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构建具有西城特色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新格局
(一)“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概述
西城法院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繁简分流机制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西城特色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新格局。这是一个诉前诉中全面统筹、多元调解与法官调解综合运用、繁简案件分类流转的综合性工作格局。总思路是按照“疏、保、辅、调、裁”五字流程,充分利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精准识别繁简案件的基础上,通过诉前引导、诉前委派调解与诉中委托调解相结合的案件导出渠道,通过简案再分繁简、按调解和裁判两种方式再分类的速裁渠道,通过繁案专业化审判的诉讼制度,综合实现纠纷多元化解(见图1-3)。

图1-3 “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新格局
(二)五字流程构建对接两大机制的一体化平台
在总结改革规律的基础上,西城法院依托“五位一体”大诉服新平台,建立起“疏、保、辅、调、裁”五字流程的前端案件繁简分流新格局(见图1-4)。

图1-4 “疏、保、辅、调、裁”五字流程
1.突出“疏”字,完善多层次的纠纷疏导分流机制
(1)完善分层递进的纠纷疏导机制。强化立案导诉台与立案窗口在立案辅导、诉求筛查、案件甄别和繁简分流中的“流转站”作用,促使当事人诉求的明确化,推动诉与访的分离、诉与调的分离,初步实现纠纷诉求固化、过滤和甄别。
(2)形成繁简再次分流与速裁结合的机制。繁简再次分流与速裁结合的机制包括案件的“三纵三横”流转机制,“双筛查”“双调解”“双速裁”机制,“双层交叉”调解与速裁衔接机制。
2.突出“保”字,发挥集中保全机制的促进作用
(1)开展诉前保全工作。保全是流程中推动各项工作前进的催化剂。西城法院大力开展诉前保全工作,明确由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团队和速裁团队的员额法官行使诉前保全裁决权,着力细化裁决规范、完善裁决流程、提升裁决效率;在当事人提供的担保财产价值不确定时,充分借助专业辅助服务平台,快速开展财产价值评估,明确担保财产的价值,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完善集中保全机制。西城法院将保全实施权交由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诉服团队承担,成立专门的保全中队,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查、扣、冻等保全措施的集中实施;另一方面,对立案团队和速裁团队移交的诉前保全和专业庭室移交的诉中保全,进行集中管理,分批分次、统一调配保全组力量和保障措施,集中外出实施保全措施。
(3)推动形成以保促立、以保促送、以保促调、以保促审、以保促执的良好局面。西城法院通过实施诉前保全,快速明确被申请人有无财产,当基本确定无财产的,促使申请人理性考虑诉讼成本效益,达到以保全促立案(不立案)的效果;对于成功保全的案件,法官第一时间联系被申请人,开展送达和诉前调解工作,因被申请人的财产已经被保全,送达效率和调解成功率均大幅提升;同时,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也因保全措施的采用,促进了审判的顺利进行和判后执行效率的大幅提升。
3.突出“辅”字,创新分流化解的专业辅助机制
西城法院依托诉调对接中心,与北京拍卖行业协会等多家专业领域的标杆性辅助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共建专业辅助服务机制,为西城法院和案件当事人提供高效的司法辅助服务。通过提供咨询、评估、鉴定、资产处置等司法辅助服务,协助案件繁简分流、促进纠纷多元化解、辅助审判执行高效进行。与公证机关协作,集中进行公证送达,提升案件审理效率。
4.突出“调”字,充分利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1)拓展调解渠道。西城法院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展调解渠道,推动完善党委领导、综治协调、多元共治、司法保障的多元调解体系。将该体系对应入诉前委派调解与诉中委托调解中来,充分发挥对矛盾纠纷的化解作用、对案件分流的分担作用。
(2)加大案件导出调解力度。西城法院进一步扩大调解范围,依托五位一体大诉服平台,激活专业调解平台和品牌调解组织,发挥巡回法官和专职调解法官的作用,大力提高多元调解质效。一方面,根据客观需求扩大调解案件的范围;另一方面,不断送法、普法、以案说法,提升群众法律常识;再一方面,充分调动多元调解组织的工作积极性。
(3)推进多元调解的类型化、专业化、表格化和信息化。西城法院与行业组织合作,推进“解决一案、治理一片”的纠纷解决模式,加强司法建议、行业自律建议,强化行业纠纷成因梳理、行业规范完善,促进行业自我治理能力提升;规范并简化委托委派调解流程,探索多元调解的表格化流转,提升调解效率;开发远程视频调解系统,与多家对接单位合作推广委托案件在线调解。
5.突出“裁”字,强化速裁机制的分流化解作用
(1)速裁前移。速裁是“简案”分流的总出口,为此,西城法院整合优化速裁功能,设立专门速裁团队,置于诉讼服务中心,方便速裁工作的开展。
(2)强化裁调衔接和裁审配合。西城法院不断加大速裁对调解的指导和司法确认,推动适调适裁案件办理指南的制定完善,建立典型案件裁判标准及时反馈调解程序机制,提升指导调解思路、加大调解力度的效果。
(3)加大立案速裁力度。西城法院对特定类型的速裁案件形成了统一的裁判流程标准,推行“分诊台”式审判方式,加大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小额程序和简易速裁程序的适用;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加快导出、快速裁决。
“疏、保、辅、调、裁”五字流程充分阐释了“多元调解+速裁”的五大组成模块。其中,“疏”对应案件的筛选分流;“保”“辅”排除了案件流转中当事人阻力,确保了流转的顺畅;“调”“裁”构成了案件的总出口。时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万明在西城法院相关工作信息上做出重要批示:“西城法院总结的五字流程格局,抓住了诉讼前端工作的重点,且兼顾了工作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很有启发。希望西城在综合试点上创造更多的经验。”
(三)基于五字流程的“三纵三横”案件流转形态构建
在五字流程下,西城法院形成了“三纵三横”案件流转机制。所谓“三纵三横”网格化案件运行机制,即案件进入法院之后形成的案件流转全貌(见图1-5)。

图1-5 “三纵三横”网格化案件运行机制
“一横”,通过多元调解机制广泛收案,化解纠纷。即一方面拓宽前端导流案件的范围;另一方面广泛接收当事人主动选择非诉讼程序解纷的案件通过司法力量赋权。这“一横”体现了矛盾纠纷进入法院后,人民法院对于案件的初步筛查、分流。导入诉前调解的纠纷是简单、可调解的民事争议,将通过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程序办理;导入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团队的纠纷成为案件,由立案团队再次筛查。通过诉前调解对不适宜直接进入司法程序的纠纷的吸附,拓展了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能力,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了现实帮助(见图1-6)。

图1-6 “一横”
“二横”,调解筛查细分流,以速裁团队为中心,体现两组功能。一是通过速裁团队的二次筛查,对案件进行再次分流;二是通过速裁团队对诉前委派调解案件的承接,形成对第一段分流的补充(见图1-7)。

图1-7 “二横”
“三横”,简案速裁稳兜底,即整个解纷流程的出口层。除经调解当事人主动撤诉的案件以及交由专业庭审进行精审的案件外,其余简案均需要由速裁程序作为出口。对于速裁团队而言,可以采用法官调解或者裁判的方法办理案件;对于专业审判庭室而言,既由立案团队进行分案,也需要承担速裁团队筛选后进行的退案(见图1-8)。

图1-8 “三横”
“一纵”,诉前委派调解向司法确认流转,即通过调确程序解决纠纷(见图1-9)。

图1-9 “一纵”
“二纵”,经历“双筛查”“双调解”而进行的“双速裁”流转,体现出漏斗状案件分流,通过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实现简案的快速解决(见图1-10)。

图1-10 “二纵”
“三纵”,“繁案”精审的案件流转,即由立案团队筛选出的“繁案”与速裁团队甄别出的“繁案”,均转到专业庭室进行审判(见图1-11)。

图1-11 “三纵”
(四)办案流程结构优化助力“多元调解+速裁”运行
1.化众为一,搭建中心整合调裁功能
2018年开始,西城法院重点开展诉调对接中心建设工作。诉调对接中心整体面积2900余平方米,于2019年启用。中心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诉讼服务选择定位,与综合功能大厅一起为“多元调解+速裁”机制提供平台。综合功能大厅以便民、高效为出发点,加强对案件的分流引导工作,服务案件的繁简分流与专业审判,推动案件的精细分工,满足人民群众的诉讼需求。诉调对接中心将多元调解与速裁拧成合力,成为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社会力量合作、回馈社会的重要平台。中心与大厅各有侧重,紧密协作,综合提升西城法院纠纷解决能力。
在此基础上,重新优化审判力量配置。一是立案团队更有序,顺畅立案、调解、速裁等不同口径之间的关系,规范收案、退案、委派、委托之间的案件流转,形成收案有序、退案合理、调解高效、移送及时的立案格局。二是调整收案方式更细致,发布《关于加强诉讼引导工作的通知》,实行“要素式导诉”机制,进行负面清单的反向初筛,后端窗口实行无差别快速立案,从而实现多向导流更精准、繁简甄别更合理、速裁审判更快捷。三是速裁团队更充实。在分案方面,在案件经过立案庭初筛后,随机快速分案至速裁团队,对批量案件采用顺序分案,对普通案件采用随机盲分,保证案件的基数及收案平衡。在速裁分流方面,速裁团队通过送达、多元调解及其他手段,认真筛选,及时将不能速裁的案件退案,从而让繁简分流工作更立体、更科学,让速裁审判更精准、更快捷。
2.化繁为简,开展要素式审判
通过对审判经验的积累,组织编写办案手册,不断提炼每类案件中的要素,为这些类型化案件编制《案件情况调查表》,开展要素式审判。一方面,在庭审过程中,调解员与速裁法官即可围绕调查表确定的争议要素同步进行庭审,迅速找准案件争议焦点,以降低法官与当事人的沟通成本,减轻速裁法官的工作量,实现案件的快速审理;另一方面,新接手此类案件的法官可以迅速寻找到案件审理的要点,降低学习门槛,提升工作效率。
3.化整为零,实行“模块化”审判管理
西城法院在速裁工作中实行“模块化”审判管理,对类案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分别制作相应的认定清单和统一裁判标准,方便法官依照清单进行法庭调查,统一裁判思路,避免同案不同判。将全部审判工作划分为一些可以单独命名的审判工作单元,如送达、证据、庭审、裁判,这些单元即为“模块”。就其中常规性审判工作制定统一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要求。目前使用中的模块已超过20余项,且在不断增长中。通过“模块化”管理,使大量常规性工作处于标准明确、方法明确、评价指标明确的状态,实现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最终使法官裁判、诉讼程序处置走上规范化道路,最大限度减少个人能力不均所导致的做法不一影响司法权威。
针对不同的案件适用的不同程序,西城法院完成了《小额诉讼程序审判工作规范》《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案件审判工作规范》《案件送达流程工作规范》等一系列的办案工作规范,对规范同类审判行为、提高审判质效起到了良好作用。通过对模块的调整、管理,最终实现“集中立案,对接速裁;集中扫描,随机分案;集中查询,统一答复;集中分流,统一审理”的前后统筹、调裁有序、速裁高效的案件审理态势。
4.化零为整,建立串案领办模式
为避免同案不同判情况,特别是立案时间相近、原被告一方或者双方一致的案件出现不同判的情况,西城法院建立串案领办模式,并采取集中调解、集中开庭的工作机制,促进串案审判效率的提高与司法资源的节约。由庭室负责人指定的串案领办人,承担“领头羊”的责任,负责组织送达、集中调解、统筹开庭、确定文书模板等任务。同时,加强典型案例宣传工作,建立新闻发布月例会制度。如2016年,西城法院利用串案领办模式,妥善处理了涉及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搬迁的“天和白马”类案、涉及“荣丰2008小区”类案等类型化案件十余批次,共计两千余件,调解率高达85%。
5.化难为易,推广“模板化”文书运用
西城法院针对诉讼后期建立并推广了“模板化”文书运用,通过制作常见案件的裁判文书模板,结合庭审中确定的案件要素,快速出具判决书。
(五)西城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成效
2016年4月起,西城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正式开展。由于全市统一管理系统暂缺,西城法院使用了自主开发的“多元化纠纷调解系统”对案件进行管理。2016年4~9月,西城法院共分流案件1377件,其中,调解成功332件,经调解后撤诉820件,调撤率达到83.66%。
自2016年10月起,北京市调解案件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018年12月31日,西城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状况见表1-6。
表1-6 西城法院民事(含商事、知产)案件多元调解和速裁工作成效统计

表1-6 西城法院民事(含商事、知产)案件多元调解和速裁工作成效统计-续表

从表1-6可见,2016年10月以来,每个统计期内待解纷案件数逐步上升,法院解纷压力持续增加。案件数量越大,对案件分流的要求也就越高。导出案件率越大,意味着导出能力越强;逐期走高的导出案件率意味着分流能力不断增强。同期民事案件在总结案量中的占比越高,意味着解纷能力越强;逐期走高的同期民事案件在总结案量中的占比意味着解纷机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调解成功案件率与速裁率反映了不同纠纷解决途径的占比(见图1-12)。

图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