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分忧

赵立宽。

三个字如字字千钧,重重落在地上,令殿中安静异常。

陛下又仔细看了战报,神色变幻不定:“高思德把这件事着重写在战报里.......数万辽军退兵,与之有关联吗?

他今年十七岁吧。”

皇后眼中水雾朦胧,侧脸微微点头:“虚岁十七,他是冬月十八日生的。”

“他什么心思.......”皇帝冷着脸。

“战报里说他大腿受了重伤,血流数日不止,陛下何必为难。”皇后终于忍不住垂泪:“十六七的孩子,也算为朝廷尽心尽力了吧。”

“好了好了,多大年纪了,我说的是高思德。”陛下皱眉道。

孔炿一时无言,百感交集。

赵立宽,高思德的女婿.......远远不只是。

高思德起势直至如今封王,最重要的台阶也是当初随太子出征,血战辽西。

昔日太子叛乱后自焚家中,对外皆称东宫上下无一留存。

其实当时还有一位三岁皇孙活了下来。因太子妃体弱多病,久染风寒,当时其长子落生后便被奶奶李皇后接走,寄养坤宁宫。

事发后,当时宰辅都请求将三岁的孩子秘密处理。

但因李皇后极力反对,以及太子旧臣不忍心其绝后据理力争,其中就包括他和高思德。

最终陛下开恩,准许高思德将三岁的孩子带回北方,当自家养子圈养,从此不再过问。

这件事,加上李皇后和陛下,知道的人不超过十个。

如今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高思德战报中,在场人各有所思。

陛下神色森冷,李皇后低声啜泣,孔炿心里却忽然有些肃穆,当初太子殿下力挽狂澜,击退辽军。而今难道又一次重演。

这次击退辽军的是前太子之后。

陛下思索许久:“哗众取宠,他写这样的战报考虑过吗?军国大事岂能儿戏。”

李皇后立即接话:“高爱卿老成持重,他写好的战报还能有错,这种事他想好了才敢写,只怕那孩子功劳更大,说不定是往小了写。

那是我养活的孩子,哪会不知道他的灵性。”

“你.......”陛下皱眉不悦,“吴光启在宣州,正好让他看看。”

孔炿拱手说:“陛下,无论如何这都是大喜,辽国退兵,北上大军可以退回来,鸿胪寺派出的使臣也能召回,省下一大笔银子。

这些都能用于来年南方平叛,若只有一面用兵,叛军成不了气候。”

他心里真高兴,前太子之子的事他心里有些高兴,毕竟太子留后还有出息了,但他并不准备牵涉其中,那是皇家自己的事,他没资格掺和。

重要的是辽国退兵,所有的资源都将向南倾斜,明年他亲自挂帅平叛时,胜算又大了许多。

陛下点头:“你立即去兵部,八百里加急召回大军,把战报发给神都府,让他们把战报公示,让百官和百姓都知道。

鸿胪寺那边朕会另下口谕。”

“诺!”孔炿领命。

孔炿被掌灯的太监接走送出殿门后,老皇帝直了直腰,对擦干泪水的皇后道:“好了好了,多大年纪。”

皇后道:“陛下是天下人的陛下,我只是孩子的奶奶,养他三年,哪能无动于衷。”

“你知道朕是天下人的君父就好,这不是能感情用事的事。”皇帝神情严肃:“他能活到如今朕已开恩。”

“臣妾知道,只盼陛下不要厌恶他,给他做个寻常人的机会。”

“寻常人......”皇帝呵呵笑道:“高思德把自家宝贝女儿都嫁给他,这辈子不缺富贵,你就放心吧。

至于他的功绩,吴光启恃宠而骄自以为是,冷落他一两年也差不多了,正好让他看看。

他虽固执傲气,看人倒向来眼光毒辣。”

说着他看向皇后:“不过这种事朕开口不便,你来修书一封给吴光启吧。”

皇后点头,“臣妾领命。”

.......

“吴光启不自量力,自以为得陛下宠信就敢和卫王作对。

他也不想这江山社稷是谁的,陛下驾鹤之后谁当是天下之主。”卫王府南,五人煮酒跪坐,四角放着火炉,中间小桌上摆了几道山珍海味,腊肉煨鹿筋,炖熊掌,五珍脍,洛水鲜鱼还有金黄的现炸鹌鹑,时鲜果蔬等,用的都是精致的金玉碗碟,幻色琉璃盏,从西域来的葡萄美酒,都是不是寻常人家的供奉。

此前说话的乃当朝宰相,中书侍郎叶谷。

卫王很受用:“还有大家的帮衬呢,吴光启的新政就许多地方都放对,他自以为是,现在去了宣州,只怕到老也难回京城了。”

众人纷纷称赞卫王的手段。

只有大理寺卿段平没有出言附和。

“段公有什么高见?”叶谷见此突然问。

段平拱手道:“高见说不上,只觉得诸位有些乐观,吴光启得陛下宠信不是一朝一夕,万一有什么机缘.......”

几个笑起来,“宣州已是边地,能有什么机缘,杞人忧天而已。”

“宣州一代应付辽人就已焦头烂额,说句不好听的,如果遇不到什么贵人,陛下多少年都想不起那地方来。”叶谷语重心长的说:“而那些烂地方,能有什么贵人?

再过几年他只怕要回心转意,求殿下为他谋条回京养老的路了。

这件事不会有变数,就跟辽国的战事一样,咱们和辽国打几十年了,有什么变数。”

“是吗,那是我多虑了。”段平点头,不过没有跟着众人一块笑。

卫王皱眉,有些不高兴了,心想当初的宰相他都能随意拿捏,区区大理寺卿居然不给他面子。

放下筷子嘱咐:“你们路子广人脉多,多弄几个厉害的文人,给安国的文章诗词润色润色,今年是母后六十大寿,她老人家最好这些,父皇年轻时也很有才学,到时博个头彩。”

几人连连称是。

只有大理寺卿段全皱眉:“殿下,如今国事艰难,南北皆有边衅战端,在这些事上卖力怕不妥吧?何况皇上皇后娘娘心思也该在战事上,在那些地方分忧才得圣心......”

“好了!段公多吃点王府的山珍吧!”叶谷连叫停他的话。

卫王脸色更不好了,这蠢货哪里来的!他当然也想在战事上分忧,可他做不到才想了别的法讨好父皇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