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不是版本学者,但李清照作品各种版本的差异,是我最初发现的一条重要线索。比如她六十三岁时成书的曾慥《乐府雅词》,其下卷收李清照词二十三首,它虽然不是《漱玉词》的足本,但却是最早的好版本,其所收《醉花阴》的名句作“人似黄花瘦”,这与古今他本多作“人比黄花瘦”,虽一字之异,但却有真伪深浅之别。再如《声声慢》的“晓来风急”句,尽管《词综》及其前后的约十几种版本均作“晓来风急”,但今人的选本,除俞平伯和唐圭璋等极少数学者外,几无例外地作“晚来风急”。对异文取舍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择善而从,这就需要对各种版本加以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艺蘅馆词选》,其所收《声声慢》此句不仅作“晓来风急”,梁启超在此书天头上还作了这样的批语:“这首词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这段话,对词旨阐释得深入浅出且不说,它还极有说服力地解决了“晓”“晚”二异文的取舍问题。既是“从早到晚”,自然是“晓来风急”。不仅对“晓来风急”这一句,本书对其他异文的取舍,或阙文的补苴,同样是极为审慎,择善而从的。
然而,在此书的注释过程中,最令人感到棘手的还不是异文和阙文问题,而是作品的真伪问题,尤其是《漱玉词》,在现存七十余首署有李清照、或李易安、易安夫人等名字的词作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真伪莫定之篇,而本书所注释的四十七首词中,即有相当比例的篇目是经过多方甄别才选定的。说时易,那时难,比如对《点绛唇·蹴罢秋千》这首小词真伪的定夺,就着实花费了一番心力。
或许有人认为对李清照现存很有限的诗词加以注释,是轻而易举的,而事实恰恰相反,李清照作品不多,问题却不少,除了异文、阙文、真伪等问题,对其大部分词作的所缘之事、写作时空及作者心态的理解,多有南辕北辙之误,甚至出现了其知名度越高的作品,被误解和曲解的程度越严重的怪圈。针对这些问题,我曾想用对作品进行编年的方法加以解决。作品编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正确无误的编年则是建立在卷帙完整而又有大量可信资料基础之上的,而今千难万难,主要还是难在李清照作品散佚严重和资料匮乏上。没有资料想要编年,岂非是缘木求鱼?于是便改变了“工序”,一方面多方搜寻与李清照身世遭遇有关的资料,另一方面过细地分析其心态衍变过程。在前人和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尽力填充空白、补苴罅漏、厘定舛误,将分散零乱的资料加以集中和梳理,从而审慎地为李清照填写一张明细切实的履历表,并试图为她作一张能够反映其“心病”的“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