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宋江杀惜:情感与理性的博弈
各位看官,大家好!欢迎继续收看“水浒经济学”专栏。今天咱们要聊的是《水浒传》第七回,话说这第七回的主角,是及时雨宋江。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宋江杀惜的故事,看看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经济学原理——情感与理性的博弈。
话说这宋江,在《水浒传》里,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仗义疏财,广交朋友,在江湖上,那是有着“及时雨”的美名。但是呢,这宋江,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好色。
这宋江,在郓城县当押司的时候,包养了一个小妾,名叫阎婆惜。这阎婆惜,长得那是相当的漂亮,而且能歌善舞,把宋江迷得是神魂颠倒。
但是呢,这宋江,对阎婆惜,并不是真心喜欢。他之所以包养阎婆惜,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艳福”。
这阎婆惜呢,对宋江,也不是真心喜欢。她之所以跟着宋江,主要是为了钱,为了过上富裕的生活。她知道宋江有钱有势,可以给她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保障。
这两人之间,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场“交易”。宋江用金钱和地位,换取了阎婆惜的青春和美貌;阎婆惜用自己的青春和美貌,换取了宋江的金钱和地位。
但是呢,这场“交易”,并不稳定。因为,宋江和阎婆惜之间,缺乏真正的感情基础。他们之间,只有利益关系,没有感情维系。
这第七回,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宋江因为要事,离开了郓城县一段时间。在这期间,阎婆惜和宋江的同事张文远勾搭上了。
这阎婆惜,本来就对宋江没什么感情,她之所以跟着宋江,主要是为了钱。现在,她遇到了年轻英俊的张文远,自然就动了心。
这张文远呢,也看上了阎婆惜的美貌,他想方设法地接近阎婆惜,最终,两人发生了关系。
这宋江回来之后,发现了阎婆惜和张文远的奸情。这宋江,虽然好色,但也是有底线的。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女人,背叛自己。
这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这宋江杀惜的行为,震惊了很多人。人们都说,宋江平时那么仗义,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呢?
咱们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宋江杀惜这个行为,其实是一场“情感与理性”的博弈。
一、情感与理性:人类决策的两大驱动力
在经济学中,人们通常被认为是“理性人”。所谓“理性人”,是指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理性人”会权衡各种选择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做出一个能够最大化自身利益的选择。他们不会受到情感的影响,不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
但是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不仅会受到理性的影响,还会受到情感的影响。
情感,是指人们在面对某种事物或者情境时,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体验。情感,会影响人们的判断,会影响人们的行为,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决策。
比如说,你喜欢一个人,你就会觉得他做什么都是好的,你就会愿意为他付出很多,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
你讨厌一个人,你就会觉得他做什么都是坏的,你就会不愿意和他有任何接触,甚至会想方设法地报复他。
这些行为,都是受到了情感的影响。情感,让人们做出了很多“非理性”的决定。
回到宋江杀惜这个故事,宋江杀惜,就是一场“情感与理性”的博弈。
宋江杀惜,是受到了情感的影响。他发现自己被背叛了,他感到愤怒,他无法容忍这种背叛,所以他杀了阎婆惜。
但是呢,宋江杀惜,也有理性的一面。他杀阎婆惜,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知道,如果他不杀阎婆惜,阎婆惜可能会把他的秘密泄露出去,这将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
二、沉没成本:无法挽回的付出
在分析宋江杀惜这个行为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个经济学概念——“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这个成本,已经付出了,无法改变,它不应该影响你未来的决策。
比如说,你买了一张电影票,结果电影开始之后,你发现这部电影非常难看。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离开电影院,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另一个是继续留在电影院,把这部难看的电影看完。
如果你是一个理性人,你应该选择离开电影院。因为你已经花了钱买了这张电影票,这个钱,是无法收回的。你继续留在电影院,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时间和精力,本来是可以用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的。
但是呢,很多人会选择继续留在电影院。他们会想:“我已经花了钱买票了,如果我现在走了,这钱不就白花了吗?我还是坚持看完吧!”
这种想法,就是受到了“沉没成本”的影响。他们舍不得已经投入的钱,所以选择了继续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看一部难看的电影。
回到宋江身上,他杀阎婆惜,也受到了“沉没成本”的影响。
他之前在阎婆惜身上,花了很多钱,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他觉得,如果他杀了阎婆惜,他之前所付出的一切,就都白费了。
这种想法,让他更加难以接受阎婆惜的背叛。他觉得,阎婆惜不仅背叛了他的人,还背叛了他的钱,背叛了他的付出。
这种被双重背叛的感觉,让宋江更加愤怒,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导致他杀了阎婆惜。
三、机会成本:杀人与不杀人的选择
除了“沉没成本”,宋江杀惜,还涉及到另一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你做出一项选择之后,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
比如说,你有十块钱,你可以选择买一瓶饮料,也可以选择买一个面包。如果你选择了买一瓶饮料,那么你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就是买一个面包。那么,买一个面包,就是你买一瓶饮料的机会成本。
回到宋江杀惜这个故事,宋江在杀阎婆惜之前,也面临着一个选择:杀人,还是不杀人?
如果他选择了杀人,那么他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就是不杀人。那么,不杀人,就是他杀人的机会成本。
反之,如果他选择了不杀人,那么他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就是杀人。那么,杀人,就是他不杀人的机会成本。
宋江最终选择了杀人。这说明,在他看来,杀人的收益,要大于不杀人的收益;杀人的成本,要小于不杀人的成本。
那么,宋江杀人的收益是什么呢?
首先,杀人可以让他出一口气,可以让他发泄心中的愤怒。他被阎婆惜背叛了,他感到非常愤怒,他想通过杀人,来发泄这种愤怒。
其次,杀人可以让他维护自己的尊严。他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果他容忍了阎婆惜的背叛,他将会颜面扫地,他将会被人耻笑。
再次,杀人可以让他消除潜在的威胁。他知道阎婆惜知道了他的很多秘密,如果他不杀阎婆惜,阎婆惜可能会把他的秘密泄露出去,这将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
那么,宋江杀人的成本是什么呢?
首先,杀人会让他背负杀人的罪名。在古代,杀人是要偿命的,他杀了人,就意味着他要面临法律的制裁。
其次,杀人会让他失去很多东西。他有地位,有财富,有朋友,如果他杀了人,他可能会失去这一切。
再次,杀人会让他良心不安。他虽然杀了人,但他毕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可能会因为杀了人,而感到良心不安。
综合来看,宋江认为,杀人的收益,要大于不杀人的收益;杀人的成本,要小于不杀人的成本。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杀人。
但是呢,宋江的这种选择,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他受到了情感的影响,他没有充分考虑到杀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如果他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他可能会选择不杀人,而是采取其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宋江杀惜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反思。它告诉我们,人类的决策,不仅仅受到理性的影响,还会受到情感的影响。
有时候,情感会让我们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从而损害我们的利益。因此,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冷静,尽量理性地分析问题,避免受到情感的干扰。
好了,今天咱们就先聊到这里。下一回,咱们再接着聊《水浒传》里的其他经济学问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