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附微课 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我国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公共关系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拿来主义时期(1980—1986年)

改革开放后,顺应企业发展和世界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共关系思想迅速进入我国,主要有以下两类标志性事件。

(1)公关部门挂牌,公关从业人员(公关人员)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现的公共关系,主要存在于改革开放最早的深圳经济特区的一些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中。这些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设立了公共关系部,招聘并培养了一大批公关人员,开始了早期的公共关系活动。我国早期的公关人员在这些或洋或中的公关部门中出现,一个崭新的职业群体产生。

(2)国际著名公关公司进入我国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际公关界冲入中国市场。捷足先登的是世界上最早(1927年)诞生的伟达公关,1984年伟达公关率先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1986年,博雅公共关系公司与中国新华社下属的中国新闻发展公司联手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这些国际著名公关公司带来的新思路、新规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本土公关公司的出现和成长。

2.自主发展时期(1986—1993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拿来主义时期的公共关系经过本土的消化吸收,在我国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逐渐被社会接受与认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的职业化与公共关系研究的学科化。这一时期我国的公共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出现了众多公共关系行业协会、学会。1986年1月,广东地区公共关系俱乐部成立。1987年6月22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公共关系在中国得到了正式确认,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1991年4月26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当时全国已有100多家公关协会和学会,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公共关系协会2家、省级公共关系协会28家、地市级公共关系协会70家。这些协会积极发展会员,进行公共关系基本知识的培训与传播,对推进公共关系事业的普及、促进公共关系职业的规范化、推动公共关系的学科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公共关系出版物丰硕,学术成果推广快。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趋于火热的公关学术成果的翻译、出版、推介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公共关系报》的陆续推出有关。我国第一部公共关系学专著《公共关系学概论》于1986年出版;1994年,一本550万字的公关巨著《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问世;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专业报纸是1988年由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公共关系报》。专业性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关系的普及并向纵深发展。

(3)公共关系培训活跃,教育层次多样化。1985年1月,深圳市总工会举办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共关系培训班。1985年9月,深圳大学首先开设了公共关系必修与选修课程,从此,公共关系开始步入我国高等学府的讲坛。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同时在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点招收公共关系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从而使我国公共关系的学科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标志着我国的公共关系教育事业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系统化的高层次学历教育阶段。

(4)公共关系科学研究和实践运作空前繁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两大国家级公共关系协会的推动下,每年都召开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讨会。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始于1993年,其推动了中国公共关系事业职业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对促进我国公共关系活动与国际公共关系活动的交流,促进中国公共关系事业步入国际的轨道,具有深远的意义。

(5)国内外公关活动开始进行交流,国际公关职业市场正在开辟。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多次邀请世界著名的公关专家来华授业解惑,英国的前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席萨姆·布莱克教授、美国的公共关系专家格鲁尼格教授等都曾应邀来华讲学,为国内公关界认识和了解国际公关市场、向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公关服务、培养和输送国际公关人才创造了很好的氛围和环境,也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市场发展的潜力提供了机会。这一时期是公共关系理念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时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3.成熟发展时期(1993年至今)

1993年11月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启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进入了全面的整合时期,开始步入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关系职能部门渗透到各行各业。公共关系事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开始步入稳步发展时期,已扩展到各种组织和行业,如社会团体、科研机构、银行、学校和党政部门,人们越来越重视运用公共关系活动来保障和促进自身的发展,各行各业出现了不同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

(2)职业公关公司开始成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公关公司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优胜劣汰后生存下来的一些中资公关公司逐渐走向专业化、市场化和职业化的道路,在公关市场上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中国环球公共关系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中资公关公司由于规模小,机制相对灵活,经营成本也低,比外资公关公司更熟悉我国国情和市场,因而在市场上占有竞争优势。

(3)外资公关公司纷纷抢滩中国。1992年开始,美国的爱德曼、奥美、福莱、罗德、凯旋先驱和英国的宣伟等公关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公司积极导入公关新观念,着力于公关专业宣传,让业内人士了解诸如“认知管理”“危机和问题管理”“财经传播”“高科技传播”等一些新观念。同时,外资公关公司通过自身的实践,引进了先进的公共关系国际职业操作规范和标准。特别是一些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向中国客户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服务水准,让人们看到了公共关系更灿烂的未来。一些著名的公关公司代理的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运作的公共关系成功案例,让业内人士和中国客户备受鼓舞。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公关市场的发展,对中国公关市场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并起到了推动作用。

(4)公共关系教育立体化。1997年11月15日,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公共关系开始真正走上职业化和行业化的道路。我国的公共关系教育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基本形成了立体多维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交叉并存的局面。

(5)政府公共关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提高政府公关能力是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如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机构利用官方微博及时发布信息等,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视野拓展

我国公共关系发展的特色

纵观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与国际同行比较,我国公共关系发展的鲜明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权威的公共关系组织均以政府的相关部门为依托。

第二,我国公共关系的发展还不平衡。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改革开放为我国公共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我国公共关系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我国公共关系学科不仅定位在新闻传播层面,更定位在企业管理层面。这种学科定位的趋势反映出我国公共关系更重视应用。追求实效性和应用性是我国公共关系的普遍要求。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