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悖论:中国福利机构儿童养育的制度与伦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你跟我们一起去吗?”

“你们要去哪儿?还要带那么多小孩?”

“市民广场,有个早教中心在那边办了一个母亲节的活动,要福利院的小孩去参加。”

2011年5月的一天,我一大早到永江福利院,迎面遇到了朱阿姨领着十多个孩子正在往外走。[1]听到朱阿姨说要带孩子们出院参加活动,我有些惊讶,因为在我调研期间还没有遇到过福利院儿童外出参加活动的情况。早教中心的中巴车已经停在院门口,工作人员正在焦急地等候。双方见面以后,朱阿姨告诉工作人员她带来了十多个孩子,对方一个个打量过去。一名行动不便的女孩被留下了,因为活动期间缺人手照顾她;一名高个子男孩也被留下了,因为“看着不像孩子了”。男孩倒没很大的反应,女孩听到不能去急得要哭了,但最后还是被留下了。朱阿姨向工作人员介绍我的身份是义工,说自己一个人照顾不了那么多孩子,需要我来帮忙,于是我也跟着上了车。上车后,朱阿姨告诉我这个活动早教中心每年都搞一次,去年是去早教中心的教学楼,今年的场面更大一些,放在市民广场上举行。坐在车上的孩子都感觉很新奇,不时地东张西望。有个孩子还把车窗打开往外看,被朱阿姨制止了。朱阿姨说,这些小孩平时没什么机会出去,在福利院里像坐牢一样,所以这一出来就像是放风了。

活动的会场在市民广场的中心区域,我们到达时已有许多早教中心的老师、学生、家长到场,还有不少驻足观看的市民。会场四周拉起了警戒线,最前方是一个舞台,舞台布景写着“畅想的爱,妈妈的爱”。节目已经开始,先由早教中心的孩子跳了一支舞,之后一位老师也跳了一支舞。接着主持人就宣布今天的母亲节活动有一群特别的嘉宾,他们是来自福利院的孤儿。她用很高分贝的声音模仿孩子说话:“我要妈妈,我爱妈妈。”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此之前就安排我们在后台等候,这时我们就被邀请上台了。十多个福利院儿童站成一排,每个孩子身后站一名工作人员,我和朱阿姨站在边上。背景音乐转向沉重哀伤,主持人声情并茂地向观众介绍这群“特殊”的孩子:

这些孤儿来自永江福利院,他们一出生就被遗弃在孤儿院门口、火车站、汽车站,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没有爸爸妈妈喂他们吃饭,没有爸爸妈妈陪他们做游戏。命运对他们不公平!我每次去福利院看望他们都感到心酸难受,有时候眼泪忍不住就会掉下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天母亲节的活动我们特别邀请他们来参加。我希望今天每个在场的老师和家长都能做一回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同学们做一回他们的小伙伴,让他们感受一下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大家说好不好?

听到舞台下热情的回应和掌声,主持人继续深情地介绍:

除了福利院的孩子外,今天在台上我们还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是一位在福利院里含辛茹苦照顾这些孩子的保育员妈妈。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不分昼夜地照顾这些孩子,操碎了心。

主持人将话筒传给朱阿姨,问她干这份工作辛苦不辛苦,朱阿姨答:“辛苦是辛苦的,但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主持人问朱阿姨在带小孩的过程中感受最多的是什么,朱阿姨回答“母爱”,主持人就接话说:“是啊,福利院的孩子缺乏母爱,他们被亲生父母遗弃了,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有身体上的残疾,因此更需要大家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大家给他们热烈的掌声。”此刻掌声响起,音乐也跟着响起,播放的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爱的奉献》。主持人接着介绍下面的节目:“让我们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来庆祝这母爱的节日吧!”音乐再次响起,舞台底下家长和老师带着学生跳起舞来,站在孩子们身后的工作人员也一人牵着一个孩子,试图在音乐的节奏中带着福利院儿童舞动。有些孩子跟着节拍跳起来了,但也有一些呆呆地站着,不知如何舞动。

下一个节目是家长带子女在雨伞上画画,福利院的孩子则与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组成“临时家庭”。主办方给每一组家庭发了一袋工具,里面有胶水和贴纸。活动有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和他们邀请来的电视台、报社记者全程跟踪拍摄。我看到贴纸上已经印好了字与图案。不少早教中心的学生很快就粘好了。有两名福利院儿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也粘好了,纸上写的是“我爱妈妈”,图案画的是一个成人牵着孩子的手。一位工作人员夸赞她带的福利院孩子真听话,“我让他怎么贴他就怎么贴”。由于他们贴得比较好,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纷纷去拍他们的雨伞。报社的摄影记者还让工作人员指导福利院儿童重摆一个正在粘贴的姿势以便拍摄,之后又对她进行了采访。在被问及组织这项活动的意义时,那位工作人员说他们的目的是表达社会对福利院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同时也希望鼓励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群体。

活动结束时永江福利院的郑院长来接孩子们回院,记者们也抓住机会采访了他,询问他对早教中心邀请福利院儿童参加母亲节活动的看法。郑院长首先感谢了早教中心筹划这项活动,鼓励社会大众关注福利院儿童。他说这表明尽管这些孩子被父母遗弃了,但社会不曾忘记他们,经常有热心人士到福利院里来献爱心。在被问及目前福利院儿童的生活状况时,郑院长说当前国家对儿童福利更加关注,政府针对孤残儿童的补助经费每年都在增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也非常关心福利院儿童,出台了许多旨在改善他们生活状况的福利政策。他表示,现在福利院的孩子可以说是在国家和社会的双重爱护下成长,这种关怀使他对中国儿童福利的未来充满希望。郑院长的一席话,以及早教中心活动主持人和工作人员的访谈第二天全数出现在了永江本地的电视台和报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