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大哥的秘密
楚林枫却很神秘地笑笑:“爸,今天我先不去抓了,你和爷爷去吧。”
“累了吧?臭小子,才干了几天啊,就想偷懒。还那么大的口气,说是给我挣一辆摩托车呢。”老爸撇撇嘴,表示不屑。
楚林枫低头吃饭,没回话。他不想透露的太多,他当然懂得:多干事,少说话,用事实来说明一切。
夏天的白天总是很长,而抓黄鳝要等到晚上。这让老爸有些心急,他在院子里出出进进的。
“你丢了魂了?一趟一趟地出出进进的干啥?把人晃得头晕。没事干帮我把晾的洋芋片收回去。”母亲责怪老爸。
“我这不是着急嘛,趁着现在天气好,多抓一些,卖点钱。立秋了就抓不成了。”老爸辩解。
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才麻麻黑的时候,老爸就激动了,提前收拾好工具准备出发了。
楚林枫不慌不忙,老爸以为他真的想偷懒,就没好气地说:“等着吧,我今天多抓些,回来羡慕死你。”
楚林枫大笑:“老爸,敢不敢跟我打赌?你不一定比我抓的多,我睡一觉都比你抓的多。”
“吹牛吧,你就使劲吹吧。啥本事没见长,吹牛的本事长了不少。”老爸不屑。
楚林枫来了精神:“敢不敢赌?”
“咋不敢?老子还怕儿子了?赌什么,你尽管说。”老爸也不服气。
“赌……”
“好,就这样定了。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还能输给你?”老爸爽快地同意了。
等天黑尽了。爷爷和爸爸都已经下田去抓黄鳝了,楚林枫才拿出藏起来的地笼子,还有调好的诱饵,悄悄地出了门。
“你一个人去可以吗?要不我陪你去,帮你打一下手电筒,给你照个亮。”母亲在后面喊。
楚林枫想了想,同意了。多一个人,总是方便一些。这是第一次下地笼,难免会出其他情况。
母亲关了门,跟着楚林枫一起去了。
“你不该跟你爸爸打赌,你知道的,他的脸面比什么都重要的。输了,让他的老脸往哪里搁啊。”母亲一边走一边唠叨。
楚林枫笑道:“输给自己儿子不丢人,只说明一个问题: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他该自豪才对呢。”
“就你会说,横竖你都有道理。当妈的说不过你。”
楚林枫突然想起了大哥,要是大哥在家该多好啊。起码全家人不用这么累。如今的家,感觉像是倒掉了顶梁柱的房子,其他的柱子不使劲撑着,这房子都会倒掉。
这也是楚林枫决定放弃考大学的原因。如今他就是家里的希望,可以成为新的顶梁柱。全家老老小小的,要想过得好,有希望,全部指望他了。如今改革开放,经济放开了,家家户户都在改善,越过越好了。而他们家,只能维持着,房子不垮,家不散,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妈,我大哥一直没消息吗?”
关于大哥楚林杨,是家里的一个禁忌。家里的话题,从来不会涉及到大哥,甚至是故意回避。
母亲半天没说话,“唉,咋说呢。年前镇上有人说,在南方碰见过你大哥,没敢认。说是在一个镇子上,跟一个女的一起做五金批发的生意。”
“那好办啊,去找啊。不能就这样不闻不问,丢下老婆孩子玩失踪啊,这也太不负责了。还是个男人吗?”楚林枫有些激动。
“找他干啥?就当他死在外面了。他要是有点良心,至少该回来看看啊。父母可以不管,但你终究是有儿子有老婆的呀,这么狠心,抛下她们母子不闻不问的?不管死活。”母亲说着就擦起眼了眼泪。
“那我嫂子金小娟这边咋办?”
母亲抬起头,叹息一声:“小娟也是个好女人,一声不吭地带着孩子,守着家里的两亩多地,把这个家给他守着。换了别的女人,娃给你往家里一扔,屁股一拍,一走了之。”
“这也不是个长久的事啊,冬冬再过两年要上学了。金小娟是咋想的,她没说过?”
母亲叹口气说:“哎……这种事,我这当婆婆的咋好问呢”
……
母子俩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藕塘前面。
还好白天已经做了准备工作,母亲用手电筒给楚林枫照着,他很快就将四个地笼下到了提前准备好的位置。
一切妥当!楚林枫尽管两腿的泥巴,两手的泥巴,但他感觉到很开心,很满意。
他蹲到旁边的小水渠边,洗了洗,就跟母亲回去了。
爷爷和父亲回来的时候,楚林枫在院子里喝茶。
父亲将装满黄鳝的鱼篓子交给母亲,冲楚林枫炫耀着:“嘿,下面坝子里多得很,你小子今天没去算是亏大了。我这一篓子,估摸着起码四斤半。丰收了。”
爷爷默不作声地将鱼篓中的黄鳝倒进大木桶里,喃喃地说:“村里的田,咱们都扫了一遍了,估计没多少了。”
楚林枫在木桶边看着,盘算着。他说:“明天再抓一晚,不管多少,我后天就得进城了。”
父亲得意地问楚林枫:“少爷,喝茶乘凉舒服吧?你的货呢?你不是要跟老子打赌吗?”
楚林枫笑笑:“打啥赌啊,闹着玩呢。”
“好小子,你跟老子闹着玩啊?没大没小了!”
楚林枫嬉笑着讨好地说:“好好,我认错。给您赔礼道歉。”
楚林枫端过大茶缸,单膝跪地,举过头顶:“二郎林枫不孝,胆敢冒犯冲撞父王大人,恳请父王息怒,敬茶以谢罪,请父王饶恕孩儿。”
父亲大笑:“哈哈哈……有出息,满口之乎者也的,像个文化人啊。”
爷爷笑着说:“怎么说像个文化人,本来就是。咱们村里,有几个念过高中的?到县城读重点高中的,还只有咱家林枫一个。”
“快起来,你们这是在唱戏啊。”母亲也被逗笑了。
爷爷叹口气说:“多少年没听过戏了。上一次听戏,还是十二年前了。在城里,较场坝有个戏台子,每年清明会的时候,天天有唱戏的,热闹,过瘾。”
爸爸接过话说:“啥时代了,现在谁还听戏啊,现在流行跳舞了。你看,年轻人,男男女女的,扛个大双卡录音机,一边放,一边扭,扭得可欢了。”
“他们扭他们的,我就爱听我的戏!”爷爷有些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