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6章 邬某进言,胤禛善断
看来弘时已经算到了,只要胤祥放出来,胤禛便会和他谈及此事。
这才提前到了他那里,将想要做的事摆了出来,占得一份先机。
若非弘时的安排,今晚可能他还是只会建议胤禛和胤祥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有了更好的办法,而且邬思道琢磨了许久,甚至觉得这个招可能会与圣心不谋而合。
“四爷,莫不是心里有了动摇,想要择人而荐?”
胤禛本就喝酒红了脸,这会被邬思道一问,即便有些尴尬,却也看不出什么异样。
他只是轻轻摇了摇头道:“非是我心志不坚,摇摆不定。只是,日益临近,我等却无丝毫办法,心中实在着急。”
“哦?四爷莫不是心中有了人选?”邬思道追问道。
这时,胤祥突然插话,“四哥没有什么人选,是我的主意。与其便宜了老八,还不如让四哥站出来,奋力一搏,兴许就成了呢。”
邬思道呵呵一笑,说道:“十三爷,切不可鲁莽行事。若四爷亲自下场,非但不能成,日后还会寸步难行。”
胤祥不信,脖子一梗,追问道:“何以见得?我就不信,满朝大臣会看不出谁是真的为了江山社稷,谁又是邀买名声?”
邬思道丝毫不急,淡淡道:“若人家要的就是一个只会邀买名声,与他们一拍即合的人当太子呢?只要能够长久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他们又岂会在意朝廷究竟是谁的?”
一听这话,胤祥也被噎的不知说什么了。
是啊,那些支持老八的人,不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思吗?
攀附老八,为的就是将来拥有一份从龙拥立之功,进而保住长久的荣华富贵。
胤禛微微眯了眯眼,好似邬思道的话,让他清醒了些许。
他低声问道:“当真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邬思道轻轻摇了摇头道:“若要荐人与八爷争锋,那就是没办法了。”
“不过,若要想阻止八爷登上太子之位,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原本听了前半句后有些低眉垂眼的胤禛和胤祥,顿时猛的抬头,同时目光灼灼的看向邬思道。
“什么办法,你快说啊,还卖起了关子。”
胤祥的急性子,伸手拍了拍邬思道的胳膊。
“一直以来,八爷的目标都是太子之位,谁坐在那个位置上,就要承受八爷党的明枪暗箭。”
“此前,废太子便一直如此,尽管身居高位,可行令却处处掣肘,如陷泥淖。”
“既然如此,诸皇子皆无法与八爷抗衡之际,何不将废太子再立起来,依旧由他去承受八爷党的明枪暗箭?”
邬思道一口气说了出来,便捋着胡须,看着胤禛和胤祥的反应。
果不其然,胤禛微微一愣,随即皱眉思索起来。
而胤祥却是两眼一瞪,问道:“就这?这就是你说的办法?”
“废黜太子,是汗阿玛明发诏旨,昭告的天下。这才过去多久,就让他老人家复立二哥,这不是打他老人家的脸吗?”
“况且,二哥既已被废,便失去了承继大统的资格,难道废立太子还能如小孩子过家家那般儿戏?”
“还有,满朝文武,也都会上折子阻拦此事。”
“你这个主意,根本不可行,行不通。”
邬思道只淡淡的微笑着,看着胤祥使劲的摇头,而胤禛却双眼渐渐发亮,显然是想到了什么。
不过邬思道并没有打断胤禛,而是对胤祥道:“十三爷,若复立太子是今上所愿呢?”
胤祥依旧摇了摇头,断然否决道:“不可能,汗阿玛是绝不会拿我大清基业开玩笑的。”
邬思道不由得笑道:“然也,今上是不可能拿大清的基业开玩笑的,所以才更要复立废太子。”
胤祥被邬思道的话给弄迷糊了,他皱着眉头,使劲的想,也没想出所以然来。
是啊,康熙现在面临的尴尬境地就是这样,若想阻止老八登位,要么拿废立太子开玩笑,要么拿大清基业的长治久安开玩笑。
综合权衡之下,康熙也只能选择了历史上唯一的太子废了又立的戏码。
只不过,身处这个年代,被固有的封建礼教紧紧束缚,很多人是不敢这么想的。
这时,胤禛抬起了头,双眸明亮的盯着邬思道。
“你的意思是说,汗阿玛已对当前的情形洞若观火,他老人家也认为复立太子是当前最好的办法?”
邬思道轻轻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圣心如渊,我亦难以揣测一二。不过,种种迹象表明,今上仓促之间废黜了太子,又放出话来推举新太子,起初应该是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可这段时日的暗流涌动,定然让他老人家察觉到了潜在的危机。”
“虽不至于后悔如此仓促,却也有了不安之感。否则,十三爷也不会在推举新太子之前便被放出来。”
“四爷,十三爷,今上这是在无形中告诉你们,他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鼎力相助啊。”
“只有复立了二阿哥,八爷党的气焰才能被压下去,朝廷才能安稳,一切的暗流,也将恢复到废黜太子之前的状态。那样,对所有人都好,当然,除了八爷。”
“试想一下,还能有什么事,是今上需要你们的支持?除此而何?”
听到这里,胤禛站了起来。
这是他的老习惯了,一旦遇到重大事情,需要决策,他就坐不住。
胤祥好似有什么想不通似的,皱着眉头,看着邬思道。
“可是,我还是想不通,邬先生,就算汗阿玛有意复立二哥,那日后怎么办?”
“若他就此收敛,日后真的由他继承大统?”
“还是再次将他废黜?那这废立太子岂不成了儿戏?”
这个问题,邬思道身为局中之人,也难以解答。
毕竟他是这个年代之人,有些思维虽受弘时点拨,发散了些,可终究还是无法跳出封建礼教的大染缸。
在酒桌前来回踱了几圈后,胤禛转过身,看着胤祥道:“既如此,十三弟,你我二人就上折,保举二哥再登太子之位,以解君父之忧。”
不得不说,胤禛是个善断之人。
遇大事,做决策,只要理通了,丝毫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