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经典评注丛书:《小儿药证直诀》评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儿药证真诀》[1]原序

【原文】

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自六岁以下,黄帝不载其说,始有《颅囟经》,以占寿夭[2]死生之候,则小儿之病,虽黄帝犹难之,其难一也。脉法虽曰八至为和平,十至为有病,然小儿脉微难见[3],医为持脉,又多惊啼,而不得其审,其难二也。脉既难凭,必资外证,而其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其难三也。问而知之,医之工也。而小儿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其难四也。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又所用多犀珠龙麝[4],医苟难辨,何以已疾?其难五也。种种隐奥,其难固多。余尝致思于此,又目见庸医妄施方药而杀之者,十常四五,良可哀也!盖小儿治法,散在诸书,又多出于近世臆说,汗漫[5]难据,求其要妙,岂易得哉!太医丞[6]钱乙,字仲阳,汶上[7]人。其治小儿,该括[8]古今,又多自得,著名于时。其法简易精审[9],如指诸掌。先子[10]治平[11]中登第[12],调须城[13]尉识之。余五六岁时,病惊疳癖瘕[14],屡至危殆,皆仲阳拯之良愈。是时仲阳年尚少,不肯轻传其书。余家所传者,才十余方耳。大观[15]初,余筮仕[16]汝海[17],而仲阳老矣。于亲旧间,始得说证数十条。后六年,又得杂方。盖晚年所得益妙。比于京师[18],复见别本。然旋著旋传[19],皆杂乱。初无纪律,互有得失,因得参校焉。其先后则次之,重复则削之,讹谬则正之,俚语[20]则易之。上卷脉证治法,中卷记尝所治病,下卷诸方,而书以全。于是古今治小儿之法,不可以加矣。余念博爱者,仁者之用心,幼幼[21]者圣人之遗训,此惠可不广耶!将传之好事者,使幼者免横夭[22]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此余之志也。因以明仲阳之术于无穷焉。

宣教郎[23]大梁[24]阎季忠序

【校注】

[1]《小儿药证真诀》:聚珍本书名为《小儿药证真诀》,此文从聚珍本辑录,宋本无此文。

[2]占寿夭:占,占卜,古代的一种迷信活动,此处引申为判断、推测寿命的长短。

[3]见:通“现”,显现,显露。

[4]犀珠龙麝:犀指犀角,现已不用,多以水牛角代替;珠指朱砂;龙指龙脑,即今之冰片;麝指麝香。此四味药性猛烈,有一定毒副作用,用之宜慎。

[5]汗漫:水势盛大貌,引申为广泛,漫无边际。

[6]太医丞:官名,给皇帝治病的医官。

[7]汶上:地名,即今山东省汶上县。

[8]该括:概括。

[9]简易精审:简单易行,精湛审慎。

[10]先子:已故的父亲,这里指阎季忠的父亲。

[11]治平:宋英宗赵曙的年号,公元1064—1067年。

[12]登第:登科,应试得中。此处特指考取进士。

[13]须城:地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

[14]惊疳癖瘕:惊指惊风抽搐,疳指疳积羸瘦,癖指积滞痞块,瘕指癥瘕、癥块。

[15]大观: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公元1107—1110年。

[16]筮(shì)仕:进入仕途,初出当官。

[17]汝海:地名,山东须城(今东平)附近。

[18]京师:指当时的京城开封府。

[19]旋著旋传:旋,立即、马上。旋著旋传,边著述边流传。

[20]俚语:俗语,方言。

[21]幼幼:前“幼”字作慈爱解;后“幼”字作幼儿解。“幼幼”即爱护小孩。

[22]横夭:中途夭折,指早年意外夭亡。

[23]宣教郎:宋代官名。

[24]大梁:指开封,北宋时的京城。

【评议】

这是阎季忠在编集钱乙《小儿药证真诀》(聚珍本)时写的序言(宋本无此序言)。序文一开始就提出了当一位儿科医生之不易。钱乙医术精湛,阎季忠在收集钱乙医论、医方、医案的过程中,加以整理,编纂成《小儿药证真诀》一书,所以阎季忠是《小儿药证直诀》得以流传的功臣。

序言中阎季忠提出著名的儿科五难之说。《黄帝内经》不载其说,虽黄帝尤难,此为一难;脉微难见,又不作为病凭,此为二难;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为三难;小儿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号称哑科,为四难;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为五难。这与张景岳所说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景岳全书·小儿则》),合并构成了儿科领域的“难易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