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防空,谁让你防升空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我刚才说话太大声了

叶德林并不喜欢这样大费周章的欢迎仪式,途中有些黑脸。

来到行政楼。

保密处的孙继云已经把秦广请来了,并且安排了两个精干人员在办公室门口晃悠。

整个学院除了叶德林之外,没有人知道这次专家来到底是因为什么。

哪怕是院长本人,也以为是例常的学术交流。

因为来之前专家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那副图的意义太大。

在没有做出重大决策之前,秦广和那副图都要处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中。

专家们在飞机上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这一趟可能会有无数惊讶产生。

可万万没想到。

刚刚推开办公室门,震惊就迎面袭来。

“这么年轻!?”

“你不会还是学生吧?”

“你多大!?”

杨世龙和张兴华接二连三的抛出问题,全然不顾见面的礼仪。

他们太惊讶了。

眼前的人一米八出头,穿着蓝牛仔黑体恤,踩着一双帆布鞋。

看着像是刚刚从某个青春偶像剧里走出来的一样。

叶德林一副暗爽的表情。

震惊吧?

当初我嘴也张的这么大来着。

“向诸位介绍,秦广,我院大二在校生。”

“扯犊子!大二!?”杨世龙想骂点脏话,最终还是选择比较文明的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惊讶。

张兴华也有点麻:“老叶,你们在哪里招到的这种天才?妈呀……”

一路上。

叶德林都对那副图的作者闭口不言,直说到了就知道了。

他是故意卖关子。

因为他想亲眼看看老伙计们下巴惊到脱臼的样子。

在声声卧槽之中,专家们列席而坐。

刚开始秘书安排的座位是面对面的。

大佬们坐一边,秦广一个人坐一边。

可随着交谈的进行,坐席慢慢以秦广中心,围成了一个圈。

会谈的形式更像是论文答辩,只不过导师阵容有点炸裂。

秦广对面的这七个人,将来保底都是院士。

助理小周单是看到这七个人的脸,就觉得压迫感拉满了。

“秦广同学,首先确认一点,你这幅图,没有参考任何已有装备,对吗?”

惊讶归惊讶,大佬们进入工作状态之后绝对专注了起来,一位白发老者严肃问道。

“没有,因为目前国内外的装备,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你这句话我怎么理解?是年轻气盛,还是客观事实陈述?”

“事实陈述。以我的了解,组合动力的全流程模态转换并没有在工程领域实现,所以我没有什么可参考的。”

杨世龙和张兴华在纸上匆匆写下几个字。

随后抬头互相对了对眼神,仿佛在说:“无懈可击。”

他说的都是事实。

类似的技术,只有航科集团某工程提出过设想,但也仅限于单一模态的转换。

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甚至在此之前,其他人连螃蟹都没见过。

“你刚才提到了工程。”

白发老者继续提问。

“我注意到你图纸也是以工程角度去落实的。”

“可是像这样的新技术,从纸面落实到工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不能因为一句‘你是天才’,就去验证项目的可行性。”

秦广点点头:“我理解。”

“我们接受叶老的邀请,来和你会面,当然是对你的图感兴趣。”

“但仅仅兴趣是不够的。”

“你需要图做出极尽可能详细的解释,才能打动我们。”

“可以,但没有必要。”秦广面色平静。

“什么意思?”

“项目推进到实验环节,一切都可以验证。”

专家们都皱起了眉头。

终于有了一些可以挑剔的点。

大型装备的研发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像盖房子,来个图纸就能动工了。

许多项目在构想阶段,就会花上五到十年的时间。

有时候一个螺丝钉的圈数,都要用论文验证上百遍。

叶德林此刻也略显失望,他以为能画出这样图纸的天才,自然是知晓这个流程的,不会太急功近利。

可他想的太乐观。

秦广毕竟是个不到二十的孩子啊。

他回头和专家交换了眼神,目光最终还是落到了那位白发老者的身上。

既然一开始他担任了唱白脸的角色,就只能劳烦他从一而终。

老者也能意会,不惮担负坏人的角色,面色严肃了几分。

“小朋友,科研不是这样搞的,你一句话,一幅图,让国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言未毕。

秦广从单肩背包中掏出了一本稿纸,厚度是之前的五倍。

“这是发动机部分的设想。”

“比之前我递交的图纸更详尽。”

“重点在于热力吼道部分,发动机内部的活动板面会随着来流条件不断变化,联动热源也会跟随变化。”

“进气量、壁压的监控和数据调整我也做了推算。”

“有这些数据,我觉得造个发动机出来,问题不大。”

秦广起身将这份设计原件交到叶德林手中,而后回到自己的座位。

突然抬头。

“你们觉得呢?”

这一刻。

灵魂般的拷问让专家们无言以对。

叶德林措手不及的回答:“如果设想足够全面,我猜我们应该可以造出实验原型,试一试……”

“可是……”

“你一个人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将手中的文件分发。

重点部分自然是交到了动力学专家的手中。

众人围成一圈,低头仔细的查看那份文件,没有人一个人发出声响。

这份图比之前的总体蓝图细致太多。

单单是一个扰流板的细节,秦广就用了十五页来解释和论证。

最关键的热力吼道技术,文件中解释的也很详细。

如果是这样的话……

每一个构件和细节都有详细的图纸。

那么造出来……

好像真的不难!

十几分钟之后。

屋子里才渐渐有人声。

张兴华缓慢的抬起头,看着同样惊讶的叶德林。

“不是……老叶!说好的验证构想,怎么一下就推进到实验阶段了?”

叶德林无助的摊手:“不造啊!”

回过头。

他的目光再一次来到秦广的身上。

当初秦广拒绝了和自己一起去首都汇报,借口说有事儿要忙。

叶德林虽然尊重意见,但不理解。

有什么事情比去汇报还重要呢?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秦广在用力在推进这个项目。

如果将一份蓝图拍在领导的桌面上,要求立项,力度是不够的。

可如果……

将一份发动机详解图拍下去,理直气壮的说:“立项!”

领导想都不想就会签字。

那位一直质问的白发老者只看了个大概,便站了起来,语气温和了很多,对秦广的称谓从同学变成了同志。

“小秦同志,希望你不要介意我刚才的态度,向你道歉。”

“我叫靳辅民,来自航科集团动力实验室。”

“有几个点我不太明白,要向你请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