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主动学习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
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意识,能让孩子获益一生。父母要抓住小学阶段这个孩子学习刚刚起步、学习品质塑造的关键期。
对孩子来说,放学后不看电视、不玩游戏,专心写作业,很锻炼其自我控制能力。当作业完成以后,如果问他:“你是不是感觉很开心啊?”他一定会点点头。对孩子来讲,完成作业就相当于一项工程竣工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特别有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抵抗住了电视的诱惑,通过努力思考解答出了每一道题,写完作业对照答案检查发现题全做对了……这种美好的感觉,会让孩子产生对写作业的喜爱。这样的感觉多了,就会让孩子爱上写作业。
对于一个有主动学习意识的孩子来讲,即使在休闲时间,他对学习这件事仍有责任感,他会觉得自己要好好学习,才能好好长大,才能有知识、有文化。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时间紧张时,他会制订学习计划,并努力去实施。至于爱玩的天性,他一定会在学习结束后才选择去满足。
好的行为会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驱动他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更高级的人生目标。
那么,在孩子学习的道路上,尤其在小学阶段,父母如何助力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人呢?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个体在充分认识到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动作出自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各种心理需要,包括与外界事物互动时感觉有能力、足以胜任,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控制和选择权,与他人交流并从属于某个社会群体等。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建立的关键期,他们更渴望有良好的表现,以获得胜任感、归属感、自我价值感。这样的感觉对孩子的行为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能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继而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父母要正视孩子的这些需要,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拥有满意的学习体验,建立成就感、力量感和人际归属感。
1.成就感
成就感指一个人在做完一件事情或者正在做一件事情时,能感到愉快或产生成功的感觉,这是一种现实与愿望达到平衡而产生的成长和突破的心理感受。在学习上,这样的感觉很容易达成,孩子努力学习了,学会了知识,内心就会有成就感,成就感会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地学习。对于入学之初还没有充分领略学习魅力或者学习成绩还不是很优秀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推动着去获取更多的成功。
2.力量感
力量感指一个人懂得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能够支配自己的生活,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想培养孩子的力量感,需要父母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自由,对孩子的控制坚定而合理,使孩子养成独立、乐观、自信的性格,能够自己做主。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应注重提供信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孩子的力量感才会很强。
3.人际归属感
人际归属感指孩子和父母、老师建立的亲密情感连接,这能满足他们的依恋需要。这让孩子能够从属于某个群体,与群体里的成员和谐相处,并从中获得归属感。比如,在校园里孩子能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即使发生矛盾也能处理得很好,能被同伴信任;父母支持孩子与同学交往,并帮助孩子解决交往中遇到的难题,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学习等。
以学习为主题的同学之间的交流,既兼顾了学习,也促进了友谊的发展。“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其特点是让参与者思维互补、相互激发、敞开思路,人们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创造性“风暴”。
比如,学英语时,让孩子和同伴一起学,在认真默背所学的英语单词、句子、课文后默写,写完后让孩子们交换批改,互相找出错误。经过背诵、默写、批改后,孩子会对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高警惕,也可提升记忆力。批改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讨论,这个过程不但能提升孩子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还能让孩子发现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改善薄弱环节,催生出更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4.处理好负面事件的影响
那些让人感到悲伤的事情,孩子会不敢靠近。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经过极大的努力仍然无法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让孩子感到失望、灰心,从而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
为了避免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父母要避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发脾气、数落孩子,挑孩子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为孩子设置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尽量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减少学习中的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