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灾变:我暗中推动科技革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聚居点改造

第二天,陈远开始加工用于让墓园变成人体堆肥场的设备。

主要包括一些简单的温湿度传感器,加热设备和用于翻土的机械臂。

温湿度传感器的精度不用太高,理论上35-55摄氏度都可以促进蛆虫、微生物等分解者活动。

而且在分解过程中,也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湿度传感器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当湿度明显低于适宜范围才会发出声响,然后打开通风口。

外部湿润的空气会自行涌入。

至于加热设备,也很容易制造,总之就是利用电阻圈加热,然后在外面套上一层碳纤维散热板。

用于翻土的机械臂原理上也不难,这并非是工业上的机械臂,所以只需要一个旋转关节,适当的力臂设计即可。

当然,发动一次会很耗电--陈远倒是想让人力来做,不过长远来看人力效率很低。

他觉得自己选择的技术方向,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集体的发展方向。

他在这里选择用人力翻土,那就需要额外给所有墓园增添人力,也会将人群的工作意愿转向出卖劳动力。

然而这些劳动力如果用在其他工程建设上,效果和性价比会更高。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选用机械动力,这也许多少能让人们开始学习一些技术上的东西。

也省去日后升级设施,导致劳动力结构变化带来的摩擦性冲突。

因为这次加工也是为了给聚居地的人们做示范,所以陈远做得很慢,而且有意留下一些书面记录。

言传身教,再留下一些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

随着知识基础和认知层次的上升,就能逐步提高技术人才的占比,从而达到未来升级产业的意图。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陈远的错觉,他感觉人们的智力水平比他想象得也要好很多。

忙碌了又是整整一天,陈远才指挥着人们把东西安装到了墓园四周。

随着电力通入,墓园的温度也开始缓缓上升。

这一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完成了。

【墓园-人体堆肥场两用设施完成建设】

【设计描述:可容纳6具尸体的小型墓园,在刻意的环境控制下,提高了有机物分解速度

可以将有机质填充物转化为可耕作的土壤。】

【评价:合理的废物利用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环】

【使用者的设计和手工能力得到提高,工程学经验+100】

【工程学:Lv0(1730/5000)】

【使用者对微生物和食腐生物培育的理解加深,生物学经验+200】

【生物学:Lv0(300/5000)】

幽幽的灯光亮起,用金属板修饰过的墙壁让用于摆放墓园的房间显得没那么阴森了。

更有一种...试验区的感觉。

关上大门,陈远拍了拍手,在门外是一群崇拜目光的人们。

“陈工,这又是在做什么?能解释解释吗?又是机械臂,又是电路的。”

陈远顿了顿,他知道现在是公开人体堆肥的最合适时机。

“是这样的,我用了一些科学手段和设备--你们都看到了那些设备,甚至你们也知道它们是怎么运转的。

现在墓园会加速人体分解,这样一来,大概两个月尸体就会分解为白骨。

然后身体的养分会促进有机质变化为土壤。”

土壤这个词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而且第一时间就容易想起种田。

“什么意思?我们要在上面种东西吗?”

“长期也许会,但短期来看,这一举动主要是省下地盘。”

有女人有些排斥地说到:“那埋过人的土地也能种吃的吗?会不会...”

“所以说,需要进行严谨的观察,客观的实验,理论上,大地上到处都死过生物,最后都会归于尘土。

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抵触--如果是我去世了,我也愿意以这种方式回到自然。

最后,其实土壤也不一定用来种吃的,可以种一些其他经济型的作物。”

这件事两个角度看有不同的结论。

有人会觉得冒犯死者,死了都要榨干。

也有的觉得,这就是正常的自然循环,还能造福活人。

陈远要做的就是让人们往第二个方向想。

“这样吗...那好吧,我们听你的。”

疑问很快得到解答,陈远心中暗自舒了一口气。

现在,这件事算是完美解决了,以后就按这个流程进行。

“...然后,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守墓人--这个守墓人需要懂一些...堆肥常识。”

......

符合条件的人还挺多的。

堆肥在农村里很常见,这里就有很多农村人。

不过愿意和尸体打交道的不多,所以也没出现过分争抢的情况。

总之最后选了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伙子,相当符合陈远脑袋里那种守墓人的形象。

当然,这小伙子人还是挺开朗的,人也很老实,就是觉得自己该找点事做就主动上门应聘了。

搞定墓园的事情,陈远把注意力放到了聚居点的改善上。

初步观察了一下聚居点,这地方的情况比陈远想得要好得多。

用于承压的地基、房屋的承重柱、窗户、线路等等情况都非常乐观。

这就是谨慎选址带来的好处了,若是不巧选了一个即将坍塌的街道,这会儿这些人怕是都得困死在这地方。

但尽管如此,要想安全度过难关,还是要进行许多加固工作。

毕竟这个乐观指的是结构还算完整,但不代表功能正常,尤其是给排水系统和电路。

陈远记下了第一条待办事项:

【待办事项一:解决安全隐患】

然后是生活问题--几十人的生活用水和污水排放是个难题。

失去城市供水,他们只能集雨然后烧开,实际上还是会有一些杂质在里面。

集中用水的话...可以造一个锅炉房,然后建造过滤器。

【待办事项二:锅炉房供水】

而生活污水...可以用作堆肥--正儿八经的堆肥,肥料可以进一步加快真菌发育。

又或是尝试种植一些不需要太多阳光的作物,比如蕨菜之类的。

每日早晨11点到下午2点只见还是有一些阳光能透过云层,应该勉强够用。

当然,说到吃的,真菌培育仓也得干起来,这里可是好几十张嘴呢。

【待办事项三:生活垃圾堆肥,尝试种植更多作物,建设真菌农场】

最后就是...电力问题,没错,还是增加可用能源的问题。

这个拦街水坝其实只用了一半的拦截面积来发电,稳定地基后可以尝试增加功率。

理论上能增加到60KW的功率。

改进之后可以继续沿街建设水坝--反正输电方式是无线输电,电力运送比较方便。

【待办事项四:增加能源供给】

还有最后一项...

随着聚居地规模扩大,需要做的工作也会越来越多,他不可能事事包办。

该培养徒弟了。

董工就不错。

最后一件事,当电力供应跟上、水源基本自足,农场成功运行,这个聚居地也需要有一定的工业能力。

基础工业能力--比如拆解飘过来的汽车、电动车什么的。

拆解器械得到的经验也算是技术基础。

【待办事项五:训练工人,建成拆解中心。】

这样一来,聚居地就可以变成功能完备的聚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