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金融:加密货币与数字资产(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比特币驱动加密货币和虚拟资产市场发展

一、ICO融资和数字货币的爆发

从比特币开始,金融创新至今都是区块链最为核心的应用。为了突破比特币网络应用的局限,2013年,19岁的Vitalik Buterin基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逻辑,用一种图灵完备的脚本语言,打造了一款新的计算平台和新的加密货币网络——以太坊,以支持更复杂交易的智能合约。以太坊上的原生加密货币被称为“以太币”。

2014年,Vitalik团队募得3.1万枚比特币用于开发以太坊系统。当时,一个比特币的价格相当于2 000个以太币的价格。从2015年7月30日开始,Vitalik团队为以太坊项目进行了为期42天的以太币预售,这一举动后来被大部分数字货币玩家认为是史上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

以太坊创新的ICO融资方式,开创了创业融资的新模式。ICO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全球化、无边界的可信计算平台和资产数字化,一举突破了传统金融的地域和信息不对称限制,使实体经济项目可以得到廉价的大众资本,实现“普惠金融”的理想。ICO融资方式同时也为热衷于虚拟资产的投资者和极客们提供了另类的投资以及投资的机会。

利用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功能,可以轻松实现“一键发币”。由此,通过以太坊平台,区块链项目的融资变成了一项虚拟资产的创新与发行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是按以下方式进行:

第1步:某个区块链项目的发起方可以向网络社区发出一份白皮书,描述潜在区块链解决方案。

第2步:项目发起方和支持团队进行线上/线下路演(以现场表演的方式引起目标人群关注,以达到销售的目的)。

第3步:投资者用现实货币或者比特币购买以太币,然后用以太币认购新区块链项目对应的虚拟货币。

第4步:到虚拟货币交易所交易新的虚拟货币,为投资者提供退出渠道。

从2016年年中到2018年年初,ICO成为全球虚拟资产市场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各种各样的区块链项目通过ICO进行代币融资,产生的大量虚拟货币开始从极客世界走向技术创新产业。当然,由于区块链项目技术壁垒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的便利,以及代币发行后的流动性财富效应,ICO也引发了一大批伪区块链项目和资金盘项目的野蛮生长,出现各类骗子以区块链技术作为噱头进行非法集资、操纵价格和圈钱跑路的诈骗行为。

ICO的狂潮反过来也推动了比特币和以太币价格的暴涨。如图1-13所示,比特币价格在2017年12月接近2万美元,以太币价格则从最初的不到1元人民币涨到了2018年1月的1 506美元,约等于10 160元人民币。其中,如图1-14所示,比特币与以太币价格相差最小时期为2017年的二季度(最低为2017年6月12日的6.6倍)以及2018年的一季度。

图1-13 第一个ICO的以太币与比特币的价格走势对比

(资料来源:雅虎财经)

图1-14 比特币价格是以太币价格的倍数

(资料来源:雅虎财经)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各种“山寨”币、平台币和区块链应用的通证(服务端生成的一串字符)数量也从数十个增加到数千个。币圈几乎成为万众瞩目的淘金乐土,不仅吸引了极客,也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者入场。这些投机者大多数毫无计算机知识,有的甚至连项目融资材料也没阅读,就开始盲目跟进虚拟货币投资项目,这令整个虚拟资产市场开始充斥着非理性繁荣和不该有的泡沫。

随着监管的进一步介入,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始考虑将虚拟资产及其相应的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范畴。至此,由比特币引发的全球ICO和数字货币热潮开始逐步分化成为合规虚拟资产和非证券发行的资产。

二、虚拟货币交易所群雄争霸

从2016年开始,各种ICO活动的火爆带来了虚拟货币的繁荣,虚拟资产交易所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这一方面是因为虚拟货币投资者对流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技术的进步,使得经营一家虚拟资产交易所的门槛大大降低,大批区块链创业者蜂拥进入交易所这一赛道更多关于虚拟资产交易所文章,见本书第四章。

虚拟货币交易所的爆发式增长,不仅突破了传统证券交易所的局限性,打破了政府垄断的格局,也推动着数字金融时代的演变。

据笔者观察,交易所是加密货币产业链上盈利能力最强的赛道。早期的虚拟货币交易所只是简单的比特币交易所,其设立的目的是为比特币矿工套现,后来则是为了满足ICO投机者对虚拟货币的流动性需求,同时也满足区块链项目的发币融资和创始人套现的需求。

由于虚拟货币交易所的底层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没有完善的监管规则,随着加密货币的火爆与越来越多的投机者入场,全球各地的虚拟货币交易所就像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几乎人人都可以开一个交易所。据统计,在2018年的巅峰期,全球有超过11 000家虚拟货币交易所。但过度的竞争导致了2019年的虚拟货币熊市,估计最惨烈的时候,全球只有不到300家交易所还在正常运营。

在技术门槛低的情况下,能脱颖而出的交易所除了抢占市场早,更重要的是拥有某个细分领域的特色并提供某些差异化服务。如币安的现货交易板块、火币的场外交易(OTC)板块、OKEx的合约板块、ZB的个人对个人(C2C)法币充值业务、BitMex的100倍杠杆,以及Coinbase的受美国证监会(SEC)监管方式。

激烈的竞争,让具备危机意识的头部交易所不断创新业务以维持地位。2019年年初,为了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争夺用户,多个头部交易所推出了眼花缭乱的营销攻势,比如基于交易所发行平台币的IEO(首次交易所发行)模式和基于客户在交易所的资产的信贷业务Staking模式等。近期,各大头部交易所又竞相推出各种虚拟币合约产品(期货和期权)来刺激交易量。

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在海外注册的交易所会用不同的手法吸引发行人或投资人,成果各异。有的交易所推出“交易即挖矿”和“100%收入分红”概念吸引客户,有的通过上“传销币”以及提前强上别的交易所IEO币刷交易量,还有的通过社区合伙人模式,附加锁币生息、手续费返佣等方式导流用户举例来说,曾经推出“交易即挖矿”和“100%收入分红”概念的FCoin在2018年异军突起,一度风光无限,但因为其平台币通证模式的缺陷出现危机,在2020年年初甚至出现严重的负面新闻并停止运营。又如,通过上“传销币”及提前强上别的交易所IEO币,刷交易量进入TOP20的新加坡抹茶交易所(MXC)近年来开始频频寻求金融业务牌照以走“正规军”路线。另一家新加坡虚拟交易所BiKi借助社区合伙人模式,附加锁币生息、手续费返佣等方式导流用户。……然而仅靠这些竞争手段,并不能保证交易所的长期盈利,因此这些在海外注册的交易所在现实中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问题。

交易所的生态演变和整个市场环境以及监管息息相关。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对加密货币的监管逐步到位,市场会重新洗牌,不排除大部分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会倒闭,最终剩下小部分头部交易所成为未来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服务入口。未来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交易所的竞争会更加集中于虚拟资产安全、产品多元化和符合监管合规要求等综合指标。

三、区块链引发数字金融创新

虽然区块链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但迄今为止,区块链真正落地的核心应用仍然是在金融创新领域有关这方面的更详细的讨论,请见本书第四章。。区块链技术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具有信息透明、安全可靠、可由第三方验证的特点,其信用可以跨越各种边界在全球传播。这个新的金融基础设施开始重构传统金融的运行方式、服务模式乃至整个生态。

第一,比特币实现了点对点的去中心化支付网络,使资产的存储和转移摆脱了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依赖。通过一个比特币钱包和一个私钥,比特币持有者就可以实现对资产的保护、存储和自由支配。如图1-12所示,从比特币开始,一个以资产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金融体系正在迅速发展。Ripple网络、R3联盟和各式创新稳定币(尽管其中不乏失败案例),都是数字金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第二,以太坊的成功开发,实现了由股权融资到币权融资的转换,开启了ICO的颠覆式融资创新。虽然早期的ICO项目乱象丛生,但它带来的全新融资方式,以及区别于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社群治理模式,仍然值得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借鉴和进一步研究。

在以太坊之后,从2018年开始,基于以太坊的DeFi生态关于DeFi的更详细的讨论,请见本书第四章。开始成形。DeFi的愿景是开放式金融,它的作用是用智能合约取代传统金融中间商,重建金融系统,一步到位实现借贷、衍生产品和交易所的去中心化应用,让资产和价值自由流动。从2019年开始,更多的DeFi应用开始出现,开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普惠金融平台,建立了一个完全独立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平行世界。

虽然DeFi目前仍然处于发展早期,而且也受到市场创新、技术突破和政策监管的种种挑战,但笔者仍然相信,DeFi将有机会取代现有的金融系统技术,通过开源协议重构金融业。

数字金融将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在未来的社会里,中心化和去中心化货币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并被不同的人群采用。比如,在中国国内日常消费使用DC/EP,在海外消费则使用商界联盟币,比特币则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作为资产避险和价值储存工具长期持有。

数字货币很可能会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数字货币已经“百花齐放”,但就像互联网引发了自媒体和网红经济的繁荣一样,虚拟货币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提前了解这种多元化给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各个行业从业者的必要准备。

(作者:余刚,陈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