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环境建设评价指标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司法政策的法律效果

(一)司法政策法律效果的含义

由于司法政策只是为解决司法问题而制定的方针策略,它比法律具体条文抽象,并且弹性非常大。但是,由于司法政策是权威机关制定颁布指导具体司法活动的,所以司法政策一方面在对个案具体指导上会产生法律适用的意义,另一方面,当法律不健全或存在漏洞时,司法政策直接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从而也会产生法律适用意义。[7]因此,司法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适用法律的效果。

有学者从法理学角度分析,“法律实效,又称法律的成效,是指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在实际上被执行、适用和遵守的情况”。[8]从社会法学的角度看,“法律效果,指法律或判决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影响,衡量法律效果如何看法律作用的结果能否达到法律的预期目标”。[9]因此,司法政策的法律效果可以这么理解: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政策能被正确运用,相关法律程序被严格遵守,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达到预期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

(二)司法政策法律效果的表现

法律效果强调的是司法活动的合法性,即要严格遵守法律,在程序法方面,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做到程序上的正义;在实体法方面,根据实体法公正裁判,维护实体上的正义。司法政策法律效果的表现就在于:司法政策在指导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具体案件的裁判中,能体现法律的规范性,侧重对法律条文的正确适用。司法是依法解决法律纠纷的专门活动,鉴于法律固有的原则性和法律漏洞等缺憾,具体办案中如何准确适用法律,如何更好地体现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往往都需要司法政策给予司法人员明确具体的指引和指导。

(三)入选评价指标的理由

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障。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实现法律效果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评判司法政策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所起的作用,就看它是否具有合法性,是否做到了严格依法办事,这是司法政策在法治社会中存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