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法条评注:法律学人的一项基本功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条文注释与实务指南:图解版》序
刘仁文[1]
三十年前,我刚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工作,那时刑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以法条为基础所进行的刑法解释。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1979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刚刚生效,司法实务部门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还没有适用刑法的经验,社科院法学所的老一辈刑法学家欧阳涛等先生就编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注释》一书,这部适用性极强的法律工具书,司法实务部门几乎人手一册,该书后来还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1997年新刑法颁布后,我又协助欧阳涛先生主编出版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法注释与适用》,此时国内的刑法学研究已是各路大军齐头并进。后来,随着刑法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研究风格的转向,法条解释逐渐退出了学界的视野。世事轮回,近几年来,各种版本的刑法注释又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说明刑法注释应当回归为刑法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当然,事物的发展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现在对刑法注释的要求肯定是更高了。
众所周知,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当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一个重灾区,也是近年来社会治理着力甚多的一个领域。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两高一部”又陆续出台《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2022年9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公布,并于12月1日起施行。该法公布后,我先后数次接到过有关机构的讲课邀请和有关作者的作序邀请,虽然大多因时间冲突而不得不婉谢,却也感受到此法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给理论研究带来的新课题。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专门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制定的一部“小切口”法律,它立法进程快,体现急用先行,是“小快灵”立法的重要实践。这部法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措施作出明确规定,如全面落实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加强源头治理;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提早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健全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跨行业、跨地域的协同配合、快速联动;设立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制度,及时追赃挽损、保障公民财产安全;畅通处罚措施的申诉渠道,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提高跨境、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增加出境管理规定,加强国际执法司法合作等。该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坚持综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协同治理格局,形成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全方位打击机制;二是充分落实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法律责任,贯通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建立起较严密的法律制裁体系;三是有效衔接相关法律规范,践行立体化法治思维方式,形成各部门法协同联动的打击合力。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颁行标志着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工作迈向了新阶段。当务之急是既要加强反电诈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骗意识,又要努力做好本法的解释与适用工作,写好“后半篇文章”。由于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复杂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适用中还将面临一些疑难问题。例如,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关联行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虽然已对客观行为方式进行了列举,但仍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及其认定规则;再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帮助犯的刑事责任,《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虽已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如何区分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以及当行为构成犯罪时如何确定纳入刑法的具体路径,还有待明晰;又如,关于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的处置,因实践中还存在“重定罪量刑、轻涉案财物处置”的现象,《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虽对此已有所改善,但如何结合电信网络诈骗的特殊性,有效推动相关措施的落地,也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本书共分为条文注释、案例评析、法律适用三个部分,并在不同部分展示出自己的写作特色。首先,本书的条文注释部分强调基础性、理论性。作者对本法五十个条文逐一归纳提炼形成条文主旨,并结合法教义学知识对各条文所涉及的基础理念、基本概念进行注释式解读,能较好地发挥普法宣传作用。其次,本书的案例评析部分强调典型性、体系性。作者所选取的案例为经法院审判的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典型案件,并结合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电信网络诈骗的组织形式、行为方式、从重处罚情节、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帮助犯的主观认定、共同犯罪、对象特征、罪数等不同侧面进行整理分类,可以发挥典型案例的释法功能。最后,本书的法律适用部分强调针对性、实用性。作者从多个法律规范中摘取选择关联性最强的部分,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各章为依据,划分为综合部分、电信治理部分、金融治理部分和互联网治理部分,以方便读者翻阅查找。虽然本书不一定彻底解决前述法律适用中的疑难问题,但与同类著作相比,仍然不失为一本特色鲜明,简明扼要,集释义、案例和法条于一体的便利法律工具书,相信会对普及宣传和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是为序。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刑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