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思维:任正非管理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4 专注:坚守一亩三分地

2023年4月,华为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实现销售收入1321亿元人民币。之前的2022年,华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369亿元人民币;2021年的营收为6368亿元人民币。

很多人欢呼,觉得华为取得这样的销售额很了不起。但是,如果华为能稍微“灵活”一点,营收应该是这个数字的好多倍。比如,华为有19万名员工,离职的还有10多万人。华为如果做房地产,是有先天优势的,至少公司内部购买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依靠华为的金字招牌,在全国各地做工业地产、住宅地产,有哪个地方政府不欢呼雀跃?

其实,在华为决定于广东东莞设立松山湖产业基地的时候,就有很多地产开发商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华为,想与华为合作开发“华为城”,打造一个规模庞大的高档商业住宅区。在东莞工作的数十万华为人的确是有高档住宅购买需求的。华为之所以将部分研发及生产基地从深圳扩展到东莞,除了深圳没有更多地皮给华为发展,华为需要更大的地理空间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的房价太高,新到华为的年轻人在深圳买不起房子,而东莞的房价只是深圳的三分之一,到东莞后,华为人就买得起房子了。从华为人的实际需求来看,与地产商合作的确是有现实需求的。但是,华为一口拒绝了。华为一直专注于ICT主业,是不会介入商业地产项目的。在华为看来,市场上有大量成熟的地产供应商提供各种住宅项目。至于说员工购买房子,华为可以通过相对比较高的工资,让员工自己去市场购买。

多年前,地产的钱的确很好赚。看看我们周围,国内哪个大企业不涉足房地产?我在广州看到好几个楼盘,开发商竟然是葛洲坝集团,就是那个做水电站的大型水电集团,多年前就跨界做房地产了。其他诸如挖矿的、卖石油的跨界去盖房子卖房子早已不稀奇。

过去30年,尤其是过去20年,可谓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时期,很多地产商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华为当时拿出几个亿做地产,到今天,或许年销售额可以更高。

华为2018年的销售收入是7500亿元,如果加上上下游、周边产业,整个产业链条涉及的资金估计有两万亿元之多。

这不是一个进入金融产业的好机会吗?

如果华为进入金融领域,或许会成为一个金融大鳄。

从上述角度看,在经营规模上,华为有些保守。客观地说,这也让华为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但,如果那样做,华为可能也不是今天的华为了,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专注,让华为丧失了很多可以做得更大的机会,但也成就了华为。

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一些政府领导希望我邀请华为的领导过去投资,而且开出了非常有诱惑力的条件,一个地方政府的领导甚至说,只要华为过去,要什么给什么。

我当然很清楚,华为只投资与主业相关的领域,一切非直接相关的业务都不会投资的,但我还是与华为的管理层进行了沟通。我发现华为真的非常淡定,考察是否投资的最重要标准就是是否与华为的主业相关。

关于这一点,《华为基本法》早就明确规定:华为聚焦于通信及信息技术产业。再具体一点说,华为创建的前20年,基本上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始终不为其他机会所诱惑。一直到2008年,华为才开始做手机等终端产品,但也属于信息技术产业,只是从单纯的2B(to Business,即面向公司)变成了2B和2C(to consumer,即面向消费者)并重。

任正非曾说,华为敢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一点上。

30多年来,华为真的经历了太多诱惑,有来自市场的,有来自政府机构的,还有来自投资机构的,但华为始终不为所动。

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华为,想以非常优惠的政策给华为土地,让华为在当地建设产业园区等。如果是别的公司,能拿到如此优惠的政策、能获得条件如此好的地皮,巴不得赶紧去了。但华为基本上不为所动。目前,华为也只在任正非的贵州老家、杭州、北京等几个地方布局,且这些项目都是华为自己使用的产业项目,都不是商业地产项目。

所以,华为之所以是华为,是经得起各种诱惑,真正做到了“不动心”。

很多人认为,如果不做房地产,说明你公司做得不够大。如果你做了房地产,说明你公司不够优秀。

当然了,也并非所有企业都会去做地产,比如我接下来谈到的这一家。

不久前,国内生猪第一股雏鹰农牧股价连续跌破了发行价,面临退市风险。分析这家公司的财报发现,这家生猪企业在上市后,进行了很多多元化投资,包括做农产品贸易、金融等,甚至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收入一度占据了公司利润的相当大一部分。养猪企业去做金融,这种想法估计只有中国企业家才能想得出来。雏鹰农牧的解释是,这样可以对冲生猪养殖的风险,也就是说,养殖生猪如果亏损,互联网金融或许可以赚回来。在互联网金融行情好的时候,雏鹰农牧的确靠金融赚了不少钱,但金融产业的风险更大。雏鹰农牧就尝到了苦果。

华为所在的信息产业风险也很大,来自市场、技术路径选择、政策的风险等,分分钟可以要了华为的小命。如果要对冲信息产业的风险,单纯从投资收益的角度,华为完全可以通过投资地产、金融等产业获取更高的收益,毕竟20年来,中国地产的疯狂大家有目共睹,华为也不是傻瓜,完全清楚这个行业的暴利,更可以迅速集结优秀的人才,同时有强大的执行力,还可以利用政策红利,尤其在10年前,华为在这个行业大赚一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那样做了,华为的规模肯定要比今天大很多。

但是迄今,华为没有做地产,也没有做金融。

难道华为不知道对冲所在行业的风险吗?难道华为不知道赚快钱吗?

华为都知道,只是不去做而已。

因为华为还知道,专注做好一件事,做好自己的主业,才是化解风险的最好办法。

其实,关于多元化问题,专家们争论了很多年,至今并没有非常权威的结论。有的企业在多元化方面也比较成功,比如通用电气,涉足的领域非常多。

不过,有一个相对公认的说法是,在企业规模不大的时候,专注是必须的,因为资源非常有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当企业规模到了一定程度,有能力有人才,又有抗风险能力的时候,适当进行一些多元化投资还是可以的。但这非常考验掌舵人的把控力。很多企业就是栽在了多元化上面。所以,如果你比任正非牛,那么你进行多元化发展,成功的概率应该不会低。

今天的华为,规模也算不小了,但华为依旧坚持不做与主业不相关的多元化。这种专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