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现言
  • 短篇
  • 青春
  • 幻言
  • 仙侠
  • 医学
  • 中医
  • 医药教材
  • 药学
  • 妇产科学
  • 基础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预防医学
  • 工具书
  • 临床理论
  • 医疗器械
  • 综合
  • 儿科学
  • 外科学
  • 医技学
  • 护理学
  • 医药考试
  • 医院管理
  • 会员

    黄帝内经(第一卷)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29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5.3万字
    14.4万人气
  • 会员

    素女经

    《素女经》,相传为清代叶德辉著,成书年代当在宋代之前。书共1卷。主要记叙了阴阳交合之道、阴阳交合之法以及五常、五征、五欲、十动、四至、九气、九法、七损、八益等房中保健方面的内容。对现代医学来说,内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6888字
    11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说什么(珍藏版套装)

    《黄帝内经说什么》系列丛书涵盖书目:《黄帝内经·四气调神》《黄帝内经·上古天真》《黄帝内经·天年》《黄帝内经·异法方宜》《黄帝内经·金匮真言》。本系列丛书采用对话方式,徐文兵、梁冬对话谈笑之间,告诉您活得好,活得长,心想事成的智慧和方法。其中《四气调神》是教我们如何有效吸取四季及身边各种环境中的正能量,让自己活得强大、圆满;《上古天真》是讲男人、女人一生每七年、八年间如何做快乐之人的智慧。告诉我们
    中医77万字
    10.2万人气
  • 会员

    太阳与中医

    以太阳历为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故此太阳历具有中医文化的基础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规定性与无限循环性。太阳历最根本的两个节令是冬至夏至,阴阳就是这里抽象出来的。不认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玄学;认识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精美精确的太阳法则。本书以两种太阳历为依据,重新解读中医文化,解答中医难题,医治西医不能医治的疑难病。
    中医36万字
    9.4万人气
  • 会员

    本草纲目(第一卷)

    《本草纲目》所述内容实用,涉及知识广博,不仅对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疗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现代医学、现代饮食学、现代养生学、现代保健品的开发,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本书在参考了多种版本的《本草纲目》基础上,以面向大众、经济实用为目的,以尽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为前提,并适当地删去了一些怪异难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学性的医方,以利于读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饮食养疗的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参照
    中医5.1万字
    8.9万人气
  • 会员

    中医诊断学讲堂实录

    近年来,《中医诊断学》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思维的缺失,中医学整体、动态的诊断理论与方法被机械、静止的还原分析的方法所取代,正因如此,李老师立足中医辨证思维规律,强调整体观念对四诊和辨证的指导,能够保证本书"是中医诊断学"而非"像中医诊断学"。
    中医41.1万字
    8.5万人气
  • 会员

    中医入门到精通

    本书以祖师九代家传临证治病经验为基础,以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核心,以疾病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气血失调,阴阳盛衰病变规律为重点,全面系统阐述了师承中医应掌握的入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临床认知、判断、决策、验证,熟练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诊治规律。
    中医71.6万字
    8.5万人气
  • 会员

    翁维良活血化瘀十二法

    翁维良继承郭士魁老中医活血化瘀的思想体系,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学术特色,丰富了血瘀证的内涵,认为“百病多瘀”、“老年多瘀”、“久病多瘀”、“怪病多瘀”,擅从血瘀论治。同时亦主张化瘀不单活血,当知常达变,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活血化瘀十二法”,包括益气活血、养阴活血、温阳活血、补血活血、理气活血、清热活血、祛痰活血、凉血活血、祛风活血、利水活血、软坚活血、通下活血等十二个治法
    中医24.2万字
    7.8万人气
  • 会员

    中药亲试记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期,即“药物篇”。《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中药亲试记》乃张锡纯毕生药物研究与临证经验的总结。尤其可贵的是,对于很多药物,张锡纯坚持亲身试药甚至亲口尝药,“故欲审定药性,须一一自家亲尝;或临证时检对证之药但以一味投之,以观其效力”。“皆几
    中医13.9万字
    7.8万人气
  • 会员

    白文译注《四圣心源》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著述颇丰.其所著《四圣心源》一书是一部中医理论及临床价值都比较高的一部中医古籍,深受中医专业人士及广大中医爱好者的欢迎。白话解形式,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和理解。
    中医17.7万字
    7.7万人气
  • 会员

    中医入门公开课:名师讲授从零开始学懂中医

    本书共分4篇60章,涵盖中医入门基础学、诊法辨证学、本草方剂学、疾病证治学等内容,对中医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和临床常见疾病的中医辨治作了通俗易懂的介绍,并附有《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等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中医87万字
    7.7万人气
  • 会员

    难经本义

    《难经本义》,出版于1366年,元代滑寿所著。滑寿,字伯仁,又号樱宁生,元代著名医家,著有《十四经发挥》、《读素问钞》、《难经本义》等。全书2卷。分别对脏腑脉法、经络腧穴以及病机、诊断和治疗,都加以辩论考证,并有作者的见解,作为评断。(本书在我社电子书出版范围之内)
    中医4.5万字
    7.6万人气
  • 会员

    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为东汉张机(张仲景)所著。约成书于三世纪初,原为《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一度散佚。全书3卷,共25篇,载病64种,列方262首。提出了治未病以防疾病传变的原则,然后对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疾病分类、治疗总则等进行逐一论述。
    中医3.7万字
    7.4万人气
  • 会员

    霹雳大医:李可

    本书首次对李可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方药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既有学术经验的归纳总结,又有问题不足的探讨分析,这点尤为可贵。全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晓畅,体现了作者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文字功底。
    中医18.9万字
    7.4万人气
  • 会员

    孙思邈与千金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孙思邈与》介绍了孙思邈与《千金方》的有关内容。《孙思邈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中医2.8万字
    7.3万人气
  • 会员

    彩色图解《千金方》(新版)

    《千金方》全称《备急千金要方》,也称《千金要方》,系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本医学巨作,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所著的这部巨作,是集唐代及以前的诊治经验之大成,也是孙思邈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对临床经验的总结,书中不仅有他自己的诊疗经验,也汲取了百家之长,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可谓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原著按照妇、幼、五官、内、外等科室进行分别介绍
    中医36.2万字
    7.2万人气
  • 会员

    任之堂临床中药心悟1

    本书为任之堂主人余浩的临床中药学讲稿。所谓“精通单味药,用药如有神”,书中详细讲解了临床常用的百种中药,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旁征博引,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入微,将中医理论精髓、临床用药心法、辨证论治思维有机融为一体。全书以口语的形式娓娓道来,既有对中医经典、中药理论的真知灼见,也有对象思维、道医理论的深入思考,既有精彩的医案,也有独
    中医19.3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中医男科诊疗精要

    《中医男科诊疗精要》一书系统介绍了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遗精、早泄、不射精症、弱精子症、慢性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等20种常见的男科疾病诊疗精要。病证的介绍主要是采用以西医病名为主结合中医病名辨证的编写体例。每一病证的论述首先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该病证的概念加以介绍,然后从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摄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此外,还介绍了中医男科常用中药与方剂。本书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旨在帮助广
    中医7.1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第二卷)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5.5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任之堂临床中药心悟2

    本书为任之堂主人余浩的临床中药学讲稿。所谓“精通单味药,用药如有神”,书中详细讲解了临床常用的百种中药,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旁征博引,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入微,将中医理论精髓、临床用药心法、辨证论治思维有机融为一体。全书以口语的形式娓娓道来,既有对中医经典、中药理论的真知灼见,也有对象思维、道医理论的深入思考,既有精彩的医案,也有独
    中医14.2万字
    6.8万人气
上一页1/133下一页
客户端 | 触屏版 | 帮助 | 反馈 | 举报
达人推广合作:https://kol.yuewen.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B2-20090028
沪ICP备14016804号-3

客服电话(24小时):010-5935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