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绽放,走出育儿焦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为什么你读不进去书

如果用书把人来分类,我想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发自内心喜欢并读书不断的,二、内心不爱书也几乎不怎么主动看的。

第一类人古往今来很多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比如富兰克林,查理芒格,司马迁,李泌,钱钟书,李叔同。不得不说他们天然就懂得从书籍里面获取智慧和力量,因为自己实实在在有了收获,尝到甜头,自然就甘之如饴,持续不断。在读书这个领域,甚至努力这个词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因为他们根本毫不费劲,读书对他们就是自然而然的热爱。来体会一下芒格说的这几句话你就能感受到这类人的状态: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巴菲特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但是我们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这种天然就能从书籍获取力量,并毫不费力去坚持阅读的“超能力”。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可能很复杂,我试图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先天和后天。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就像一颗种子,是西瓜、草莓还是大树,其实在先天的部分就已经具备了。从玄学来说,为什么有些算命打卦能说的准,就是因为先天的轨迹是可以被某种方式探索发现的。比如科学发现智商95%的部分都是先天决定的。所以爱不爱读书,其实是从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了。中国人说“三岁看老”就是想表达先天对人一生影响极大。

这让我想到了朗朗和周杰伦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严格管教,甚至是逼迫,才造就了自己今天的成功。很多父母都试图引用这案例来给自己鸡娃找证据:孩子需要靠父母逼迫管教,才能成功。可是家长们都忽略了最重要的点:这两位在音乐上从小就表现出的异于常人的天分和喜爱。人家首先是音乐的好苗子,正因为先天具备,才能经得住父母的逼迫,还仍然能保持长期热爱和投入,并且从苦练中还品尝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可是弹钢琴的孩子里又能有几个郎朗呢?没有任何一个大师是靠父母逼迫成就的。

客观地看到人和人本来就有先天的差异,同时还需要知道,命运并不是固定好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攥在自己手里的。传统文化的经典《了凡四训》里就记录了袁了凡改命的故事。既然先天已经不能改写,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部分还是在后天。后天就包括了父母原生家庭,社会环境,师长同学朋友等的影响之下,我们自己的感受,选择和行动。

种子再好,如果生在一个不支持读书的家庭环境下,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很久都不去看书。就像雨水阳光不充足的种子也发育不好。同理,种子如果就不爱书籍和阅读,哪怕父母天天看书买书也不一定就能扭转孩子,我女儿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我丝毫不觉得她比其他孩子差,我自己也是成年以后才开始喜欢读书的。回到为什么自己读不进去书这个问题的分析上,可能有先天就不足的原因,同时也可能是后天环境不够,没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具体为什么读不进去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要充分看到自己作为第二类天生不爱读书的人,真实的心理和状态。如果没有对自己现状的充分觉察,糊里糊涂就用“反正看不进去书”来敷衍和逃避,恐怕真的就很难成长突破,会一直停留在一个低能量状态不断自我消耗。

我自己就是天生不主动看书的人,到三十多岁才开始看书,现在是每个月不买书回来看就难受。包括我在序言提到的好友欢欢,在跟我交流之前她基本是一本书都不看,交流后在半年里,她就读完了大概200本心理学和家庭教养相关的书籍(下图是部分书籍),整个人的改变,包括带来的孩子的改变自然是肉眼可见的突飞猛进。

我还采访了家长群里的其他家长,无独有偶,可以说每一个有进步有成长的家长,都提到从不读书到慢慢能享受读书的乐趣。他们并没有更高的智商,学历或能力。大家都是最平凡普通的人,甚至是曾经最不想读书的人。但是当他们足够想改变的时候就能开启改变,压根就不需要任何强迫,监督,计划,激励。就跟孩子也不需要这些外力就能改变一样,核心是每个人内心那个“想”字,这一个字就具备了开始改变的一切条件。

我采访大家为什么原来看不进去书,有以下有共性的答案,供诸位参考:

“以前看不懂,认识字,串起来就不知道在说什么。”

“以前不相信书本有这么大的效用。”

“以前就是看字,看完就完了。”

“我以前都看不进书,现在开始喜欢看书了,因为能看懂了。”

总结一下,不看书可能是先天不爱看,也可能是后天没环境和行动力。但是只要不看书的,最重要反应出来的心理状态就是两点:

第一,认为看书没用。从心理学分析,这种思维背后的本质是傲慢和短浅。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已经懂了很多,默认你们这些作者说的对我是没有增益和帮助的,所以我根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看书。典型的井底之蛙不愿意见识也不相信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看不懂文字背后的意思。我经常开玩笑说,很多成年人恐怕和刚学完识字的孩子的理解力差不太多,都能认识每个字,但是文字背后的含义,是并不能理解的。想起来多年前一位老师送我一本《菜根谭》,我翻完觉得这不都是假大空的大道理吗。今天再读,对其中的含义感慨万千,很多都是做人的根本和大道啊。大道至简,但简单却不代表能真懂,因此那些看不懂的人自然就放弃再看了。

所以当一个人还不能去看书学习,并不是因为他足够优秀。相反,恰恰是因为现状是过于自满,且对他人的经验不认可不相信,这样就无法通过读书去吸取更多,因为满的杯子是装不进去水的。还有就是因为自身能量不足,感受不到位,就没办法读懂文字背后的真意,自然也就吸收不了,无法获益了。

从人性上来说,我们总是倾向于保护自我最脆弱的部分。虽然这本书里可能会有很多让人读了难受,感觉被刺的地方,但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其实只是在血淋淋地剖析过去那个无知的自己给你们看,我的内心并没有任何的批判指责,我仿佛又看到了很多年前的自己,我很想带着现在的成熟和淡定过去抱抱那个姑娘,告诉她,请不要急于展开自我防御或批评,也不必假装自己强大,我还想把这个拥抱送给你们每一个人:我们只需要安静地去看到此刻关于自己的真相,在这充满了匮乏无力感的真相里,平静的跟自己待一会儿。正是因为此刻的缺乏,才有了机会去体验充实和欢喜,才有了实现改变的可能性。因为有了一片黑暗,才能去感受光照进来的明媚,我真诚的感谢黑暗,感谢匮乏,感谢无知,它们让我能完成这本书,并把一点点光带给更多曾经跟我一样无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