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9章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老妈在厨房做饭,妹妹在房间里臭美。
江锦黎今天还没有完成“保温杯里泡枸杞”的每日任务,因此偷偷倒了杯热水,回房间里取出藏好的枸杞,抓了一点放进保温杯中。
【叮!每日任务:保温杯里泡枸杞1/1已完成。】
【连续完成10天以上,奖励200元已发放。】
这个每日任务连续完成10天可触发双倍奖励,连续坚持100天可触发10倍奖励,连续坚持一整年可触发百倍奖励。
现在江锦黎已经连续完成了58天,因此他靠着每天一杯枸杞茶,如今累计赚了11600元。
再过42天,到时候累计100天触发10倍奖励就是10万元,平均下来就是每天喝一杯枸杞茶就能月入三万。
连续喝一年,触发100倍奖励的话,那就是啥也不干,每天只需喝一杯枸杞茶就可以年入365万!
想想,江锦黎巴不得眼睛一闭一睁,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不一会儿,父亲回来了。
江锦黎好奇道:“爸,你回村里干嘛去了?”
江爸也没隐瞒,说道:“村里的江氏公祠打算重建,这次回去是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征求意见,看下支持重建的人有多少,意思就是村里出一部分公款,然后希望有钱的踊跃捐钱。”
江锦黎问道:“那你捐了多少?”
江爸说着:“还没捐,现在只是说明情况征求大家的意见,如果没有老板带头捐大钱的话,公祠就不重建了,改成翻新。”
其实他还有一件事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二婶今天代表她家回去开会了,然后把江锦黎年纪轻轻赚了几百万,还买了价值两百万的跑车说了出去,意思就是他家现在都这么有钱了,还不起个带头作用?
搞得他当时都不好意思了,只能讪笑着说儿子年纪轻轻赚了不少钱是儿子的本事,但儿子太败家了,赚了钱直接全款买了跑车,表示儿子现在也没多少钱,但是公祠要重建的话,他们家也会踊跃捐款支持的。
这时,江锦黎收到了系统提示……
【老家公祠举行30年庆典,你跟父母一起回去参加公祠庆典,发现大家都用八卦的眼神看着你,显然他们都知道你离婚丧子的消息了,但还是有人故意问你怎么不带老婆儿子回来?
你淡然回应,因为你已经从这段悲伤经历里走了出来,但是你的父母并没有,因此他们被对方的恶意之举气得不轻,没忍住跟对方争吵起来,引起了全村人的关注……】
【30年风风雨雨,江氏公祠决定再次重建,捐款最多的家庭位列公祠功德碑榜首……】
【叮!触发装逼任务: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利用公祠捐款装逼打脸!】
【任务奖励:你的捐款如数奉还,村民的捐款三七分账!】
这个任务的出现让江锦黎又气又喜,气的是系统介绍中,30年后,父母因为自己离异丧子的情况在村里抬不起头,被别人恶意中伤。
不过系统显示的这个未来是不可能出现的了!
所以这个任务对江锦黎来说是个天大的惊喜,既能富贵还乡扬名立万,又能赚钱岂不乐哉?
江锦黎赶紧问道:“爸,村里这公祠建起来大概要多少钱?村里所有家庭捐款的话,应该也捐不了多少吧?”
江爸回答:“中等规模的公祠建起来至少也要两三百万,村长的意思是从村里的公款中取出40万,所以村民捐款要是达不到两百万的话就不重建了,拿40万翻修好了。”
不重建了怎么行!
江锦黎开口道:“以我对二婶一家的了解,他们肯定把我赚了不少钱,还买了超跑这件事在村里添油加醋传出去了。
既然我现在作为村里年轻一辈最优秀的代表,那我必须得回村里起个表率作用才行,否则逢年过节回到村里,咱们一家都得被村里人诟病!”
江爸颔首道:“你能这么想也是好的,二婶今天下午也确实在大会上点你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公祠确定重建的话,那我们家就以你的名义捐5万好了。”
5万?
老爸你格局小了啊!
这点钱怎么能刺激到那些有钱的村民踊跃捐款啊!
他们不踊跃捐款,我怎么三七分账啊!
我的捐款如数奉还,村民的捐款三成归我……
意思就是他们捐到100万,我就可以赚到30万,捐到200万,我就可以赚到60万……
江锦黎问:“那公祠是重建还是翻修的结果什么时候出来?”
江爸看着微信群聊,回答:“今晚就会出结果,村干部现在就是看那几家富裕家庭的意思,看他们愿意捐赠多少,最后再得出结论。
所以要是确定了重建的话,明天还得回去一趟。”
村里有个微信村群,现在村群里就是在探讨此事。
正好今天是5月4号青年节,村群里大多数都是外出务工的青年,他们也是捐款的主力军,因此村干部在群里发了个意向书,让所有人都填一下捐款意向。
其中大多数人填的都是500块钱,毕竟现在赚钱都不容易,而且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一年到头回村里都待不了多少天,所以很多人也跟江锦黎一样,对村子没有什么归属感,自然也不愿破费捐更多的钱。
江锦黎拿出手机,说道:“爸,拉我进村群!”
江爸提醒道:“二婶也在群里,你进群后不要被她激将了,咱们家捐5万已经不少了。”
“放心,我激二婶还差不多!”江锦黎确实要激二婶,因为二婶一家在村里就是出了名的有钱人家,而且二婶平时挺能装逼炫富的,所以这次他怎么也得让二婶出点血才行。
江爸私聊了一下村主任,然后把儿子拉进了村群。
毕竟儿子迟早也要进群,以后村里有什么会议,或是分红啥的,他没时间,或是老了,就得让儿子回去一趟。
江锦黎刚进入村群,村主任立马介绍起来。
“新进群的是江华育的儿子,江锦黎!这是咱们村最优秀的年轻一辈,在市一中读书,据说利用寒假的时间做了个什么项目,赚了几百万元!”
好家伙,这下我在村里想低调都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