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0章 教师张磊
调休的第三天,江成又舒服的睡了一个懒觉。
离过年也就十来天了,这时候县城里也有了要过年的气氛,有一些年货可以提前置办了。
婶婶王红芳给了江成一些钱和票还有副食本,让他带着两个堂妹去供销社买春联和花生糖果什么的。再扯一些布,给江文英做一身衣服。
本来王红芳是打算买布给江成做衣服的,毕竟江成刚来她们家,怕他不适应,心生芥蒂不满什么的。所以王红芳对江成比对自己两个亲女儿还要好。
但江成有两套换洗的工作服,真的不急着做新衣服。而江文秀现在读中专,出门在外的,又是一个女生,总要讲究一点形象。
至于江文秀,只能说她命不好,一家人的布票配给攒一年也就够一个人置办一套新衣服的。都在长身体的阶段,衣服得做大一些,否则穿一年就穿小了。
江文秀一般都是穿江文英穿小了的衣服,但也不是说就不给她穿新衣服了。隔个两年会给她置办一身新衣服,而江文英最多是隔一年就有新衣服。
在穿新衣服上面倒真不是偏心,布票不够只能这样。江成在长身体的阶段,几乎一直是穿他哥穿小的衣服。加上他还有弟弟妹妹,家里的布票一直很紧张,长身体的时候,他就没穿过一件新衣服。
江文英现在会缝补衣服,但裁衣服尺寸不是很准,要王红芳把布料裁好了她去缝。有些家庭不会自己做衣服的,也可以去花点钱找会的帮忙做。
供销社和国营商店也有成品衣服卖,但价格贵不说,给的布票自己买布匹做衣服的还能有些布头剩下来。
江成带着两个堂妹溜达了一上午,除了春联和布匹,还买了一些花生和鸡蛋。
鸡蛋得用副食品本购买,而且也就过年过节的时候限量供应。平时也不是说没有供应,就是没有关系,平日里在供销社买不到鸡蛋。
为什么说供销社的售货员是大家很羡慕的职业之一,家里要是没点背景关系的,是很难进供销社当售货员的。
供销社的售货员能买到很多内部的东西,如果单纯只是卖东西,工作轻松,还不会有太多人羡慕。
江成是上午买了年货,下午又去外面找张浩他们聊天了。
一直到了第四天,上午江成睡了个懒觉,中午把被子整理了一下,等到了两点就提前去车站等班车。
~~
二零零七年,昌城市。
张磊,今年四十多岁了。他是昌城人,在八六年的时候国内改革开放有七年了,那时候开始掀起了第一波下海潮。
昌城作为内陆城市,工资很低。那时候张磊就是在昌城的一所厂办小学当老师,因为工厂收益不景气,工资都经常拖欠,也打算下海辞去工作去深圳那边的。
但他在南京的朋友知道张磊要去深圳打工后,就询问他去不去南京这边教书。南京也算发展的不错,又靠近魔都。
在南京教书可能不如去深圳打工,但工资比昌城要高。而且是公立学校,不是厂办的那种,不用担心发不出工资的可能。
另外就是去南京教书,起码还是在体制内。下海去打工的话,可就不是铁饭碗了,后来张磊就去南京教书了。
去南京的时候,张磊在昌城已经娶妻生子了,因此每年放寒暑假都会坐火车回昌城。
但是前两天张磊和一些乘客乘坐一列火车回来,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
南京那边到昌城也就七百公里左右,按照火车的时速,晚上上车,第二天早上可能天还没亮就能达到的。
可那天晚上,张磊和一些乘客上了车票上显示列车号和对于的车厢号上了火车。跟他一起到昌城的乘客都是第二天下午在昌城火车站的一条老旧的货运站台上醒来的。
大家醒来后,都有些莫名其妙,他们都不记不清出了什么事情。但又有人好像记得一些什么。
有两个非主流的青年,他们记得好像跟一个列车员聊了一点‘诡’异电影的剧情什么的。
但也记不起什么时候下的车,还有就是他们上车的时候还是傍晚六七点钟。等他们醒来都第二天下午四点多了。这期间都二十多个小时了。
更诡异的是,其中一个非主流黄毛发现他的牛肉干不见了。
其他人有带吃食或者零食什么的回昌城,都或多或少的少了一些东西,但好在钱没有少。
但是其他人可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张磊却有很多断断续续的记忆。
这两天他一直在整理那些不连串的记忆,总觉得自己经历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比如他可以完全确认那两个黄毛说的话其中一点,列车上有一个神奇的列车员。
张磊记得自己给了列车员很多东西,但很多东西又不是他的。比如黄毛说的他的牛肉干不见了,但张磊记得自己拿了一包牛肉干给那个列车员,可他自己根本没有牛肉干。
还记得给列车员用一个水壶装了一壶白酒,可张磊也不记得白酒怎么来的。还有不少东西,都不记得怎么来的,他只记得自己平时抽的南京香烟给了那列车员一包。
这两天张磊在努力回想那列车上的事情,凭借那断断续续的记忆,还真被他勾起了一些更深层的记忆。
比如那个列车员叫江成,根本不是张磊这个时代的人,甚至那列火车也不是这个时代的,而是一九六零年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两个时代相差四十七年。张磊不知道那个列车员多大,但样子很年轻,可就算再年轻,也不可能低于十六岁。
因为张磊查了一下资料的,列车员不存在学徒工,最少十六岁才行。那到现在,也六十好几了,都退休了。
但就算那个江成退休了,张磊也想去找到他,这跨越了将近五十年的一场旅行。张磊很想知道江成在四十七年前,到底有没有遇见他们这一批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