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任何一个单位,不论机关、企业还是学校,它们的总能力都是由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两大方面构成的,缺一不可。技术能力包括人员文化技术水平和使用设备的水平,管理能力包括人员管理经验成熟程度与采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程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需要大量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岗位主要趋向于企业的基层一线,其二是岗位技能必须掌握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相应的管理技能,其三是今后的岗位群分布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过程。据此,学生在学习掌握了本行业的专业技能后,必须掌握相应的企业管理理论、方法与技能,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本书从企业中的一线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岗位需求出发,把管理活动与技术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实用的企业管理教材。
教育部提出的“就业导向,服务经济,产学结合”模式,将是各类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工作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将是课程改革的趋势。职业院校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将学校所学的技能和就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零距离结合。目前,企业管理方面的教材较多,大多数教材侧重于理论性、战略性,其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弱。实践指导性方面的教材稀缺,加上大部分院校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训基地较少,而提供的实训基地也难以满足企业管理课程实践的要求,学生缺乏对企业管理知识、技能的感性认识。面对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的学生,其岗位定位应是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本书力求适应岗位能力的需要,紧扣职教理念,突出管理知识与方法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紧贴岗位群,但又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职业院校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
教材内容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为主线,通过管理与企业认知、企业经营管理原理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原理、理念和方法;按照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技术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生产、企业基层(车间、班组)管理实践等管理活动,将管理原理、理念和方法具体地运用其中;用案例教学、企业模拟训练(BEST)等方法,使学生学会管理理论、方法的应用与操作,逐步形成和提高管理能力,胜任岗位工作。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会计、金融以及理工类各专业的企业管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各类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它会帮助各类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各自的目标。
本书的编写特色:(1)内容设计的实用性。本书完全按照企业基层管理与技术人员的职业岗位需要设计内容,全书纵横有度。从认知企业管理到掌握基本管理原理,从管理原理、方法应用实务到基层管理岗位要求进行整体规划。每一章内容又从教学导航、案例引入、知识理解要点、基层岗位方法应用到以学生、情景、体验为中心的模拟训练,系统地将知识要点、岗位应用与训练、能力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每节内容都从岗位活动出发,突出实践性,为岗位目标服务。
(2)教学过程的仿真性。本书按照职业岗位技能对管理的要求,以企业的技术人员从最基层的管理岗位(班组长)做起,逐步地成长为企业中层管理者(车间主任)为主线,结合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编制了贯穿全书的一个高职学生(华仔)从技术人员成长为一个管理者的背景案例。在每一章里,都引入企业模拟BEST(Business Events Simulation Test)训练(管理者的一天),将学员在本章应该具备、掌握的管理知识、技能、方法等与企业管理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与问题结合起来,采用情景设计的方法,在“真实”的背景下,逐步加以解决,并对每个学员进行考核,使教材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通过有趣的故事、活动和练习,寓教于乐,使学习、培训变得轻松。
(3)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内容安排上注重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最新知识与方法,如 5S 管理、MRP、TMP、BEST 训练、网络计划技术、价值工程等先进的管理工具与方法,使教材具有前瞻性与新颖性。
(4)内容表现的简洁性。教材文字简洁,通俗易懂。为了使学员更直观地认识到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关系,本书设置了“职业导航”;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与学员实现教学目标,教材在每章都设置了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考等内容的“教学导航”;为了使学员掌握岗位知识、技能要点,本书在每一节里都提供了“知识分布网络”;为了帮助学员实现教学目标,教材在每一章的最后均安排了“知识梳理和总结”;为了鼓励大家主动学习,在每章结束时,学员还可以将自己的收获与目标差距,提炼为“成长日记”,以完全吸收所学知识与技能。
本书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副院长冯开红副教授和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吴亚平高级咨询师编著。作者集多年来的教学与企业管理及咨询经验编纂成册,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得到了专家学者及编者所在单位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教学课件,请有此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再进行下载,有问题时请在网站留言板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E-mail:hxedu@phei.com.cn)。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