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方程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霜风中的琴书合璧

霜降前三日,乌衣巷的老槐树开始飘洒金箔似的落叶。任瑶抱着琴站在听风楼廊下,看张豹带着三五恶徒闯进门来,腰间玉坠撞在朱漆门槛上,发出刺耳的清响——那是她昨夜修补琴囊到子时的代价,用苏砚抄书的旧纸糊了里衬,墨香混着槐叶气息,此刻却被喧嚣碾成碎片。

“今日要听《闹五更》,“张豹斜倚在酸枝木椅上,靴底碾过地上的芙蓉花瓣,“小娘子若弹得大爷高兴,赏你十两纹银。“任瑶垂眸抚过琴弦,指尖触到新结的薄茧——这是苏砚教她按《幽兰》指法时磨出的,此刻却在商声里藏了《黍离》的哀婉。琴音方起,恶徒突然打翻炭盆,火星溅在她素纱裙上,烧出几个焦黑的洞。

“这等破琴破嗓子,也敢登台?“张豹的笑声混着浓烟,任瑶的琴弦在慌乱中崩断两根。她望着听风楼老板无奈的脸色,忽然想起苏砚说过的“君子固穷“,攥紧琴囊的手背上,还留着昨日替他誊抄《楚辞》时沾的朱砂印。

暮色漫进巷口时,任瑶蹲在苏砚的茅屋前,看他用浆糊仔细粘着她破损的琴囊。案头摆着半块硬炊饼,旁边是新磨的松烟墨,砚台里浮着片槐叶,像极了他昨夜画在她琴谱上的小楷。“城西粥棚的刘婆婆说,“苏砚忽然开口,指尖划过琴囊上的补丁,“明日起可在棚下支张桌子,你弹琴,我说书。“

霜降那日,城西粥棚的竹帘结着冰花。任瑶坐在炭炉旁,看苏砚往陶锅里添山药,白气蒸腾中,他青衿上的补丁竟比雪还亮。“今日讲《孟子・告子》,“他将温好的米酒递给她,酒盏边缘还留着她昨夜补衣时的针脚,“配娘子的《阳关三叠》,可好?“

琴音响起时,晨霜正融。任瑶故意在“劝君更尽一杯酒“处加了个吟猱,尾音拖得极长,竟与苏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顿挫合了节拍。粥棚里的老学究放下茶盏,浑浊的眼睛忽然发亮:“琴有太古意,书含君子风,妙哉!“他解下半幅宋绢,题“琴心书骨“四字相赠,绢角还留着苏砚前日替他修补古籍时的墨痕。

午后初雪飘落,任瑶的琴弦上凝着细小的冰晶。她看见苏砚在寒风中说书,袖口被磨得透亮,却仍用身体替她挡住迎面而来的风雪。当他讲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时,任瑶忽然觉得,这飘雪的粥棚,竟比听风楼的雕梁画栋更温暖。

黄昏收摊时,老学究的宋绢已被雪水洇湿一角。苏砚小心地将它夹进《乐记》,忽然发现任瑶在绢背画了幅小像:青衿少年执卷,素衣女子抚琴,脚下是落满雪的青石板路,远处飘着粥棚的炊烟。“昨日看你冻得发抖,“她低头拨弄琴弦,冰晶落在炭炉上发出“滋滋“声,“便想着...便想着画下来。“

雪愈下愈大,两人抱着琴谱往茅屋走。苏砚忽然停住脚步,解下自己的襕衫披在任瑶肩上,自己只着单衣在风雪中前行。“别冻着了琴,“他笑着,呵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成霜,“明日还要弹给粥客们听呢。“任瑶望着他单薄的背影,忽然想起《诗经》里的“与子同袍“,原来最动人的誓言,从来不是山盟海誓,而是风雪中递来的半件衣衫。

深夜,茅屋的火塘烧得噼啪作响。任瑶借着火光修补苏砚的袖口,看他伏在案头整理白天得来的打赏——几文铜钱和半块腊肉,却被他仔细地收进陶罐。“等攒够了钱,“他忽然抬头,眼中映着跳动的火焰,“便去买床新棉被,省得你夜里咳嗽。“

任瑶低头咬住线头,不让他看见自己发红的眼眶。窗外的雪光映在琴囊上,那个用旧书页拼成的瘦竹图案,在火光中竟渐渐模糊,化作苏砚替她挡下炭火时的身影。她忽然明白,这世间最珍贵的琴谱,从来不是刻在玉版上的古调,而是眼前人眼中的星光,是风雪中相倚的温度,是贫寒岁月里,琴心与书骨的合璧。

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当两人推开柴门时,发现粥棚的竹帘上结满了冰花,在初升的阳光下,像极了任瑶琴谱上的泛音标记。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老学究的那幅“琴心书骨“绢画,此刻正挂在城中最大的书院里,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的惊叹——原来这世间最动人的风雅,从来不在华堂之上,而在这小小的粥棚里,在琴音与书声的和鸣中,在两个灵魂的相互守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