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和氏璧的风波
燕国在伐齐之战中赚得盆满钵满,秦国也有收获。秦国向来是一个很现实的国家,它离齐国这么远,即便可以分一杯羹,也守不住。只有从赵、魏、韩这几个邻近的国家占的便宜,才是真正的便宜。
就在诸侯联军讨伐齐国的第二年,即秦昭襄王二十四年(前283)初,秦国向魏国进军。拿下安城后,秦军一直攻打到魏国的首都大梁,才撤军回国。
欺负完魏国后,秦昭襄王又把目光放到了赵国身上。恰在这时,赵国从楚国得到了稀世珍宝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就向赵国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
赵惠文王一听,就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虽然秦国说要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但并不可信。可如果自己不答应,那就是公开跟秦国为敌。按目前的实力,赵国肯定是打不过秦国的。到底怎么办才好呢?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赵惠文王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便决定找大臣们商量。大臣们听了赵惠文王的话,谁也不敢揽下这个任务。就在这时,宦者令缪贤站出来,推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
赵惠文王以前没听说过这个人,就问缪贤:“你怎么知道他一定可以胜任呢?”
缪贤说:“臣曾经犯过法,想私下逃到燕国去,可是蔺相如阻止了臣。他问了臣一个问题:‘您以为燕王真的会对您好吗?’臣回答:‘我以前随大王在国境与燕王见过面,燕王私下拉着我的手说愿意和我交个朋友,所以他应该会收留我。’蔺相如对臣说:‘因为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您又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才想和您结交。假如您私自跑到燕国,燕国向来是怕赵国的,一看到赵国的逃犯来了,哪能收留您呢?只怕您才进入燕国的领土,人家就会把您捆起来,直接送回赵国了。既然如此,您不如去向大王诚恳地认错,这样或许可以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话,大王果然赦免了臣。臣看蔺相如有勇有谋,完全可以胜任出使秦国的任务。”
赵惠文王一听,也觉得蔺相如不错,就召见了他。
蔺相如进来之后,赵惠文王问他:“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来换寡人的和氏璧,寡人可以答应吗?”
蔺相如回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您不能不答应呀!”
赵惠文王问:“秦王要是拿到和氏璧,又不给十五座城,那可怎么办呢?”
蔺相如想了想,说道:“秦国现在用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要是赵国不答应,就是赵国理亏。要是赵国给了秦国和氏璧,但秦国不给赵国城池,就是秦国理亏了。两种策略比较起来,还是让秦国理亏为好。”
赵惠文王觉得蔺相如分析得不错,接着问道:“先生认为派谁去当这个使者为好呢?”
蔺相如说:“大王一定没有合适的人选,就让臣作为使者带和氏璧到秦国去吧。如果十五座城池能划进赵国的版图,臣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如果秦国没有把十五座城池交给我们,臣一定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赵惠文王听后大喜,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秦昭襄王把会见地点定在了章台。开始时,会见是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接过和氏璧后大喜,细细地把玩之后,又把和氏璧递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大家看过后都赞叹不已。
蔺相如知道,秦昭襄王此时还是没有提到移交城池的意思,肯定是打算耍无赖了。他早就想到了秦昭襄王这一手,于是大大方方地说道:“和氏璧上有块斑点,请让臣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没有起疑心,马上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得到和氏璧之后,倚柱而立,气冲冲地对秦昭襄王说:“大王想得到这块玉璧,派人送信到赵国,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王郑重地召集群臣商议。大家一致认为,秦国是个很贪婪的国家,依仗自己力量强大,想用这种空话来得到玉璧,根本不可能用城池来做交换。只有臣认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因为一块玉璧使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赵王听臣说得有理,特意斋戒了五天,派臣捧着和氏璧前来恭敬地献给大王您。如今臣来到秦国后,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接见臣,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玉璧后,马上传给妻妾和侍从们赏玩,以此来戏弄、无视臣。臣看大王没有一点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的诚意,所以才把玉璧又要了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来硬抢玉璧,臣的脑袋今天就和玉璧一起撞碎到这根柱子上!”
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着那根大柱,摆出要撞上去的架势。秦昭襄王没料到蔺相如会来这一招儿,连忙向蔺相如道歉,请他不要做如此过激的事情。随后,秦昭襄王还特意请了相关官员前来,打开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池是用来交换和氏璧的。
蔺相如当然不会信秦昭襄王的话,他看了看地图,对秦昭襄王说:“和氏璧是天下至宝。赵王决定派臣送它来秦国时,特意斋戒了五天。要是大王真的想得到它,也请大王先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堂上安排隆重的九宾之礼[4],这样臣才能把和氏璧交给大王。”
秦昭襄王一听,虽然觉得蔺相如有点过分,但是他也知道,这种事毕竟不好用武力强取,就答应了蔺相如的提议,并安排蔺相如住在了广成驿站。
蔺相如是个狠角色,一看就知道秦昭襄王说的都是假话。而且这位秦王绝对是个有水平的人,上了一次当之后,绝对不会上第二次当,如果和氏璧再次落入他的手中,再怎么拼命也是要不回来的,除非有灭掉秦国的能力。至于十五座城,更是不可能得到的。
蔺相如干脆叫来随从人员,让他乔装打扮,带着和氏璧偷偷溜出驿站,从小道溜回了赵国,把它重新交给了赵惠文王。
五天之后,秦昭襄王真的按照事先的约定,在朝堂上安排了隆重的九宾之礼,就等着蔺相如献上和氏璧。
蔺相如一点也不害怕,他对秦昭襄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大概经历了二十几位君主,可没有一个是讲诚信、守盟约的。臣实在是怕被您欺骗而有负于赵国,所以已经先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如果秦国真的讲诚信,派一名使者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和氏璧乖乖地送过来。而且,即使秦国先割十五城给赵国,赵国哪敢留着和氏璧不给大王呢?臣知道犯了欺君之罪,按律当斩,还请您赐臣汤镬之刑。臣死不足惜,只是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一下这件事。”
秦国大臣一听,脸色大变。这些年来,秦国欺负别国已成家常便饭,比如之前的张仪,就是不管哪个国家都敢骗,而且是一骗再骗。现在秦国君臣居然被这个蔺相如狠狠地骗了——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但终归是受骗上当。群臣纷纷要求马上杀了蔺相如。
可秦昭襄王只是笑了笑:“杀一个蔺相如有什么用?杀了他,咱们也拿不到和氏璧了,反而显得咱们没有肚量,又会严重损害咱们跟赵国的关系。不如趁此机会好好款待他,放他回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和氏璧而欺骗秦国吗?”
最后,秦昭襄王按照礼仪接见了蔺相如,然后把他送回了赵国。
蔺相如在秦国有如此优秀的表现,赵惠文王自然很开心,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虽然秦昭襄王很尊重蔺相如,但是他并不会对赵国以礼相待。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也就是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前282),秦国向赵国发起军事行动,一口气拿下两座城池。一年后,秦国又攻克了赵国的石城。可谓是大大地出了一口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