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章 名副其实
金帝方殁,蒙汗又亡,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丐帮帮主李宣更是昭告天下,蒙汗亦是为其所诛。
对于此言,世间虽不乏质疑之声,然信者更众。
毕竟李宣方诛金帝在前,已证其实力,而蒙汗暴毙之时机又太过蹊跷,前后不过一日之间。
当世两大霸主接连暴毙,自是对天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最显著者,无非便是蒙古与金国南侵之势,皆戛然而止。
两大强国在失去最高统治者后,不约而同陷入内乱。
蒙古本就是部族联盟,立国不过数十载,首领猝死直接导致各部互不相让,再度兵戈相向。
其中以蒙哥胞弟阿里不哥与其子阿速台势力最盛,另有乃蛮部特木伦异军突起。
特木伦虽非真正手刃蒙哥之人,却借此在曾被蒙哥及其祖辈镇压的部族中声望大涨,从者云集。
而今草原三分,更有七八小部各自为政,恍若回到铁木真统一前的乱世。
金国局势更为不堪。
这些年来金廷早已腐朽不堪,内斗不休。
完颜寿叙在世时尚能勉强弹压,其死后诸子争位,更有贵族趁机扶立傀儡,把持朝政。
不过月余光景,便有三位皇子或自立,或被权臣挟持,在各地称帝。且皆宣称手握先帝遗诏,名正言顺。
至此,金国一分为三,乱象丛生。
不,金国疆土实则已四分天下——其中极为关键的一隅,已被近年来在江湖上声名鹊起的“天下会”所据!
当日李宣前往刺杀金帝与蒙汗前,便请黄药师传信于天下会副会首,也即其师姐程英。
程英自幼得黄药师真传,不仅武学造诣已近一流,更精通医卜星象、兵法韬略。
这些年来,她早已洞悉李宣胸中抱负,不甘只做陪衬。
每逢李宣分身乏术之际,她便主动请命,代掌天下会事务。不仅收编、操练兵马,更时常率众剿灭两国边境各路绿林匪患。
程英接信后,即刻整军备战,调动天下会于终南山经营三载所蓄全部兵力——计五千余众,枕戈待旦,只待突袭京兆府!
这五千人中,多为李宣招抚的流民,另有丐帮弟子、全真门人,以及这两年收编的各路绿林豪强。
然仅凭这五千之众,欲取京兆府仍是痴心妄想。毕竟京兆府治所,乃名震天下的雄城长安!
李宣虽已请洪七公尽起丐帮短时间所能聚集之众,更托其转告郭靖调集襄阳可用之兵,待金帝死讯传来即刻渡汉水,与天下会合击长安。
但最终可用之兵,仍不过万余之数,且多半难称精锐。
然则金帝遇刺的消息一经传开,金国各地驻军立时大乱。
诸多在外镇守的皇子、大将,此刻哪还顾得上辖境安危,纷纷急调兵马回京,或欲染指九五之位,或图谋从龙之功。
生怕动作稍慢,好处尽归他人,连残羹冷炙都分不到一杯。
如此一来,长安城防前所未有的空虚。
原本两万五千余守军(作者注:此数据参考部分金末史书记载),如今仅剩不足五千之数。
在率大军回京、意图在政变中分一杯羹的金国三皇子完颜卓看来,即便只留五千守军,以长安城之固,也绝非短时可破。
统帅尚且这般态度,可见长安不仅守备空虚,守军更是懈怠非常。
这也不足为奇,毕竟百余年来,向来只有大金南下攻宋的份,何曾有过南边敌军来犯之事?
纵有敌军来犯,那也是北面与蒙古人的纠葛。
至于宋人,他们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蒙汗死后第五日,李宣日夜兼程,终抵终南山与程英、郭靖等人会合。
顾不得休整,当夜便率军直扑长安。
待天下会与襄阳守军号称合兵十万,直奔长安而来的消息传至,金国守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此番突袭长安,不仅拥兵过万,更网罗了众多武林高手,其中不乏黄药师、洪七公这等绝顶人物。
此外尚有全真七子、丐帮数位八袋长老等十余位一流高手,以及上百名武功不俗的精英弟子。
攻城之际,李宣、黄药师、洪七公、周伯通齐齐出手,各展绝学,转瞬间便令城楼上的弓弩手与火炮手尽数哑火。
旋即,众高手又坚决执行李宣所定“精准清除”之计,第一时间将金军将校尽数击毙,守军立时大乱。
百余高手趁势而上,顷刻间便肃清一段城墙。
不到半个时辰,长安城城门被李宣自内打开,郭靖、程英立率大军长驱直入。
很快便控制了四面城墙及城中金国官员,并张贴安民告示:凡敢在城中劫掠滋事者,一律从严处置!
长安城被天下会会首李宣与襄阳守军联手攻陷的消息,紧随金蒙两国君主陨落之讯,如惊雷般震动天下。
待这消息传至临安,已是数日之后。
临安皇宫御书房内,皇帝、赵无视、贾似道三人望着战报,面面相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曹正淳侍立皇帝身后,面带冷笑。
“攻……攻下长安了?这莫不是谎报军情?仅万余兵力便拿下长安城,纵观史册,何曾有过这等骇人听闻之事?”
年轻皇帝只觉连日来的惊天消息,几乎要将他的头脑炸裂。
先是金帝遇刺,继而蒙汗阵亡,如今竟连长安这样的天下雄城,都被一个江湖组织攻陷?
若非震惊之下不慎咬唇所传来的痛感,他几乎要以为身在梦中。
“不妥!大大不妥!李宣既已攻陷长安,这‘永兴军路招抚使’的官职,便万万给不得了!”
年轻皇帝猛然惊醒,只觉背脊发凉,冷汗涔涔而下。
他望向阶下端坐的赵无视,往日那个令他既敬且畏的皇叔,此刻在他眼中竟成了天字第一号的蠢材!
若非顾忌对方积威已久,他几乎要破口大骂。
“好个‘有名无实’的安抚之策!如今倒好,短短数日便让人家坐实了名分!世上岂有如此巧合之事?王爷,你该不会是对此早有所料吧?”
皇帝不便直言,一旁的曹正淳却毫无顾忌。
“奴婢可是晓得,王爷当初跟那朱中丞,可是相交莫逆!”
此言无异于火上浇油,简直是诛心。
曹正淳深知自己存在的意义,便是为天子背黑锅、做恶人。
更何况他与赵无视本就势同水火,前番因李宣之事又添新怨,此刻自然乐得落井下石。
实则赵无视此刻也是满心茫然。
他虽对皇帝暗藏异心,但对李宣攻陷长安一事,却与在场诸公一样,做梦也未料到会有此等变故。
万余兵马,大半还是收编的江湖草莽,竟能一夜攻陷长安,这简直荒谬绝伦!
纵使诸葛武侯再世,也料不到会有这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