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浙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而后,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后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以及对农村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意味着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回顾我国农村发展,国家层面对农村发展的战略定位与举措都已相当到位,为各地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总体方向与道路。但从微观层面反观各地农村的发展实际,有一些问题非常值得反思:为什么在同一区域内,甚至是相邻村落,外部环境、自然资源与文化传统大体相同,有的村庄可以发展得很好,有的却很衰败抑或发展停滞不前;有的村庄在发展村落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或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生态与富民如何在社会现实的复杂张力和可能条件下兼得?有些地方农村为迎合国家发展战略,盲目建设,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的发展“大跃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现有的发展以及共享模式是否真正契合了农民的内心需求?农民内心真正的“美丽乡村·美好生活”是何图景?实现的可能路径有哪些?针对上述问题,温州瑞安市陈岙村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与启示。

陈岙村距离瑞安市区20公里,位于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东端、大罗山南麓山坳,东邻温州龙湾区海城街道东溪村,西连西岙村,南邻埭头村,是塘下镇建村历史较早的村庄,已有800余年的发展历史。陈岙村全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村庄面积0.4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805亩(1平方公里=1500亩,全书同),耕地面积160亩。全村共275户1203人,党员71名,外来人口1000余人。村里居民以钱姓、陈姓、董姓居多,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4%。2018年底,陈岙全村工业总产值为3.69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超500万元。陈岙村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它仅用10余年的发展便荣获了“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浙江省级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魅力新农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数十项荣誉,完成了由平凡村落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环境优美的“浙江名村”的华丽蜕变。它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它始终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村庄建设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为探索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规律,提炼村庄和谐发展模式,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板,值得借鉴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