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我李承乾前世读书就读书了二十多年。
现在到了这里,你们居然还要让我读书!
那我岂不是白到这里了?
我来这里,可是要摆烂当咸鱼的。
让我读书,你们想都不要想!!
读书……
读个屁!!
李承乾心里不停的吐槽。
然后眼睛就亮了起来。
对啊!!
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现在是什么时候?
大唐啊。
自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朝历代,就以儒学为正统。
从隋朝开始,更是开始科举取士。
大唐立国,就继承了科举取士这个挑选人才的办法。
虽然说现在科举取士还没有达到顶峰,但是儒学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
相比于儒学,他李承乾现在说的这些,那完全可以算的是是歪理邪说。
既然是这样的话……
李承乾咂摸了一下嘴儿。
他们反对的,就是我要坚持的。
只有这样,我等名声才会败坏。
李二才会愤怒。
百官才会看我不顺眼。
如此一来,自己不当太子的机会,不就来了?
想到这里,李承乾一阵激动。
嘿嘿嘿。
李二啊李二,想让我去继续读书,你就不要做梦了。
甚是他李承乾还想到了一件更能让李二愤怒的事情。
那就是把国子监踩在脚下!
大唐国子监,是大唐的最高学府。
这里面的学生,都是大唐最为聪明的那群读书人。
还有不少各国的遣唐使也在国子监学习。
即使是皇子李泰和李治他们,也同样在国子监读书。
大唐国子监,可是说是读书人的圣地。
他李承乾把国子监踩在脚下,那就是在和天下的读书人作对。
这样李二的怒火,绝对能起来。
“父皇,那些迂腐之书,我才不读。
在我看来,教授我的那几个大儒,实在是太迂腐了。
甚至就是国子监,也都不算什么。”
“那些儒学典籍,能做什么?
是能打仗还是能让粮食增产?”
“不过就是教出来了一群书呆子而已。”
“于国于民,都没有一点儿好处!”
“不是我说啊,国子监的那群人……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大唐的国子监,甚至是大唐的科举取士制度,都有很大的弊端。
一个人才能的高低,仅仅凭借一纸文章,甚至是一首好诗就定型了。
这简直太儿戏了。
能写得好文章,就一定能治理好天下吗?”
“大唐需要的是真正的干事的官吏,而不是仅仅会写锦绣文章的文人。”
“就因为这个,有多少有真正才干的人才得不到重用?”
“而更多人,就因为会吟诗作对,居然就能身居高位。”
“长此以往,朝廷必将混乱不堪。
国事不顺,百官谄媚。”
“在这种情况下,大唐能支撑几年?”
李承乾说的义愤填膺。
说到激动地方,甚至挥动着双手。
脸上十分的悲痛。
李承乾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一直不停的朝着李二的方向瞄着。
等待着李二的反应。
在李承乾看来,自己都这么说了,李二说什么也会勃然大怒。
我这可是不仅把国子监给踩在脚下了啊。
我甚至还攻击大唐的科举制度。
还说大唐的文臣无能。
这基本上可以说是把天下的读书人还有朝廷的文臣,都给得罪了。
你李二难道还能不生气?
只要你一生气,那我的机会就来了。
到时候你把我一废黜,成为一个普通的王爷。
我就立刻离开长安,到我的封地去。
到时候,我就一辈子在我的封地混吃等死。
那日子……
简直不要太爽!!
来吧李二,让你的愤怒来的更猛烈些吧!!
长孙无忌和程知节他们,被李承乾的话给吓的脸色惨白。
他们实在不敢相信,身为大唐太子,李承乾居然如此激进。
连这些话都敢说。
这如果是别人说,现在坟头草都老高了。
可是眼前说话的是李承乾。
他们也只能听着。
心都要跳到嗓子眼儿了。
长孙无忌和程知节他们的第一感觉是,我们今天是造了什么孽啊。
为何要来东宫?
为何要听到太子殿下说这些?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真的很想现在就离开合理。
不得不说,太子殿下是真敢说啊。
这些制度,可都是陛下当年亲自向太上皇推荐的啊。
甚至不少都是陛下亲手实施的。
当年陛下在还掌管中书省的时候,就对科举制度大加赞赏。
并且把国子监给保留了下来。
结果到了太子殿下你这里,这些制度,都成了一坨屎……
你这分明就在打陛下的脸啊。
不仅长孙无忌和程知节他们蒙了,李泰和李治他们,也是一脸懵逼。
看着李承乾义愤填膺的样子,他们的脑子一片空白。
大哥!!
你怎么又说大唐要亡?
距离你上次说这个,才过去了几天?
你这是不是不说这些石破天惊之语,就感觉日子过得没意思啊!
你头也太铁了。
此时的李二,完全被李承乾的话给压制住了。
脑子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李二的第一感觉是,大唐怎么又要亡了?
朕怎么又做错了?
这算怎么回事?
朕引以为傲的制度,难道都是错的?
上次是赋税,这次又是科举。
承乾,你父皇我在你眼里,感情屁都不算一个啊。
朕特么……
好像骂人啊!!
李二很想揪着李承乾的衣服领子问一问,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制度,怎么就错了?
怎么好好的,大唐就又要亡了?
感情朕不管做什么,在承乾你的眼里,都是错的呗?
整个东宫的气氛,一下子就不一样起来。
刚才还热烈的气氛,现在已经冰凉的窑凝固住了。
长孙无忌他们根本就不敢说话。
大气儿都不敢出。
生害怕被牵连。
他们都感觉的出来,李二的怒火,已经到了顶点了。
只要一个小火苗,立刻就会爆发出来。
这个时候出声,绝对不是什么好时机。
李二深吸了一口气。
脸色阴沉的说道:“承乾,你这话说的太绝对了。”
“你身为当朝太子,怎能如此无状?”
“大唐科举取士,并不是一无是处。
朕之所以要保留这个制度,是因为在前隋,这个制度就帮助朝廷挑选了大量的可用之才。”
“如果一无是处,难道天下人都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