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楔子:来自未来的灵魂
剧烈的头痛,像是有人拿着生锈的锉刀在脑仁深处反复刮擦。
秦征,或者说,占据了这具名为“秦奋”的年轻身体的灵魂,正艰难地与排山倒海般的眩晕和陌生记忆碎片搏斗。
他最后的记忆,停留在2042年“星辰国际控股”集团总部顶层那间极简风格的办公室里。窗外是鳞次栉比、流光溢彩的未来都市,桌面上是关于下一代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商业化应用的可行性报告。作为一手缔造了这个横跨能源、科技、金融、奢侈品等诸多领域的庞大商业帝国的掌舵者,年近七旬的秦征早已习惯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然而,就在他端起那杯加了冰块的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准备为又一个百亿级项目的敲定稍作放松时,一阵突如其来的、仿佛能撕裂灵魂的剧痛攫住了他。视野瞬间被无法形容的强光吞噬,意识如同断线的风筝,坠入了无边的黑暗。
再次恢复感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硬邦邦的木板床上,身下是薄薄的、带着淡淡汗味和肥皂味的褥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机油、铁锈、煤烟以及某种劣质肥皂混合在一起的,极具时代特色的工业气味。耳边是嘈杂而富有节奏的金属撞击声、机器轰鸣声,还有远处高音喇叭里传出的、慷慨激昂却又有些失真的女声……唱的是一首他只在怀旧纪录片里听过的老歌。
“奋子!奋子!你醒了没?快点,要开工了!刘师傅今儿个心情不好,迟到了看你怎么挨剋!”一个粗哑的嗓门在门外响起,伴随着“砰砰”的敲门声。
奋子?秦奋?
混乱的思绪中,一段段不属于他的记忆碎片如同潮水般涌来:
这是一个叫做秦奋的年轻人,十八岁,刚刚中学毕业没多久,通过顶替父亲的岗位,进入了这家名为“红星农机厂”的国营工厂,成了一名光荣的……学徒工。他的父亲前两年因工伤退养,母亲是街道工厂的普通女工,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中学的妹妹。生活不算富裕,但也勉强温饱。
这个秦奋,性格有些内向,甚至可以说懦弱,手脚不算特别灵光,在车间里属于不太起眼的那种,偶尔还会因为笨手笨脚挨师傅的骂。昨天下午,他在操作一台老旧的冲床时,因为精神恍惚,差点出了事故,被车间主任狠狠训斥了一顿,晚上回来就发起烧来,一直昏睡到现在。
而现在的时间……记忆碎片中一个模糊的日历影像跳了出来——1980年,秋。
1980年?!
秦征,不,现在的秦奋,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这个动作牵扯到了全身的肌肉,带来一阵虚弱的酸痛感,也让他更清晰地感受到了这具身体的年轻——充满了活力,却也因昨夜的高烧而有些疲惫。
他环顾四周。这是一间极其狭小的房间,更像是一个集体宿舍里用木板隔出来的单间。墙壁是斑驳的石灰墙,上面还贴着几张已经微微泛黄的《人民画报》封面,其中一张赫然是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宣传画。一张掉了漆的木桌,一把同样破旧的椅子,床头一个简陋的木头箱子,大概就是全部的家具。桌上放着一个搪瓷缸子,上面印着红色的“为人民服务”字样。
窗外,天色微明,灰蒙蒙的晨光透过布满油污的玻璃照进来。可以看到厂区高大的红砖厂房,冒着黑烟的烟囱,以及远处影影绰绰穿着蓝色或灰色工装、骑着自行车或步行赶着上班的人流。
这一切,都带着一种既陌生又遥远的熟悉感。陌生,是因为他从未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环境;熟悉,则是因为在他后来功成名就,回顾中国工业化进程时,曾在无数的资料和影像中看到过类似的场景。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的年代。一个百废待兴,却又蕴藏着无限可能和野蛮生机的时代。
他,秦征,一个来自2042年的商业巨头,竟然重生到了1980年,成了一个国营农机厂的学徒工秦奋?
这简直比他投资过的任何一部科幻电影的情节还要荒诞离奇!
短暂的震惊和茫然之后,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对过去辉煌人生的不舍,有对未来命运的惶恐,但更多的,是一种潜藏在血液深处的、属于秦征的兴奋与躁动。
他纵横商海数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靠的就是敏锐的洞察力、果敢的决策力和永不言败的韧性。虽然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但他也甩掉了年迈的身体和伴随高位而来的种种束缚。
更重要的是,他拥有整整六十二年的先知!
六十二年的科技发展轨迹、经济脉络走向、世界格局变迁……这些信息,在这个刚刚打开国门、信息极度匮乏的年代,简直就是一座无法估量的巨大宝藏!
1980年……这个时间点,太微妙了。
国内,计划经济的坚冰正在松动,市场经济的萌芽在南方悄然生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个体户开始试探政策的边缘。国际上,冷战格局依旧,但全球化的浪潮已在酝酿,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如同高山仰止。
对于一个熟悉未来走向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黄金遍地的时代!他脑海中闪过的每一个技术名词、每一个商业模式、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周期,都可能转化为改变命运的巨大机遇。
从基础的机械制造升级,到电子信息产业的萌芽,再到互联网浪潮的兴起,生物科技的突破,新能源革命……他几乎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几十年一条条通往财富和成功的康庄大道。
“工业霸主”……这个词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在未来,中国的工业实力举世瞩目,但他也深知其中的曲折与艰辛,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高端制造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痛点。如果能在这个起点,利用他的知识和眼光,提前布局,推动中国工业走向一条更强、更自主的道路……
这个想法,让秦奋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起来。这比单纯地积累财富,更能让他感到热血沸腾。
“奋子!你到底起不起来?再磨蹭,扣工分了!”门外的催促声再次响起,语气已经带上了明显的不耐烦。
秦奋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当务之急,不是畅想未来如何波澜壮阔,而是要先融入这个时代,扮演好“秦奋”这个角色,活下去。
他掀开那床带着补丁的薄被,找到桌上那面边缘已经生锈的小圆镜。镜子里映出一张年轻而略显苍白的脸。五官还算端正,但眼神里带着一丝怯懦和茫然——那是属于原本的秦奋的。而此刻,在那怯懦之下,一抹来自未来的、锐利而深邃的光芒正在悄然凝聚。
他需要时间来适应这具身体,整理混乱的记忆,更需要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个政治气氛依然敏感、人们思想相对保守的年代,任何过于出格的言行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来了来了!”秦奋模仿着记忆中原主有些唯唯诺诺的语气,应了一声。
他快速穿上那套浆洗得有些发硬的蓝色工装,蹬上那双鞋底快要磨平的解放鞋。动作间,属于原主的肌肉记忆和来自秦征灵魂的控制力在笨拙地磨合着。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门外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身材却壮实不少的青年,正是刚才喊门的王大力,和秦奋一同进厂的学徒,也是原主为数不多的“朋友”。
“你小子行啊,睡得跟死猪一样!昨儿被主任骂傻了?”王大力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语气带着调侃,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心。
“没……就是有点不舒服。”秦奋低着头,尽量模仿原主的反应。
“赶紧走吧,刘师傅那脸黑得跟锅底似的,估计是又跟他婆娘吵架了。”王大力说着,推了秦奋一把,两人快步向车间走去。
清晨的红星农机厂,已经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巨大的厂房里,各种车床、铣床、钻床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空气中弥漫的机油味更加浓烈,地面上随处可见油污。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脸上带着一种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而严肃的表情。墙上刷着巨大的红色标语:“抓革命,促生产”、“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秦奋一边走,一边快速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将眼前的景象与脑海中关于工业历史的知识相互印证。
这些设备……大多是仿制苏联的老旧型号,效率低下,精度堪忧。生产流程也相当粗放,管理混乱,很多环节都依赖工人的经验和责任心,缺乏标准化的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这就是1980年中国地方国营工厂的普遍现状。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改进空间和潜力。
他的目光扫过一台正在运转的C6140型普通车床,听着那有些异常的噪音,脑海中瞬间就浮现出至少三种可以优化其传动系统、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案。又看到旁边堆放的铸件毛坯,那粗糙的表面和明显的气孔砂眼,让他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这材料热处理和铸造工艺,简直是浪费资源……
这些源自未来几十年的经验和知识,如同本能一般,在他看到这些落后生产场景时,就自动开始分析、评估、寻找改进方案。
他强迫自己收回目光,低下头,跟在王大力身后,走进他们所属的第二金工车间。
车间里,一个身材不高、面色黝黑、表情严肃的中年男人正背着手站在一台机床旁,看着一个学徒操作。他穿着一身油污更重但明显更合身的工装,正是他们的带教师傅,刘国栋。
看到秦奋和王大力进来,刘国栋锐利的目光扫了过来,落在秦奋身上时,眉头明显皱了一下。
“秦奋!磨磨蹭蹭!不想干了是不是?昨天怎么跟你说的?操作规程记住了吗?再出问题,你就给我滚回家去!”刘国栋的声音不大,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周围几个学徒都缩了缩脖子。
秦奋的心头一凛。他能感受到刘国栋语气中的不满,也能从原主的记忆里找到对这位严厉师傅的畏惧。但他此刻的心境,早已不是那个十八岁的学徒。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低下头不敢作声,而是抬起头,迎着刘国栋的目光,用一种尽量显得诚恳和认真的语气说道:“刘师傅,对不起,我昨晚有点发烧,所以起晚了。我记住教训了,以后一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不再犯错!”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清晰、沉稳,没有丝毫原主惯有的怯懦和闪躲。
刘国栋似乎愣了一下,大概是没想到平日里唯唯诺诺的秦奋今天会这样回应。他盯着秦奋看了几秒钟,眼神里闪过一丝诧异,但最终只是冷哼了一声:“哼!最好是这样!赶紧干活去!把那边那堆活塞销给我打磨了,尺寸公差看清楚,要是再废料,你这个月奖金别想要了!”
“是,刘师傅!”秦奋应了一声,快步走向角落里那台简陋的砂轮机。
王大力凑过来,低声说道:“行啊奋子,敢跟刘师傅顶嘴了?不过你今天看着是有点不一样哈。”
秦奋只是笑了笑,没有解释。
他拿起一个铸铁的活塞销毛坯,入手沉甸甸的,表面粗糙。按照工艺要求,需要将其打磨到指定的尺寸和光洁度。这是一个枯燥乏味、纯粹靠手感和经验的活计,也是学徒工最常干的杂活之一。
但此刻,秦奋握着这枚小小的活塞销,心中却涌起一股奇异的感觉。
这里,就是他的新起点。
这间嘈杂、落后、充满油污的车间,就是他未来征途的第一站。
从打磨一枚小小的活塞销开始,他将用来自未来的知识和灵魂,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撬动起属于自己的工业帝国!
他的目光,越过眼前飞溅的火星,投向了窗外那片广阔而充满未知的天空。
1980年的红星农机厂,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悄然楔入。历史的河流,似乎在这一刻,微微改变了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