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治安问题
又闹了一阵。
终于杯盘狼藉。
大家都比较尽兴。
聚餐确实能拉近人的关系。
李佑人前显圣过了把瘾。
其他人也吃饱了。
于是大家又跟着李佑出去观了一会儿星。
被夜风一吹,酒意也就稍微一醒。
感觉大家都不糊涂之后。
李佑决定挑灯夜战。
把会议继续进行,今天不把最近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都解决了,会议就接着开。
一说继续开会。
群臣也就回到殿中,各自坐定。
之所以没有什么加班的痛苦表现。
只因为大家也都习惯了这样的会议。
这几年来,皇帝都是这样的,每次都把事情堆在一起,每个月开一天大会处理。
除了打仗的时候,大臣们可以随时见到皇帝。
其余的时候,除非李佑亲自召见。
大臣们连李佑的人影都看不到,他根本不会干预你的工作。
但是也不敢放松,官员有问题,李佑那是真的杀。
于是大家早就准备好了今天开会到深夜的准备。
说起来如此怠政。
其实就是不愿意麻烦,李佑发现只要他出现在朝堂上,那是事无巨细都要找你汇报工作。
动不动就叫李佑作出指示。
虽然说君主要想安全,必须把权力抓在手心。
不然就容易大权旁落。
但是李佑开挂,不用担心这一点。
再加上唐羽被百官和自己联合收拾一通后,现在基本就是自己的应声虫。
那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学工作狂呢?
李佑捋了捋思路,整理了一下衣服。
这才开始上演川剧变脸一样的技巧。
会议一继续。
李佑就再次恢复神情淡漠的面容,一扫刚才放松的神态。
锐利的眼眸,紧紧盯住了刑部的几个官员。
李佑开始了第三个议题。
那就是治安问题。
李佑从桌上的奏折里拿出一系列奏折,让人给刑部尚书郑华递过去,“郑尚书,你看看,这是最近发生的大案要案。”
“竟然有这么多杀人案都没有破。”
“特别是这个案子,江南道竟然出现了连环杀手,三个月杀了十几个百姓,作案手法都一样,到现在都没抓住。不懂你在干什么。杀人的案子都不破,你让百姓怎么看待朝廷?”
郑华无奈地说,“陛下,臣有罪。但是我们也有原因,一方面缺少基层管理制度,不对百姓出行做限制,当然这也是为了方便百姓。”
“但是有些心术不正的人,也就钻了空子,因为杀人了这实在逃跑方便。”
“另一方面,我们的地盘越来越大,朝廷能办事的人越来越缺少。而刑狱之人本来就不受人待见,现在接收这么多州县,自然更差人,说出来不怕陛下笑话,我们刑部连书笔吏都塞下去当县尉了。”
李佑听完解释,终于脸色缓和了一点。
古代人基本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
家长里短都没有隐私,所有人都知根知底的。
出了事如果本村没有仇家基本就是那几个来做生意的外乡人或者当地地痞干的,找到他们打一顿就都知道了,破案比较简单。
实在不行还可以拿乞丐去顶缸。
确实是考虑不周。
不过情有可原。
于是李佑对郑华道,“不行就多招一些捕快。”
郑华道,“不是没想过,是真招不到人。”
有什么不是钱不能解决的?
李佑十分不解,“加钱不就行了?待遇提高一点,我就不信没人愿意做。”
郑华面露为难地脸色,“这恐怕做不到。”
李佑以为郑华担心是朝廷的负担,“郑尚书不用担心,你刑部只管放心大胆去招人。”
郑华知道李佑误会了,这才解释道,“是这样的,因为捕快是贱籍,良家子弟根本不会做这行,地痞流氓倒是趋之若鹜,伪唐就有大量这种捕快。”
“按照陛下对伪唐官吏的甄别要求,全部辞退。”
“才造成了刑狱人员缺乏。”
李佑这才想起来。
在唐代,捕快的地位十分低下。多数为“贱民”身份。
家族中有一人干了捕快,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在古人看来,捕快是得罪人的活,是一种“贱业”,做不良之事者,只能是不良之人
所以,在唐朝捕快这一官职,也被称为不良人或不良,而捕快的首领,则被称为不良帅。
这时候捕快是没有工资的,每年的伙食补贴即“工食银“不过十贯左右,养家糊口自是艰难,于是敲诈勒索便成为一种风气,他们时常设置种种名目收取好处费,甚至与州县官吏同流合污,或制造冤假错案,或对老百姓横征暴敛,任意拘捕。
一句话,正经人谁当捕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