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清以前西郊区域文化的发展
京城西郊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山高林茂,泉流众多,十分适宜人们居住。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拓宽,追求田园野趣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从而来到京西地区的人越来越多。而当人们的活动越来越频繁,逐渐形成了主题日益突出的历史文化区。这个历史文化区的不断发展变化,又对整个北京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整个北京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郊地区,首先出现的文化区域是宗教文化区,而又以佛教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佛教自从汉代传入中国,发展十分迅速,僧侣人数不断增加,寺庙建造遍及各地。最迟到了晋代,北京地区就已经有了寺庙的建造,而位于京西地区的潭柘寺,就是最早的寺庙之一。此后,随着佛教在北京地区的不断发展,寺庙建造也越来越多,而在京西的群山之中,寺庙建造尤为兴盛,自唐代始历辽金,一直到明清时期,遂形成了一片著名的宗教文化区。
在西郊地区,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又形成了一个主题突出的旅游文化区。京西的山水风光秀丽,独具北方景观特色。人们在登山临水之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远离城市喧嚣的清静。而随着寺庙的陆续建造,使得历代帝王、皇亲权贵、文人墨客等,在闲暇之时除了游山玩水之外,又纷纷拜谒寺庙道观,搜寻断碑残垣,更增加了游览时的文化情趣。前来游览的人越多,由此而形成的人文景观也就越多,遂使这里成为京城最著名的旅游文化区。
在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后,西郊又逐渐成为园林遍布的文化区域。历代帝王因为长期在此居住,开始在京畿地区修建行宫别馆,而许多行宫皆修建在京西地区景色优美的地方。这些行宫,逐渐发展成为皇家园林。与此同时,众多皇亲权贵、官僚士大夫也纷纷在京城内外建造有私家园林,而有些著名的私家园林是建造在京西地区的。随着朝代的变更,私家园林的命运是与主人联系在一起的,主人得宠,私家园林花繁草盛;主人失势,私家园林随之衰败。而有些著名的私家园林,在改朝换代之后则变为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