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我想开女子书院
等林如海回到家中,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晴雯嘴里塞着东西,被捆着扔到了地上,他大吃一惊。
“这是怎么回事?”
“宝姑娘说晴雯偷了她的簪子。奴婢觉得晴雯不会这样,可当时只有晴雯跟奴婢进去了,老爷可以搜奴婢的身,奴婢没拿簪子。”
袭人眼睛红红的。
似乎刚哭过。
这意思还是晴雯偷了?
林如海揉了揉酸胀的额角,忙一天头疼欲裂,回家还要遇到这样的事。
“把她送到应天府。既然偷了东西,就应该送官府。”
晴雯直摇头,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她怎么可能偷东西呢?
当初跟宝玉的时候,那么好的东西她都没动过心思,何况就是一只累丝金凤的簪子。
贾府的小姐太太,老太太,谁没有价值连城的簪子?
“把晴雯扶起来,跟她松绑,把嘴里堵的东西也拿出来。”
林如海对着袭人道。
宝钗很惊奇,就这么松了绑?
“袭人晴雯都不是这样的人,簪子不见就算了,到时候再给你买。尤二姐她们要来了,别让人家看笑话。
你们都是贾府过来的,外面的仆妇丫鬟都是新买的,等着看贾府怎么出了这样的人。宝钗,他们会想,你也是这种人。”
林如海皱了皱眉。
“老爷说的有道理,咱们都是从贾府过来的,不能跟贾府抹黑。宝姑娘,二太太是你的姨妈,宝二爷是你的亲表弟,他们都是贾府的人。”
袭人连忙道。
必须有人找台阶,好下来。
这场诬陷晴雯的戏就这么结束了。
因为身为主人的林如海不想追究。
“我也觉得不会是晴雯,簪子掉了就掉了,可晴雯吐得到处都是,我担心姑老爷回来会不高兴,我可以整理,可外面的人怎么想?我刚被提为侍妾,连治家的能力都没有?”
宝钗就坡下驴。
这场戏就这么算了。
晴雯受了侮辱气不过,可又能怎么办?
她毕竟只是一个丫鬟。
宝钗扶着林如海进了屋。
宝钗一边帮林如海脱去外衣,一边道:
“你哥哥我找了个御医给他看病,好了一些。至于薛姨妈,比以前强了些,在狱中没用刑。”
“太感谢姑老爷了。母亲什么时候才能放出来?”
宝钗一心惦念着薛姨妈。
“这事该陛下管,不会那么快就出来,现在这副样子就不错了。”
宝钗暗道:一定要好好伺候姑老爷,让他将母亲放出来。
“今晚我还是帮姑老爷暖脚吧,姑老爷已经习惯了。”
宝钗一边说着,一边飞快地脱去林如海脚上的青缎软底朝靴,又脱下棉袜。
又去熏笼把银丝炭的火弄得旺了些。
林如海看着宝钗那张银盘脸,眉不点而翠,眼波流转又深情,倒映出他的影子,那个星目剑眉的男子。
软香如玉在怀。
……
凤姐今天也来了,她是来宅子帮忙的。
黛玉还有许多东西没清好,所以仍在贾府住着。
都是一些诗稿没清好。黛玉很喜欢写诗词,这都是以前在扬州时林如海教黛玉的技巧。
写诗不光要工整。
还要有意境。
可是这个年代的人光讲工整和押韵,没有一点意境。
科举的八股文也是,桎梏了人的创造力和思维,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一个模板。
不新颖。
林如海为此跟庆帝建议过。
“姑老爷,宅子的事情都弄好了,平日我就让他们都管着点,还有那些帐,每本都仔仔细细,每日让他们报账,记下来。”
凤姐扬着眉,带着明媚的笑容走了过来。
走到林如海跟前小声道:
“姑老爷,多谢你了,这几天二爷对我好了不少,也体贴了不少,他说找尤二姐也是为了子嗣,加上尤二姐勾引他,这才沉沦了。还发誓,日后再找事先说。
我也改变了不少,没像以前那么拈酸吃醋了。
他有了子嗣最好,反正我也想开了。把姑老爷的宅子管得好好的,管他什么臭男人,香男人,我都不在乎,银子才是最重要的。”
林如海赞赏地道:
“这样想就对了,男人干事业,女人也应该干事情,起码把宅子管好,就像黛玉能吟诗作赋,而且喜欢读书。
黛玉还跟我说,她准备男扮女装考科举。我劝她打消这个念头,查出来可是欺君之罪。她考秀才和举人干什么?就是个状元又怎样。”
王熙凤微笑着,说道:
“林妹妹这是有上进心。我觉得女扮男装可以,只当是姑老爷的远房侄子,那些考官包括今上,不知林家有哪些族人。真能考个举人,进士,状元,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你也这样说,这岂不是欺君之罪?”
王熙凤摇摇手,含笑道:
“陛下看重姑老爷,您要不先跟陛下说说?您又是书院的山长,跟陛下说实话,陛下一定不会介意,不如去试一试,看陛下怎么说。”
林如海做着打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黛玉的才华至少能中个进士。
又有什么用?
这个年代的女子只能在家相夫教子。
“我突然有一个想法,书院招收女子,那些达官贵人,世家大族,诗礼人家的女子,让她们也能像男子一样读书。”林如海灵光一闪。
“姑老爷的这个想法太大胆了,姑老爷要不去跟陛下建议?
真是这样的话,女子读了书也能教育好子嗣,这可是一项创举。”
……
“什么,你说书院招收女子?这怎么能行。”
庆帝吓了一大跳。女子哪能抛头露面?
“陛下,微臣觉得,女子可以在专门的书院读书。
男子则在另外的书院。讲习的教授和博士也都是女老师。如果能将女子教好,大庆朝可是开了先河。大庆朝四面全是蛮夷,尤其蒙古虎视眈眈。蒙古的男女都一样。
男的能骑马射箭,女子也能做到。大庆朝要学习人家优秀的东西。”
“容朕想一想,这不是小事情。”庆帝不松口。
“如果女子书院的费用都该微臣出,陛下会不会同意?”
“这不是费用的问题,是风气的问题,如果开了先河岂不是日后……”
庆帝嘴里虽然这样说着,可听到林如海说要出银子,不禁心下窃喜。
银子该林如海出当然好。
国库可省一大笔费用。
“女子在屋子里呆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照样会做出有伤风化的事情。
所以不是不出门的问题,是思想上的问题。”
林如海还在劝说。
庆帝有点被说动了:
“林爱卿说的似乎有理。”
看庆帝表情松动,林如海接着又道:
“宫中的郡主公主都读书习字,有陪读之人。民间和达官贵人家的女子到书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