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治文山的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第二天早上,大迟按照约定时间把车开到昨天停下的位置,实习生已经站在那里等候了。Yuki上了车,依然是坐在后排,大迟继续开车,车里面照旧是沉默。这段路程不到二十分钟,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大迟伸手打开收音机,改变下车里沉闷的气氛。收音机里正在播放新闻,不一会就开始切换成广告。大迟一边调频道,一边问实习生:“你喜欢听什么音乐?”

“不用换台了,新闻就很好。”

“哪还有新闻啊,你没有听到换广告了吗?整点新闻就五分钟,难道?”大迟故意逗她,“你不会是就喜欢听广告吧?”

反光镜里的姑娘笑了。

大迟自己选了一个流行歌曲的电台,又问:“这个可以吗?”

“可以的。”

大迟猜到她会这么说。他听着歌曲,手扶着方向盘,偷空从反光镜看一下坐在后排的实习生。她坐在后面,正在拧开一只口红。

“你可以来前排来坐嘛,遮阳板后面就是镜子。”

“不用了,我自己带着镜子。” Yuki说着就从自己的小包里翻出一面小镜子。

“你是出生在这里吗?”

“不是。我是七岁时候父母带我来这里的。”

“哦,那么你出生在....”

“我是韩国人。”

大迟想起职介所里的韩国人李明基,于是问她:“你有中文的名字吗?”

“有的,我的中文名字叫林允芝”。

这个名字说不上特别,很传统,很清秀。

进了公司,两人告别去各自的工位。大迟打开电脑查看下自己的邮件就拿了笔记本上楼,他要参加每周的项目进度会。到了会议室,却没看见项目经理,很多上次参加项目启动会议的人都没有露面,包括布莱特。原先座无虚席的会议室现在空了一半。主持会议的是艾莉莎。她自称这次会议自己只是临时代理主持,公司管理层会安排新的项目经理,以后项目会议由新指派的项目经理来主持。经过上次会议介绍,大迟知道艾莉莎是业务分析员。艾莉莎一头金发,身材高挑,四肢匀称。年轻的时候绝对是个美女,现在虽然徐娘半老,但依然算得上是美女。如果那不是一对绿眼睛而是一对蓝眼睛,大迟就猜她是所谓纯正的日耳曼人血统了。当然得知她是爱尔兰后裔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她这样的高个子女人,再穿上高跟皮靴,大迟站在她面前都会有压抑感。今天艾莉莎换了皮靴,只穿了一双室内的平跟鞋,这让大迟舒了一口气。

项目经理不在,参会的人又不多,所以会议进行得很快。大家按照座位顺序就各自的进度汇报一下,艾莉莎边听边做笔记。大家一圈发言结束,她的会议记要也完成了。没有什么问题被提出来讨论,大家散会。

会议结束后,大迟特意和老韩一起出来,跟着去了他的办公室。

“我们的项目经理去哪里了?”大迟问老韩,“就是那个包头巾的印度人。”

“你是说哈桑啊?”老韩回答到,“你不知道吗?他不做项目经理了,自己申请去做联络经理了,主要负责和客户关系协调。这个工作说起来和项目管理相关,也不完全相关。”

“他为什么中途退出了?是不是觉得这个职位需要准备巧克力,代价太高?”

“哈哈,岂止是巧克力,还有蛋糕呢。”老韩笑着说,“谁知道呢,被虚张声势的布莱特吓退也许是个原因。”

“其实这里的项目经理工作好做。说是项目经理,其实就是个项目协调员。每天除了预约会议,询问进度,然后记录会议摘要,还能干什么?”老韩很不屑地说,“你是没见过他们项目经理怎么管的项目。安排项目任务的时候既不是按照交期先后排序,也不是按照实际工作量分配时间,简简单单用个除法,比如说有15个客户需求,就用总时间去除,得出每周完成3个的结论。根本就不了解项目,怎么做计划?项目成员都分属各自的职能部门,项目经理手里没有资源,自己又不能上手。这样的项目经理,能有权威才怪。做着做着就成了项目协调员了。开会的时候就是把大家汇报的情况记录下来而已。如果在国内,早就被开了,谁会养这么个闲人。就算是有人汇报了进度,项目经理能懂多少?你告诉他已经把数据库的数据表结构整理好,他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工作进展到什么地步,更别提什么计算挣值了。就拿时间一个参数为例。工作量的天数不是简单相加的。一个新人加入到项目中来,需要花费时间来了解项目状态和前因后果,这是个学习的过程,需要花费时间。而且找个人来给新人介绍讲解回答问题也需要时间。遇到人手不够的问题不是简单加一个人问题就解决啦。时间如果计划得好为啥项目总是到最后一刻才着急?所以啊,项目经理谈什么项目计划你就是听听而已。项目管理,还是靠自己安排进度。上次一个项目他们前前后后讨论就已经花费了两周时间,最后交给程序员开发就给了两天时间,你说这公平吗?”

挣值是用项目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和按预算定额计算出来的工时(或费用)。又叫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大迟知道这是项目管理中最有创建性的知识点之一,项目经理应该都懂得这一点并且会应用到管理实践中的。并且这也不是什么让人挠头的事情,谈不上知难而退。

“或许人家也是觉得这个项目经理没有意思于是转行去干别的?”

“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老韩摇摇头,“客户关系协调也许更有趣。反正是不需要做实事,只需要传传话,动嘴皮子的工作。客户服务嘛,印度人擅长做这个,那些大公司的客服中心不是都外包给印度了么。”

从老韩那里回来,大迟遇到了布莱特,他还是抱着自己那个特大号的咖啡壶,一步一晃从走廊对面过来。大迟一面打招呼,一面侧身站在一旁让他先通过:“早啊,你没有参加上午的项目会议?”“嗯,那个会议啊,不重要。”他晃晃脑袋,“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软件测试那里出了点问题需要我过去确认一下需求。”他经过大迟后又扭头回来:“测试软件的那个实习生好像经常和你在一起,你们俩认识?”大迟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布莱特可是个大嘴巴,不是缄默的鱼。他连忙说:“她没有车,每天上下班搭我的便车而已”。说这话的时候大迟感觉自己紧张得厉害,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凝结了。好在布莱特没有再深究下去,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继续一步一晃地走开了。

大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写自己的程序。或许是语言的障碍,或许是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出来不善于交际,习惯于闷头做自己的事情。大迟也不例外,自己静悄悄地写代码,没人打扰也很好。

下班的时候,林允芝来到大迟的办公桌前,大迟对她说,你先走,我手头还有一点点东西要处理,我们在楼下碰头。林允芝点点头就先下楼了。手上真有事情才怪,大迟这么说只是不想让同事碰见罢了。另外,工作忙或者不忙,至少你需要表现得自己很忙。生活就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是演员,在特定的场景有特定的剧本,说好自己的台词,演好自己的戏。倒不是一定要在戏演完之后才能领盒饭吃,按照剧本来,至少让自己的生活少些烦恼,少点麻烦,这就是所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