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秘诀

据我所知,常常有一些年轻人写信给某些作家、艺术家,要他们传授“秘诀”,好像艺术家们同民间传说里古代的猫一样;猫把一切本领传授给老虎,独独留下一手爬树的本领没有教,以便在老虎发恶起来的时候可以逃命。作家、艺术家们接到那样的信,常常只好苦笑。

其实在艺术工作中哪有什么“秘诀”?

有一个关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父子的传说,很可以表明这点道理。“陶铸百家”、“临池学书,池水为墨”的王羲之,一次,当他的儿子向他请教书法的秘诀的时候,他指着家里十八只水缸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缸里面,你把十八只缸的水写完,就知道了。”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最近,我听说有一个少年人去请教一个善于玩转碟子的杂技演员,练熟这门功夫的秘诀在哪里。杂技演员除了告诉他一些经验外,还带他去看自己床铺底下的一大堆摔破了的碟子,告诉他说:“秘诀就在这儿。”

这些故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告诉人们:“在艺术工作上,没有秘诀。”如果说书法、杂技这些功夫都全靠勤学苦练,更不要说要求有高度思想性和生活体验作基础的其他艺术部门的功夫了。

有些人所以以为艺术工作有什么秘诀,是因为他们把艺术和什么“祖传丸散”“秘制膏丹”或者什么纯技术性的事情(如绘画时用几种颜料配出某一种颜色)混同起来了。我们可以读到各式各样的美学论文、艺术工作经验谈,然而,那都不是“秘诀”,那都不过是一些艺术工作的根本规律的探讨,或者一些个别的经验之谈罢了。它们,如果是正确的话,就像是一块块指路的“将军箭”,告诉人们,通过什么道路就可能达到什么结果。至于“走路”的事情,仍得靠各个人自己去走。对于不肯付出辛勤劳动的人,这些美学理论、艺术经验谈并不能起什么作用。这正像立场不正,或者没有斗争经验、知识贫乏、懒于思索的人,即使把一本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书籍背得滚瓜烂熟,也并不可能由此掌握辩证法的道理一样。

然而,有些人不是这样想,他们以为某些艺术家掌握了一些“秘而不宣”的手段,当做看家本领,当做“杀手锏”,不肯告诉旁人。在他们心目中,这种手段有点像《天方夜谭》里面神奇的咒语,谁掌握了它,念上几句,宝山的石门就会自动启开。这种观念是十分荒诞的。但是奇怪得很,社会上有并非很少的人对艺术工作存在这样的观念。只要你去探询一些艺术工作者收到的信件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种状况。

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人是直接经验的事物,即使它们被写了出来,对于经验缺乏的人仍然是间接经验。这正是一切“经验谈”所以不能够起神奇的作用,而只能起一点指路作用的原因。我常常想:如果把古今一切优秀的艺术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搜集起来,编成一本书,那内容该是多么惊心动魄呵!前辈们流血流汗积累了经验,当他们将火把传递给后人的时候,后人又必须以生命的火焰去燃点它,那艺术的火把才能够继续熊熊燃烧。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前人的经验才能够化为自己血管里的血液。更何况,在艺术领域里,一种无形的,但是比运动场上的竞赛还要激烈得多的竞赛始终在进行着。群众不喜欢平庸的艺术,群众总要找那些“顶儿尖儿”的东西来欣赏。因此,一个时代的艺术水平总是不断在发展的。昨天大家认为好的东西,当整个水平提高的时候,它可能今天就变成不及格了。高尔基曾经意味深长地说:“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如果说世间真有所谓艺术“秘诀”,也许应该算这一类的言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