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传榘中医课徒录
熊传榘更新时间:2025-04-29 18:05:00
最新章节:第二节 诗词习作开会员,本书8折购 >
熊传榘先生从一名初中学历的乡村医生成长为中医学博士、患者心中的名老中医,经历了数十载的艰辛探索,而今已年逾古稀,回顾当年师从以雷雨田先生为代表的基层医生和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夏度衡、张珍玉先生的求学路程和自己长期的医疗实践,认真总结先师所传和个人所验,化为十余万文字,以教育门人,也奉献社会。本书分医程闻见、病证方药、治验举隅、医学散论等部分,字里行间反映出熊传榘先生热爱中医、践行中医的的专注态度和身处逆境不退缩,“位卑未敢忘忧民”的拼搏精神,而其中的硕果——独特的学术见解、明晰的辨证思路、翔实的理法方药也有助于读者的精进。
品牌:人卫社
上架时间:2022-06-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卫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熊传榘中医课徒录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二节 诗词习作
- 第一节 散文习作
- 第五章 诗文记学
- 第五节 脑髓浅说
- 第四节 五脏概念三层浅说
- 第三节 人体管道系统功能与中医脏象功能的相关性
- 第二节 治则三要“逐、散、扶”
- 第一节 审证论治六要浅说
- 第四章 医学散论
- 第十二节 皮肤病病案
熊传榘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历代名家脾胃病医论医案集萃
本书是一部整理与研究历代名家关于脾胃病理论发展与临证经验的专著,主要包括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便秘等脾胃系统疾病的经典医论及名医医案。梳理古今医家对脾胃病的发展源流,探讨历代名家对各疾病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的突出贡献与继承创新,阐释脾胃病的证治规律,深入研究脾脏象的内涵及外延,为国内外对脾胃病因机证治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国内外脾胃病临证治疗提供指导。书稿质量良好,体例清晰,内医学18.7万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为元代名医危亦林撰。本次整理,以元至正五年(1345)陈志初刻本为底本校勘而成。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本书是一部临床医学方书,是作者汇集古今名方屡试有验者,结合五世家传及个人医疗经验编著而成,书中介绍了2500余首方剂,按当时太医院规定的十三科之目,分为内、儿、风、妇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镞、疮医学38.2万字五运六气论析
本书以《黄帝内经》运气理论为核心,对运气的主要理论作了深入地阐述,是一部弘扬中医传统尖端理论的珍贵文献,学术价值甚高。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五运六气思想再解读;第二章为五运六气理论再研究;第三章为五运六气与温疫再解析;第四章为五运六气与古代医家医学思想再探析;第五章为五运六气与明清时期温疫防治再挖掘;第六章为基于五运六气的地域气候与疾病相关性研究。本书适用于中医理论工作者,中医院校研究生,中医爱好医学16万字- 会员
《内经》脾胃理论新运用
全国名中医何晓晖教授坚持几十年学《内经》,悟《内经》,用《内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脾胃病学术思想与治疗经验。他深入挖掘《内经》脾胃理论,并加以研究、诠释、发挥和运用,形成了“胃质学说”、“肠质学说”、“脾主运化八环节”、“脾藏营”、“胃主五窍”等新学说,他依据《内经》“以平为期”“顺而已”“一曰治神”“以时治之”等治疗思想,构建了“脾胃病治疗衡法”、“顺性而治”“治胃先治神”“辨时论治”等治则治法医学31.9万字 中医药临床循证决策证据
《中医药临床循证决策证据》以循证医学理论为依托,围绕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通过定期的、大量的、完善的中医药相关文献检索、收集、评估,并经专家仔细的评估、整理和释义,用高度概括的方式和统一的格式,提供最好的、临床实践需要的、及时更新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并以简明有效、通俗易懂的方式提供给医生、决策者。本书编撰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方式,它以西医学的病种为纲,选择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14个病种,系统、全面医学14.1万字神农本草经临证发微
本书首先对《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积极意义与存在不足之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全面的评价,继而选出该书所载78种现今临床常用药物,根据原书三品分类法依次而下。每药内容除收录《神农本草经》原文外,并将后世医家及有关文献对其基原、性味、功效、主治病证的认识进行了诠释。最后介绍了作者临床应用该药治疗相关病证的配伍组方、疗效结果以及粗浅体验。本次整理再版,增补了叶显纯先生遗留的部分“《神农本草经选读》讲医学23.9万字金石本草医案精编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金石本草篇,包括了230种药物,按照金、玉、石、卤的顺序排列,其中收录于药典者19种、收录于地方标准者54种,收录于其他著作者157种。每种药物从来源、始载、异名、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成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附注等12个方面进行描述。第二部分是金石医案篇,包括了77种药物,也是按照金、玉、石、卤的顺序排列,共涉及217位古代医家,296种病证,医学52.4万字注解傷寒論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中医药学传承和创新的主要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传承的第一步必须是熟读中医古籍,奠定扎实的基础。《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为中医相关人员所必备。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是流行最广的版本,本次影印选用明代赵开美复刻宋本《伤寒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作为底本,力图全真还原古本概貌(附必要的勘误),可作为学习医学1777字“方-证要素对应”组方原则与实践
“方-证要素对应”组方原则,是以病机为靶向的中医临床组方原则,其核心是强调方剂要素(方剂配伍单元)与证候要素(病机单元)的链式关系。本书共四章。第一章论述“方-证要素对应”组方原则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应用范围,以及经方“五脏五味补泻”方剂要素提取等,并从选方原则、组方原则、优化原则三个方面阐述了“方证对应”“方-证要素对应”与“君臣佐使”之间的关系。第二、三章为经方“方-证要素”解析,逐一解析《医学27.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