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9章 拐弯抹角,实为太后
弘时起身后,一点也不认生的走到胤祺身旁,笑嘻嘻的说道:
“侄儿在射殿遇到弘昇哥哥和弘晊哥哥,弘昇哥哥邀我来府上玩,侄儿也想来给五叔请安,就跑来了。”
胤祺微微一笑,伸手抚摸了一下弘时的小脑袋,说道:“弘时啊,今后,五叔这里,你随时可以来,无须顾忌许多。”
“来跟你两个哥哥玩耍也好,来看看五叔也行,总之不要有什么顾虑,明白吗?”
胤祺的话,如春风拂面,温润和煦,让弘时感觉很舒服。
弘时眨了眨眼睛,心里自然明白胤祺的意思,无非就是大人之间的顾忌,与小孩子无关。
尤其胤禛和胤祺,都是年富力强的皇子,虽是兄弟,但也不好过从甚密,否则就有一党之嫌。
看看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就知道了。
不过胤祺从不参与争权夺利,也不与其他兄弟发生龃龉,且序齿在第五,比大多数皇子要年长,故而也算是颇有威望,有足够的资格说出让人不要有顾忌的话。
而此时的胤禛也是冷面孤臣形象,本也就没有什么可顾忌的。
弘时也近距离的看了看胤祺,史上传言这位性格和煦的五阿哥,因有着天生残疾,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可能,才没有什么雄心壮志。
可眼下,弘时却发现,传言有误。
胤祺相貌虽算不上俊美,也并非英武的模样,却也颇为周正,根本没有什么残疾之处。
弘时心里嘀咕,看来自己这位五叔,就是性格所致,对权欲没有太大的兴趣。
弘时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侄儿记下了,侄儿会常来的,侄儿也想学蒙语。”
胤祺一听,眼睛微亮,心中顿时起了一丝好奇,说道:“你想学蒙语?却是为何?”
弘时心知肚明,大清一直的策略都是联蒙,分蒙,然后共同防汉。
蒙古对于大清满族来说,既是有力的盟友,又是必须时刻警惕,分而治之的对象。
既不能放松警惕,又不能打压过度,故而,大清的皇室女子也多是指婚给蒙古贵族。
只有这样,才能拉拢住蒙古诸部,共同统治汉族。
毕竟大清得国太过便宜,就好似两个大人打架,结果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便宜了一旁观战的半大异族小子。
满族统治者也很清楚,汉人数量远胜于满族,若是汉人抵死反抗,满人根本无法在这片国土上统治下去。
所以,防汉,才是满清历代皇帝最在意的事。
而所谓的满汉一家亲,不过是他们笼络汉人的手段罢了,谁信谁傻。
正因如此,联蒙,自然也就成了极为重要之事,毕竟对于汉人来说,满、蒙,都是异族,天然就该在同一战线上。
弘时眨了眨眼睛,露出一副思索的模样,说道:“侄儿听说,蒙古诸部对我大清很重要。”
“只有学好了蒙语,才能跟他们很好的交流,让他们好生为我大清效力。”
弘时的话,语气稚嫩却又极有道理,立刻便使得胤祺心中大悦。
这么多年,他的满语一直只是马马虎虎,汉语更是很差,每每与人交谈,多半身旁要跟着个翻译。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蒙语的重要性,可还是鲜少有人会去专学蒙语。
如今竟然从自己的侄儿口中听到这样的话,真是令胤祺开怀不已。
“哈哈哈,好,弘时啊,你倒是个有眼力见的。”
“你的话很对,五叔听着高兴。”
“不过,你这个小机灵鬼,拐弯抹角的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五叔出手?”
“呐,莫要说让五叔为你寻个蒙语师傅之类的话,若真如此,你大可跟你阿玛开口,也无需跑到五叔面前卖乖了。”
听到这话,弘时心中顿时一乐,暗道真是五叔痛快人啊。
不过他并没有因被看穿而不好意思,反倒是咧嘴嘿嘿一笑道:
“五叔明鉴,侄儿有什么心思,都瞒不过您。这不,就被您看穿了不是?”
胤祺缓缓站起身,轻轻摇头微笑,用手指了指弘时,说道:
“今儿个一早,御门听政后,还听你汗玛法还提到了你,说你是个小机灵鬼,惯会讨人喜,看来果然没错。”
“好了,你就直说吧,究竟是何事?只要五叔能做到,应了你便是。”
弘时也不再遮掩,当即说道:“五叔,朝廷每年派大臣抚慰蒙古诸部,都是由理藩院操办,侄儿想跟五叔讨个方便,跟着去蒙古转转。”
一听这话,胤祺面上的笑容缓缓收敛起来。
抚慰蒙古诸部王公台吉,乃是朝廷拉拢的重要手段,是理藩院除了应对外国事务外,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这件差事,康熙颇为重视,每次都会亲自过问。
若胤祺开了便利之门,将弘时这个小孩塞了进去,那可就有事体统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出巡,更不是旅游,岂能如此儿戏?
胤祺微微皱眉说道:“小家伙,你一开口,就令五叔为难啊。”
“抚慰蒙古诸部,事关重大,其中的关系,日后你长大了,兴许会明白。”
“你想要混在里面去蒙古诸部,五叔只能告诉你,不行。”
“别用失望的眼神看着五叔,莫说五叔不能答应,就是你去求你汗玛法,他老人家也不会在这件事上由得你如意。”
弘时撇了撇嘴,有些不满的说道:“还说只要能做到,就应了侄儿呢。”
胤祺也被弘时这副看似有点委屈不满的模样逗乐了,他大手在弘时脑袋上一摩挲,语气突然变得有些威严。
“小家伙,国家大事,岂能儿戏?这可不是五叔能随意应下的。”
“还有,若是让你阿玛知道了,他定然也不会由得你乱来。”
弘时只撇着嘴,也不说话了。
对于这事,他当然明白重要性,也自然知晓,自己不会得到满足,只不过,必须的先行如此。
胤祺看弘时的样子,也不由得多问了一句:“弘时,你老实跟五叔说,想去蒙古做什么?”
弘时捏着自己的衣角,突然有些扭捏道:“侄儿听闻皇太后她老人家近来身子骨不太爽利,时常胸闷气短,怕冷怕风。”
“侄儿想着,到蒙古去,打一只最好的紫皮花貂,将貂皮献给她老人家,就不会怕风怕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