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的学生都成了朝堂大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天子召见,初步入眼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用这句话来形容苏文此刻的心情,或许再恰当不过。

虽然没有真的骑马游街,但他心中那份年少得志的意气风发,却比那盛唐状元郎,有过之而无不及!

谁能想到?

短短数月之前,他还只是个在清水衙门里苦苦挣扎、随时可能被倾轧出局的从七品小官。

而现在,凭借着在漕运惊天大案中那力挽狂澜、扳倒巨蠹的泼天功劳,他竟然……一步登天!

破格提拔!

就在苏文的名字传遍京城大街小巷,声望达到顶峰之际,一份来自皇宫的诏书,打破了他暂时的平静。

没有繁琐的仪仗,没有冗长的铺垫,只有一名内侍监的小太监,恭恭敬敬地将一卷明黄色的绢帛送到了苏文手中。

诏书的内容很简单:

“着礼部员外郎苏文,即刻入宫觐见。”

短短一句话,却蕴含着非同寻常的分量!

单独召见!

这在大夏王朝,对于一个六品官员来说,是极高的殊荣,也意味着……天子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苏文的心,不可避免地加速跳动了几下。

激动?荣幸?

或许有一点。

但更多的,是谨慎和……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

伴君如伴虎!

天心难测!

皇帝召见,既可能是泼天的富贵,也可能是……杀身之祸的前兆!

尤其是在他刚刚扳倒了户部尚书何正源,风头正劲,又身处夺嫡暗流汹涌的敏感时期。

这次召见,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论功行赏那么简单!

深吸一口气,苏文压下心中翻腾的思绪,整理好衣冠,跟随着小太监,踏上了前往皇宫的道路。

一路穿过层层宫门,走过冗长的宫道,最终,苏文被带到了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御书房外。

“陛下,礼部员外郎苏文带到。”小太监尖细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宣。”一个威严而略带磁性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苏文定了定神,迈步走入御书房。

御书房内陈设简洁而不失威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

一位身着常服、面容看不出具体年龄、但双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在书案之后,审视着走进来的苏文。

正是大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元帝!

“臣,礼部员外

外郎苏文,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苏文不敢怠慢,立刻跪倒在地,行三拜九叩大礼。

“平身。”乾元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谢陛下!”苏文站起身,微微躬着身子,眼观鼻鼻观心,不敢直视天颜。

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苏文能感受到,一道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正在自己身上来回扫视,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这无声的审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苏文努力保持着平静,心中却在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

片刻后,乾元帝终于开口了,声音带着一丝赞许:“苏文,你这次……办得很好。”

简单的六个字,却如同天籁之音,让苏文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一些。

“臣不敢居功,皆赖陛下天威浩荡,诸位同僚鼎力相助。”苏文立刻谦逊地回答。

“呵呵,”乾元帝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不必过谦。以六品之身,扳倒一品尚书,揭开如此惊天大案,这份胆识,这份能力,朕……都看在眼里。”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温和了些:“朕听陈爱卿说,你在此案调查过程中,几度身陷险境,甚至遭遇刺杀?”

“回陛下,确有此事。”苏文如实回答,并未过多渲染自己的功劳和危险,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

乾元帝点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寒芒:“那些胆大包天的贼子,朕已下令严查!你放心,在大夏,还轮不到这些魑魅魍魉横行霸道!”

这既是安抚,也是敲打,暗示皇帝掌控一切。

“谢陛下隆恩!”

“此次漕运大案,你居功至伟。”乾元帝话锋一转,进入了正题,“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来了!

苏文心中一凛,知道这既是赏赐,也是试探!

他若是狮子大开口,贪图高官厚禄,必然会引起皇帝的警惕和反感。

但若是故作清高,什么都不要,又显得虚伪,同样不妥。

苏文略一沉吟,再次躬身道:“陛下,臣查办此案,乃是职责所在,不敢奢求赏赐。若陛下定要赏赐,臣……斗胆,有三个心愿。”

“哦?说来听听。”乾元帝似乎来了兴趣。

“其一,”苏文抬起头,目光诚恳,“臣恳请陛下,彻查漕运积弊,完善相关法度,莫让何正源之流,再有可乘之机,荼毒百姓,动摇国本!”

“其二,”苏文继续说道,“此次涉案官员众多,不少职位空缺。臣恳请陛下,唯才是举,选拔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贤臣来填补空缺,重整朝纲!”

“其三,”苏文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低沉,“臣……出身寒门,深知百姓疾苦。若有可能,臣希望能为天下寒门学子,多争取一些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三个“心愿”,看似都是为国为民,实则暗藏玄机。

第一条,表明自己查案的初衷是为国除弊,提升格局。

第二条,看似举贤荐能,实则暗示自己并无意趁机安插私人势力,降低皇帝的猜忌。

第三条,点明自己寒门出身的立场,争取皇帝和天下寒门的认同,同时也是他未来布局的重要一环。

乾元帝听完苏文的话,沉默了片刻,那双深邃的眸子紧紧盯着苏文,似乎在判断他话语中的真伪。

御书房内,再次陷入了压抑的寂静。

苏文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许久,乾元帝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好!好一个苏文!不求金银,不求高官,所求皆是国事!”

他站起身,踱了几步:“你所奏三事,朕……准了!”

“至于对你的赏赐……”乾元帝沉吟道,“你此次功劳甚大,若不赏,难以服众。”

他看向苏文:“朕擢升你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正四品!赐金百两,锦缎十匹,御笔亲书‘廉能勇毅’四字匾额一方!”

轰!

苏文心中巨震!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正四品!

从礼部员外郎(从六品)直接连升数级,进入了掌管监察、弹劾百官的都察院,而且还是仅次于左右都御史和左右副都御史的堂官之一!

这权力,比他预想的还要大得多!

而且,都察院地位特殊,号称“清流砥柱”,既有监察百官之权,又相对独立于六部之外,不容易过早卷入派系核心争斗,非常适合他目前“朝野瞩目”但根基尚浅的状况!

皇帝的这个安排,不可谓不高明!既是重赏,也是一种……制衡和观察?

“臣……叩谢陛下隆恩!”苏文立刻再次跪倒在地,心中激动难抑。

“起来吧。”乾元帝摆摆手,“都察院责任重大,望你日后,继续秉持公心,整肃朝纲,莫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接下来,乾元帝又就漕运案的一些细节,以及苏文对当前朝政的一些看法,随意地问了几个问题。

苏文谨记“藏拙”二字,回答得体,既展现了自己的见识和能力,又没有过分锋芒毕露,引人忌惮。

整个召见过程,持续了约莫半个时辰。

当苏文躬身退出御书房时,后背已经微微有些汗湿。

但他知道,自己今天……赌对了!

他成功地给这位深不可测的帝王,留下了一个“有能力、有胆识、懂进退、知感恩、且暂时没有太大野心”的初步印象。

虽然只是“初步入眼”,但这对于他未来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他的名字,终于……真正刻入了这位大夏最高统治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