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部分 音乐的基本
1 十二音系统
我们现在所要学的音乐属于十二音系统,十二音系统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声音源自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通过空气将振动波传到人耳的鼓膜,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的音高则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自然界里振动的频率有无限多种,同样音高也有无限多种。而我们为了要在可控范围里进行音乐创作,要从无限可能中挑出有限的一系列音高,这些音高在音乐里被称为“律”,我们现在使用的则是其中的“十二平均律”。

这12个音不断地循环,每个循环我们称为“一个八度”。每个音往上一个八度都还会是同一个音,但是振动频率会快一倍,听起来也高了一倍。之前调音器上的“440”就是一个公认的标准音高,代表A这个音频率为每秒振动440次,高一个八度的A频率则为每秒880次。
这12个音的挑选大致是基于物理理论里的泛音列(Harmonic/Overtone series),泛音列被我们用来分析自然界里不同频率振动之间的和谐程度。完全依照泛音列被选出来的律叫做“纯律”,利用纯律选出来的一系列音高是物理上最和谐的,但是纯律在音高的选择上有相当大的局限,所以人们开始以纯律为基础去人为地创造更利于音乐发展的律制。在十二平均律之前也有像“五度相生律”这样被大量应用的律制,但是顺应时代的作曲需求现在基本被淘汰了。现在所用的“十二平均律”基本在16世纪被开发出来,并一直沿用至今。顺带一提,十二平均律最早并不是在欧洲诞生,而是明朝音乐家朱载堉所推算出来的。
2 音高的名字
音高基本由A到G7个英文字母以及♯和♭记号组成。♯是升记号,代表往上升一个音;♭是降记号,代表往下降一个音。所以我们能发现处在两个非相邻的字母中间的音都会有两个名字,例如A和B之间的音既是A♯也是B♭。而E和F之间以及B和C之间是相邻的,中间没有夹着包含升降的音高。
还有个重要的音乐术语,就是十二音系统里相邻的音我们称为一个“半音”,两个半音则称为一个“全音”。例如A到A♯相差一个半音,A到B则相差一个全音。这个讲法我们以后会不断地使用,请一定要牢记。
3 七音音阶
七音音阶其实是比十二音律更早的音乐概念,十二音律是为了更方便地容纳不同的七音音阶而设计的。不过因为现在音乐系统的逻辑,我们要把七音音阶解说成是十二音系统底下的一个附属。事实上可能要了解整个音律演变的历史,才能比较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音律演变的历史比较复杂,这里就不深究了,有兴趣的朋友请自行翻阅相关书籍。
七音音阶是十二音系统里我们用来创作音乐的主要工具,它利用一个特定规则从十二音里挑出7个,这个规则会依照音乐家想要的声音和谐度而不同。例如最常被使用的就是“大调音阶”这个七音音阶。大调音阶挑出的7个音非常接近泛音列里前7个不同的音,各种意义上它都是听起来很和谐并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因此是使用最广泛的。
大调音阶的规则是这样的:从十二音里挑出7个,任意挑选一个当作主音,按照“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这7个音就称为这个主音的大调音阶。例如我们用C当成主音,右图这7个音就称为C大调音阶。

又如我们用A当成主音,右图这7个音就称为A大调音阶。7个音虽然不尽相同,但组合在一起却又有相同的听觉效果,这就是七音音阶的巧妙之处。

4 首调唱名
当我们要描述或是唱出音阶的时候,有时会碰到一些麻烦。因为英文字母有些音是有两个音节的例如F,更不要说还有升降记号了。不同的大调音阶,虽然听起来很像,但是唱的时候每个都不一样也是很烦。有了唱名系统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唱名系统里凡是七音音阶的第一个音就叫做Do,第二个音就叫做Re,其他的如右图所示。这种唱名法称为“音调唱名系统”。

另外除了我们学的首调唱名系统之外,还有一种叫“固定调唱名系统”。两种唱名系统各有特色,但是开始阶段混合使用两种系统一定会造成混乱,因此我们在整本书中都只使用首调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