS的等效关系(Monostatic-Bistatic Equivalence Theorem,MBET)。MBET从理论上建立了目标的双基地RCS和双基地角平分线处单基地RCS之间的联系。随着目标结构的复杂度提高,满足MBET的双基地角逐渐减小;当复杂目标的结构上存在多次散射、绕射、表面波等散射现象时,满足MBET的双基地角βmax将限制在5°~10°以内。

在高频区,可以将目标双基地RCS区域划分为三类:准单基地RCS区,双基地RCS区和前向散射区。在准单基地RCS区,MBET理论成立。如图2.9所示,固定双基地入射方向,改变接收方向,电磁计算数值方法可以利用双基地RCS快速预估单基地RCS,节约单基地RCS的计算时间;同时也可以借助雷达目标单基地RCS的已知特性了解目标双基地RCS的某些规律。随着双基地角的增大,MBET理论不再成立,标志着进入双基地RCS区。双基地角接近180°的区域就是前向散射区,根据Babinet原理,目标在前向散射区的RCS为σF=A2/λ2,其中A为目标的轮廓面积。当双基地雷达功率受限时,可以利用前向散射区目标大的散射截面积来增强雷达回波功率,提高信噪比。

图2.9 雷达目标单双基地RCS等效计算角度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