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皇帝联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1章 铁骑困途

阿里不哥骑在高头大马上,头上的毡帽上到处都是灰尘,哪里有蒙古监国的风范。

手中缓缓擦拭着那把锋利的弯刀。刀身闪烁的寒光映出他阴鸷的眼神,透着一丝凶狠与不满。

身边一直跟随的副将——阿蓝答儿,轻声说道:“监国,咱们的士兵已经很疲惫了,是不是稍微休息一下再赶路?”

阿里不哥猛地停下手中的动作,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休息?忽必烈那家伙连几个南蛮子都搞不定,还等着咱们去救他,哪有时间休息!”

阿蓝答儿皱了皱眉头,小声嘟囔:“可士兵们一路上被那些‘幽冥缇骑’骚扰,体力和精神都吃不消了。”

阿里不哥气得脸都变了色,“住口!你是在质疑大汗的命令吗?要是忽必烈这次败了,对咱们蒙古也没好处。”阿蓝答儿不敢再说话,只能低下头。

此时,士兵们解开皮囊喝马奶酒,一些酒液洒落在地上。

战马喘着粗气,鼻孔喷出一团团白雾。他们实在是太累了。

幽冥缇骑昼夜袭扰,总带着会爆炸的陶罐,点燃引信便策马逃离。连大汗亲军怯薛精锐,也被折腾得精疲力竭。

即便阿里不哥命令密宗高手出手击杀那些缇骑,倒是也取得一些成果,但那些缇骑像是不怕死一样,身上都绑满了火药,一旦被擒,立马同归于尽。

后来那些缇骑也学聪明,直接绕到大军的前方,在必经之路上,埋上火药,等大军经过时,在很远的地方引爆。

虽然并没有杀伤很多士卒,但确拖累了大军的行进速度。

从进入汉地到现在,一千里的路程,大军居然花了一个月才走完。

好在也许是逼近燕京的缘故,那些该死的缇骑出现的越来越少了。

蒙古斥候队长站在平原上,手持鹰笛,轻轻吹奏起来。

悠扬的笛声在空旷的平原上回荡,不一会儿,一只猎鹰从远处飞来,在队长头顶盘旋。

队长对着猎鹰说了几句蒙古语,猎鹰便展翅向远处飞去,开始侦察。

这片平原上,没有树木,没有山谷,一览无余。阳光洒在大地上,没有任何可以隐藏伏兵的地方。

士兵们骑马缓行在河滩上,脚下不时传来踩碎贝壳的清脆响声。战马低下头,啃食着稀疏的草根。

阿里不哥骑在马上,环顾四周。

他嘴角泛起一丝狞笑,心里想着:“这里根本没有藏兵的地方,那些南蛮子能把我怎么样?忽必烈真是胆小如鼠,连这么点事都办不好。”

斥候们骑着马在周围来回奔跑,猎鹰在天空中盘旋。

但他们什么也没发现,这片平原就像一片死寂的世界。

阿里不哥更加得意了,他挥了挥手,下令大军继续前进,朝着燕京的方向奔去,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悄悄逼近。

在阿里不哥眼里,那些汉人都是待宰的羔羊,即便他知道现在的敌人已经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宋廷,而是换成了汉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秦和大汉,还有个不知名的大明。

但这并不妨碍阿里不哥的自傲,毕竟不管是秦还是汉,距今都已经过去了数百上千年,在阿里不哥眼里,那些人怕是还拿着青铜刀剑吧。

阿里不哥身为蒙古保守派,始终以捍卫草原传统为使命,这与其长期驻守蒙古首都哈刺和林有关。

他代表着草原贵族的利益,对忽必烈推行汉化的政策激烈反对。

在他看来,汉人的文化不值一提,否则也不会被蒙古大军一路打到长江,与其效仿懦弱的汉人文化,不如坚守游牧传统。

作为拖雷嫡幼子,阿里不哥继承家族核心领地和蒙哥遗留的中央军(怯薛军)。蒙哥南征时,他留守哈刺和林,掌握蒙古本土军政大权,包括六盘山辎重基地和精锐骑兵。

现在蒙哥病重后,阿里不哥被推为监国。这意味着阿里不哥会成为蒙古的下一任大汗。

而负责汉地攻势的忽必烈则截然相反,也许跟他得不到蒙古贵族的支持有关,只能另辟蹊径,推行汉化政策。

他在漠南地区重用汉臣如刘肃、张耕等,改革税制、发展农业,成功实现“邢州大治”,将流民从700户恢复至2万余户。

忽必烈的支持者包括汉人世侯(如史天泽)、女真及契丹将领,以及部分蒙古改革派贵族。

他控制的汉地提供了稳定的粮饷和税收,军队融合蒙古骑兵与汉人步兵、工程兵,形成多兵种联合作战体系。

不过也正是因为忽必烈的改革,让三国联军有机可乘,在新旧改革之际,一路高歌猛进,这才打到了燕京城下。

此时在燕京的忽必烈已经收到了阿里不哥来援的消息,如果有第二种选择,他绝对不希望让阿里不哥到来。

因为阿里不哥得到来,也意味着燕京这座城市的掌控权的易主,更意味着自己的失败。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对争夺汗位的失败,而一旦争夺汗位失败,也就意味着自己会被阿里不哥囚禁一生。

但不让阿里不哥来,更是不行,因为凭借自己手里的守城士卒,已经不足以保证这座城池的安全。

一时之间忽必烈陷入了两难之中,好在忽必烈身边不缺文臣谋士。

作为忽必烈的心腹,姚枢已经猜到了忽必烈的心事,直接道:“大王,臣有一计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学士请讲”对于有才能的人,忽必烈很是宠信。

“臣知道大王忧心监国之事,只是事到如今,监国的到来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无可更改,但什么时候来,怎么来,却能操作一二。”

姚枢继续道:“现在城外有的敌军已经消失大半,说明离开的敌军定然是去围堵监国率领的援军。”

“臣算过,离去的敌军应有二十万众,而监国的援军有二十万之多,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且都是人疲马乏之态。”

“到时候双方不管谁赢谁输,对大王来说都是好事。”

姚枢偷瞥忽必烈的脸色,见他眉头微皱却未动怒,这才压低声音道:“如果敌军战败,那监国的援军恐怕也伤亡惨重,到时候还要应对城下留守的敌军,到时候我们只要坐山观虎斗,等分出胜负再出城应敌即可。”

“如果监国的援兵败北,那敌军也会十不存一,围困燕京自然无从谈起,到时候只怕会乖乖撤军。”

“你的意思是,让阿里不哥和敌军两败俱伤?”忽必烈眉头考虑着姚枢方案。只是这个方案有一个很大的弊端,若阿里不哥战败,自己却按兵不动,那蒙古诸王会怎么看自己。

再者说,阿里不哥虽然与自己不合,但其麾下将士却是蒙古的根基,如果根基有损,那自己即便赢了阿里不哥,接下来也无法承受秦、汉、明三国的打击。

“此计不可行。”

见忽必烈没有姚枢再次劝道,:“大王,非是我等见死不救,而是大军围城,我军无法救援。再者说即便是出城救援,那阿里不哥可会承情?”

“还不如等阿里不哥吃了苦头,让他见识一下敌军的厉害,咱们在与之汇合”

忽必烈考虑一下,还是觉着不妥,但他也觉得姚枢的想法是对的,毕竟阿里不哥一向看不起自己,这次自己负责的汉地又屡屡失陷,如果现在就跟阿里不哥见面的话,免不了一番奚落。

看到忽必烈犹豫,姚枢继续道:“大王,我军可以佯装出击,这样既能堵上其他人的嘴,又能替监国牵扯十万敌军,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这个主意倒是正中忽必烈下怀,佯装出击又能牵制敌人,还不会落人口舌。

“学士,言之有理”忽必烈决定按照姚枢的建议,佯装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