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你人生的多个领域培养共振
我已经描述了共振的临床定义,但是在研究了十多年的心律之后,我认为共振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共振状态可以通过调整你的行为使其与你的内在动机和愿望相一致来实现。它是一种整体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你的言语、行为、人际关系和行动反映出了你想成为的那个人的样子,反映出了心灵与思维的一致性。这就是实现最佳表现的技术与科学的交会之处。
当你利用与生俱来的能力,用你的心率来塑造和引导你的感觉、思考和行为时,你就是在重新调整你的生理机能——和你工作、竞争以及与亲人互动时的生理机能是一样的。
你不仅可以提高成功完成演讲或在工作中成为更好的倾听者的机会,还能成为更有激情的配偶或伴侣,或者成为更有耐心和共情能力的父母。这是一种生理和认知的重置。
如果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进行这个训练,你可能会感觉到自己以一种纯净、富足、人际关系丰富的方式打开心扉。我真的相信我们心脏共振频率不仅仅是0.1赫兹。这个频率是由我们身体最强大的肌肉产生的,它不仅能重新调整我们对压力的反应,还能使我们在健康、人际关系、认知控制等生活的多个方面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因此,我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在这里指导你完成这个训练的每一步,并在你完成这趟了不起的旅程的过程中为你加油。
家庭压力会影响你的工作表现吗
安吉拉是女子大学篮球队的助理教练。在与球员互动、物色新秀、随队旅行、分析比赛录像等方面,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球员和她的关系很好,她也对她们有强烈的亲和力。她不仅是她们的教练,还是她们的良师益友。
安吉拉和她的丈夫最近失去了一名心爱的家庭成员,她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变得情绪化,以至于影响了她有效教练指导的能力。她向我承认,她对我的训练方案持怀疑态度,但作为一个长期热衷于冥想的人,她决定尝试一下。刚开始,安吉拉呼吸时很难坐着不动,一部分原因是她的肌肉紧张到了极点。在大约进行5分钟的共振呼吸后,她看到自己的肌肉紧张度下降,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很快,她发现自己很期待这种呼吸治疗,她觉得这有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我们相处的10周结束时,安吉拉觉得她可以在工作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悲伤和其他情绪,并学会了如何使用共振呼吸,在5次呼吸内就能进入积极的情绪状态。她说,当她在比赛前立即开始进入呼吸状态时,“我发现自己与球员和其他教练的互动变得更加有分寸。我可以用一种更冷静、更自信的方式说话,即使是在紧张的比赛时刻,我也可以更清楚地思考球队需要做什么来赢得胜利。我觉得我处理信息更客观了。如果出现糟糕的判罚,或者球员在场上做了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我可以抑制自己的反应,然后很快顺利地决定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在创造性方面,她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制定了更多策略,并思考她的球队如何在场上把逆势变成优势。她说:“我经常会在呼吸练习的时候想到这些。”
总的来说,她认为自己在处理压力时刻方面有所改善,思维更有创造性,短时间内从消极互动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也增强了,而不再需要几小时或几天。“每个人都有得意和不得意的时候。”她告诉我,“现在我明白了,这与其说是运气的问题,不如说是处于正确的状态,才能创造出最佳的表现。我现在更专注。”
人们以许多不同寻常的方式从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训练中获益,此外还有更广泛的收获,比如管理压力的基线能力增强,情绪、记忆力、注意力和焦虑方面的改善。还有更有针对性的、侧重表现的结果:更能为特定事件做准备,比如演讲、体育竞赛或考试;更能面对恐惧,比如害怕坐飞机;更能为敏感的对话做准备等。
现在,我敢打赌你在想“我这辈子都在呼吸,练习呼吸对我有什么帮助”。事实上,这个问题在我的办公室里被问了无数次。
你正在学习的不仅能强化身体的制动系统,还能使你在应对焦虑和压力时表现得更加灵活(能够加速或冷静下来)。你将培养提前为挑战做好准备的能力,你能像战士一样应对当下的压力,并准确、快速地释放影响健康和表现的焦虑。控制心律的能力为你在连接、感知和驾驭亲密关系中的各种挑战提供了非常多的益处。控制压力反应可以让你觉得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控整个人生。
记住,不要认为“inspire”这个单词的意思只是“激励”或“鼓励”,它的意思还有“呼吸”。
[1] Leah Lagos 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as a Strategy for Dealing with Competitive Anxiety:A Case Study,”Biofeedback 36,no.3(2008);109-15.
[2] Patrick R.Steffen et al.,“The Impact of Resonance Frequency Breathing on Measure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Blood Pressure,and Mood,”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5(2017):222,doi:10.3389/fpubh.2017.00222.
[3] Richard Gevirtz,“The Promise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Evidence-Based Applications,”Biofeedback 41,no.3(2013):110-20,doi:10.5298/1081-5937-41.3.01.
[4] Luciano Bernardi et al.,“Effect of Rosary Prayer and Yoga Mantras on Autonomic Cardiovascular Rhythms:Comparative Study,”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23,no.7327(2001):1446-49,doi:10.1136/bmj.323.7327.1446.
[5] Lagos 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as a Strategy for Dealing with Competitive Anxiety.”
[6] M.Mather and J.Thayer,“How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ffects Emotion Regulation Brain Networks,”Current Opinion in Behavioral Sciences 19(2018):98-104,doi:10.1016/j.cobeha.2017.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