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希腊神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野性思维弘愈朴 远年神话久弥新

——《读懂古希腊神话》印象

(代序言)

很大程度上,文学乃想象的产物,在其滥觞期尤其如此,神话是典例。道理何在?因为人类精神结构的进化,较为原始的成分更多属于生命本能,以感觉为主,而与外界无时无刻的接触联系(感觉)刺激情感及想象使之较易优先发达;相对而言,以分析推理见长的理性则稍迟滞、略显逊色。想象大抵为自然物所激发,天马行空,尽管不乏逻辑轨迹,但基本呈无序状态。兹或可借列维·斯特劳斯的术语“原始思维”(或称野性思维)来表达,其特征是形象性和神秘性。一般说来,神话就是上古时代人类开动脑筋创造的,乃人类思维较早阶段之产物。所以,其起源或发生应该非常古远,后人定义神话的年代普遍较晚,认为在氏族社会末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其实这应该是它经过漫长的流传、整理(非指后世学者有意而为之)而定型乃至完善的时代。可以想见,神话这一文学形式,只能产生于上古原始时代,虽然每个时代都可能有神话或类似作品被创造出来,包括当代诸如《哈利·波特》等超自然的故事层出不穷且令读者如醉如痴,却是与古代那种来自民间的“集体创作”不可同日而语的。从接受的心理机制上说,读者宁可相信古代神话是真实的,无论多么荒诞,情感上并无距离;而后世之作,充其量只是娱人好奇而已,怎么都不会将其当真。马克思说:“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1]这实际上揭示了围绕神话的一些奥秘,人类动用思维的第一个成果之于人类的智力和文明发展,意义太过重大了。

世界各民族的古老神话多如莽原草籽、海滩之沙,无从计数,但共同点缀着人类文明的星空,为累代人的诗性生活注入滋养。洋洋大观的神话各系统,以地中海东北方巴尔干半岛古希腊生成者最为丰富、最成体系也最具魅力,它广泛、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且辐射到全世界),是西方文明真正的源头之一。

古希腊神话乃希腊艺术的前提,也是西方文学之无尽的源泉,从孕育伟大的本土文明进而到整个西方文明。其丰富性及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就前者说,经过整理,形成庞大的故事系统,几乎涵盖自然、社会、人间一切可能被意识到的现象,通过幻想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提供了对宇宙万象的朴素解释;就后者讲,每则故事都浸透着强烈的人情味,加之与氏族崇奉的先祖记忆纠结附会演化成英雄传说,以致天上人间界限模糊而导致“神人同形同性”之特点,兹又决定了它丰厚的人文性,从而焕发出强大的感染力。它之所以能够流传几千年而不衰,甚至日益扩大范围而至全世界,奥秘即在此。希腊神话有多重要?举凡文明史的种种知识门类——哲学、神学、文学、史学、天文、地理、伦理、数理、逻辑、政治、经济,包括纯粹的自然科学各目,无不从其萌芽;举凡牵涉人皆躲不过的生存命题——爱恋、悲悯、詈忿、妒忌、欺诈、野心、权力、苦难、宿命、希冀、绝望,包括善、恶、美、丑之心理体验,均可从中找到例案。仅从语言学的角度举例,日月星辰、花草虫鸟、水族山岚,有机体或是无机物,名谓取之彼者不计其数。九位文艺女神“缪斯”(Muse)之名让我们想起“博物馆”(museum)这个词,该不是九仙女的宫殿吧?!西人爱给女孩取“劳拉”(laura)作名,源于月桂树(laurel),可追溯至阿波罗(Apollo)因苦恋而穷追达芙涅(Daphne)以致后者变形为月桂的神话,太阳神用其枝条编成“桂冠”授予文豪,便是“桂冠诗人”(the poet lanreate)的由来;不必说,“达芙涅”还被商家打造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商业品牌。是类例子不胜枚举,包括许多基本词语,像回声(echo)、夜莺(philomel)、水仙花(narcissus)、点金术(golden touch)、地图册(atlas),甚至耐克运动用品(nike)等,不经意便发现它们具有希腊根源,神话之于西方文化的不解之缘由此可见一斑。唯其如此,它就不但是学人而且是大众俗成知识之必备。这或许是古希腊神话的介绍图书及研究它的学理文献层出不穷的原因吧。

伴随西学东渐,古希腊神话传入我国百多年来亦备受喜爱,娴引其典的汉语文献并非凤毛麟角,而当下由于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完全不知道希腊神话者已越来越少。在出版传播方面,针对不同读者层次,其占翻译引进图书有一定比重;还有一些是我国学者编写的,包括研究著作,呈现繁荣景象。这从侧面反映出广大读书界以及学界对希腊神话持续的热情和需求。

杨黎红博士的新著《读懂古希腊神话》是一部别具特色、全息介绍古希腊神话的优秀书稿,对于面上学习和深入研究均具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作者长期在高校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研究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对欧洲古代文学用力最多;该文学性、文献性、学术性兼备的成果之诞生,可谓春潮涌处、水到渠成。

本书自成体系、亮点纷呈。首先,内容丰富完整、叙述详备。古希腊神话乃为一庞大系统,主干之外枝叶繁多。神话生自民间,在距今大约三千年由氏族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的漫长转变阶段已经广泛流传或可说非常成熟了,如果再向前追溯,一千年、两千年乃至更远都有可能。约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出现的《荷马史诗》歌咏公元前12世纪的民族记忆,战争、英雄、冒险、爱情……其宏大构思仍属野性思维,故保留了大量神话传说(就此而言堪称西方首部神话著作)。但真正有意识地进行整理还是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德(不晚于公元前7世纪初),他的《神谱》第一次把世代口传的散乱素材条理化。之后流传下来的神话专书极为罕见,或许因为那时的人民对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没有必要刻意记录。公元前3世纪希腊诗人阿波罗尼俄斯的《阿尔戈英雄纪》算是一部专颂英雄之书(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是有区分的);公元前2世纪的阿波罗多洛斯所著《书藏》涵盖神话与传说,乃为综合性的专书;然后就是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作家奥维德的《变形记》了,它集千年流传之大成且以独特视角(转化与演变)叙事,古代地中海文化圈最初的智力成果或可说基本完成。此漫长过程中,神话给予希腊和罗马的先圣诗哲们——品达、伊索、柏拉图、希罗多德、维吉尔、阿普列尤斯及三大悲剧作家等——智慧与灵感,他们的著述便有丰富的神话被传录下来。所有这些构成一个纷杂的故事之海,为累代人所受用。可见,这既是难以搜罗穷尽却也能尽可能完善的文学工程,明乎此,就不难理解历代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神话版本,宗旨有别亦各有千秋,如19世纪德国学者斯威布编写的《神祇和英雄》便是材料周全、流传广深的经典文本。就目前国内可见的同类著作,若从定位主讲神话即神的故事辅讲英雄传说之格局来说,本书可谓十分完整、系统、缜密,不但含尽体系内容,而且各部分错综复杂的关系交代井然有序,整体与局部、主干及旁支,构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同时又一点不显臃肿反倒觉得简明,这是因为述说神之事迹或曰情节尽量不枝不蔓,每件神迹故事均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当然过程包含其他神祇与神事,这种情况,就以页下注形式给出比较详细的解释,通过此,常见的甚至不常见的希腊神话学概念范畴,差不多尽悉覆盖了,这无疑大大扩充了信息量、拓展了知识空间。

其次,本书另一个重要创新,是讲叙神话主体之外设计了类似延展论坛的一些栏目,包括“早期文献”“星空知识”“词汇履历”“周边链接”“自由解读”“延伸阅读”“当代应用”“艺术欣赏”诸项。这使读书过程及效果发生飞跃,理解得以深化,即把一般的欣赏了解引向探索研究;层面不同收获迥异,此乃由方法指向内涵的极好尝试。这些栏目的性质,或偏于知识性或偏于学术性或兼而有之,虽肩负的功能有别,但互补使读者最大限度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方说,“星空知识”告知天文学上许多星辰之名的来龙去脉,或启发领悟:仰望星空并试图对之作出解释抑或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天性,希腊人用想象欲解开那围绕着的神秘与今人的外太空探秘,本质上也许是一回事。“词汇履历”“周边链接”揭示之于西方语言及西人生产生活即风习的孕生关系,属于一个独立的知识系统,由之追本溯源,其形而上的意义便显示出来了。最彰显学术性的当数“自由解读”,根据每则故事的具体情节内容,极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问题并进行阐释解答;兹问题与解答是对作者知识结构、历史洞见、哲学境界、文学思维、文化观念以至生活常识的全方位考验,亦即综合认知水平与学术理论水平的真正考验,直接决定着书稿的内在价值。神话虽然是人类童年的产物,但即使在比喻的意义上,作为人类的早年期,古希腊人亦属于发育最正常的儿童,其聪慧与求知怀疑精神出奇的强大。他们所创造的神话,似无意识间成为意识到的自然、社会、人性的哲学对象物,稍有碰撞,辄闪火花。而作者所拟问题,往往振聋发聩;所备解答,旋可茅塞顿开。如关于创世观的谜底,乃:并非神创造了宇宙,而是宇宙孕育出诸神;神即自然本身且逐渐人格化;神的分工,意味着世界秩序观念的形成。一种完全区别于希伯来创世神学的意识形态,不是很有启发吗?再如,希腊人何以不太尊重战神?小爱神为何长不大?怎样理解俄耳甫斯的回望?乌鸦羽毛何以呈黑色?这类问题不但有趣还激发推理或想象,某种意义上仿佛开启思想的钥匙。“延伸阅读”更是个含金量大的栏目,颇多涉及跨学科问题以及引促后人灵感而再行创作的作品,特别是运用比较文学方法与我国神话作比较的对应研究。经过“延伸阅读”之诠释,极大地提升了学术性。顺及,“早期文献”也是个富有学术价值的栏目,表现于对神话出处及演变发展的文献梳理,涉及考订、辨正、比对等,乃神话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与先期工作,向为学者所重。最后,“当代应用”栏目拉近了希腊神话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揭示其永葆青春的奥秘;而“艺术欣赏”则将历代造型艺术家取材希腊神话的杰作撷英例陈,图文并茂,平添艺术风采。

总之,《读懂古希腊神话》格外适合当代读者,它展现了互联网时代开阔的视野,信息广博、材料可靠、叙事流畅、文笔优美,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兼备,最值得青年学子和文学爱好者阅读学习以及专业学者研究参考。

杨黎红博士攻读硕士期间,我乃其业师,深知她对学术的痴迷;读书之多、学习之勤奋,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为学路上从不停歇,汗水不断浇出硕果,她迄今已出版专著3部,发表专业论文若干。该书稿让我确信,其学术思想已趋成熟。先哲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感念兹精神于新时代学人身上的完美体现,心中无比惬意。

代以为序。

王化学

2021年3月21日

于阳光舜城寓所


[1] [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