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2015~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防范外资过度控制的思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共中央于2010年10月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随着与国际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外商直接投资(FDI)也越来越影响中国技术引进的结构和数量。外资不仅仅是一个资金的概念,它还是技术、品牌、标准、经营管理、全球生产经营和销售网络、信息和现代服务的载体。当代新技术革命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了世界性产业结构重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制造业中某些国际化程度高的产业部门率先成为国际化产业,包括非电气机械和运输设备等。这些产业由跨国公司控制,通过采用资本输出的方法,主导着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011年3月20日表示,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应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他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不仅不排斥外资,相反,需要发挥外资更加积极的作用。”外资在给投资方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着推动作用。追求双赢固然是我们的目标,但若不根据国内各产业发展的状况,盲目地引进外资也会削弱中国相关产业的控制力,进而对产业安全造成威胁。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加深与拓展而不断变化,孕育着新的突破,技术融合趋势进一步加深。这种趋势和变化,都在催生新的投资需求,如何利用好外资以及加大内资的投资力度,必须建立引进外资的国家产业安全管理与预警机制。应在保持吸收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调整和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善吸收外资综合环境。尤其是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已经确定的利用外资的重点产品和地区等目标,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避免外资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领域,引导外资投资技术含量高、节能降耗和环境友好的产品,并加大鼓励外资实质性转让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政策,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严格限制外商投资“两高一资”和房地产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产业控制理论是研究产业控制力的产业安全理论,它主要研究外资(FDI)通过对股权、技术、投资、经营权、决策权的控制,而对东道国的产业安全产生的影响及东道国的应对措施。一般认为,产业发展偏离安全状态的因素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包括外国投资、外国商品倾销、国外反倾销、金融全球化、科技进步等,内部因素则主要是制度环境、产业周期波动等。通过借鉴国际上的相关经验以及联系中国国内的实际准确地反映中国国内某些行业的产业安全状况,一旦发现经济运行的参数偏离“标准值”或接近“危险值”,就应及时提出预警,以备国家政府及相关调控部门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另外,注重深化企业机制和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其总体技术水平,尤其是消化吸收外资技术的能力和与其配套衔接能力,创造良好的有利于外资技术溢出的微观基础,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跨国公司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拥有一批大型的、先进的、在国内具有支柱地位、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稳定份额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性大企业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抓住全球跨国并购加快发展给中国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吸收外资方式带来的机遇,防范垄断并购和恶意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创造条件积极利用外资促进自主创新。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在引进的基础上做好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鼓励研发合作,扩大技术溢出效应。由于新的全球化格局仍会继续深入发展,重化工业不仅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继续鼓励扩大外资流入所获得的利益,将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

外商直接投资的早期阶段,对中国制造业的投入主要分布在加工工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深加工工业。外商对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投资比重的上升,将对这些技术水平、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较低的产业以及其中的民族工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但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包括多数民族工业在内的整个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另外,外商对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投资比重的上升和对一般性加工工业投资比重的下降,符合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要求,会对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起明显的推动作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需要掌握好以下几条主线。

一是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投入。统一引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建立专门的消化创新基金。要运用财税、信贷等经济杠杆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二是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引进。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应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可行性论证,并制定详细的消化吸收规划。

三是注重对软件技术、关键技术的引进。要实现从重视引进硬件技术向主要引进软件、专利、图纸、工艺及关键技术转变。

四是对各种引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从集成创新的角度考虑,统筹安排,分散引进,突出重点。要做好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单项技术系统集成、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技术系统集成、相关学科系统集成等,以有效消化、吸收引进技术。

五是采用国际并购方式引进技术。跟踪相关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及企业重组信息,以获取核心技术。企业的核心能力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管理能力都能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