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合诊治肝胆胰外科疑难病例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8 肝脏FNH

要点: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普美显增强MRI对其灵敏性及特异性较强,可作为术前首选显像技术。其手术指征尚存争议,外科医师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一、病例简介

肝胆胰外科医师(主管医师):

患者女性,25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1个月余”入院。当地B超提示肝脏高回声结节,大小约4.1cm×3.3cm。否认乙肝病史及家族性恶性肿瘤病史。查体未提示明显异常。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肝炎标记物均阴性。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提示肝Ⅷ段肿块,考虑FN H。

二、鉴别诊断

肝胆胰外科医师:

患者年轻女性,未婚,无临床不适主诉,无乙肝病史,否认避孕药物使用记录,查血提示AFP、CEA、CA19-9等肿瘤标记物均在正常范围。此次影像学提示肝Ⅷ段肿块,性质不明。常见肝脏占位包括良性病变,如肝血管瘤、肝腺瘤、肝脏FN H,以及恶性病变,如肝癌、肝转移癌以及相对少见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确定肿瘤性质,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外科干预,这是外科医师术前最关注的问题。

超声科医师:

超声提示肝Ⅷ段偏高回声结节,大小约4.1cm×3.3cm,紧贴门静脉右前右后支,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CDFI提示肿块中央高速低阻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提示肿块动脉期7s开始增强,呈中心向四周增强,20s达到等增强,门脉期与延迟期未见明显消退。这些特征均提示该肿块首先考虑FN H。当然,超声检查主要适用于肿瘤的初步筛查,在定位及精确判断脉管侵犯程度上尚有不足,CT及MRI检查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放射科医师:

患者腹部CT(图1)提示肝Ⅷ段3.8cm×3.4cm×3.0cm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下降,肝实质期呈稍高密度,肿块中央可见条状低密度影。肝脏MRI增强扫描(普美显对比剂)(图2)提示肝Ⅷ段3.8cm×3.4cm×3.0cm等T1、等T2肿块,肿块中心见条状长T1、长T2信号,肿块边缘清晰;增强后病灶各期均明显强化,中心不强化;肝细胞期(延迟20min),病灶与周围肝实质信号相仿,提示病灶摄取对比剂。综上所述,目前影像学考虑该肿块为FN H。

图1 术前肝脏CT增强检查示肝脏Ⅷ段见一极富血供肿块,直径约3.5cm;动脉期见中心供血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主体呈等密度,中心见星状低密度影。因此,首先考虑局灶性结节增生

图2 术前肝脏MRI增强检查示肝脏Ⅷ段极富血供肿块,延迟期似见中心瘢痕影,局灶性结节增生首先考虑,建议普美显检查排除其他(如PEcoma)

FN H典型的CT表现为:平扫期低密度肿块,动脉期呈迅速均匀增强的多血管肿块,具有“快进”特点,而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密度肿块,造影剂较肝癌退出慢,较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快;中央瘢痕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低密度,而在延迟期强化,部分病例无中心瘢痕。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是FN H最重要的特征,有此表现的病例约占9%~60%。MRI是诊断FNH最有用的方法,可诊断≤3.5 cm的小病灶。平扫时病灶为单发类圆形团块状,在T1加权像上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病变中央或偏心有“星状”瘢痕是其特征性表现,此瘢痕在T1加权像上为相对病灶的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相对病灶的高信号。强化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病灶与肝实质等强化,而瘢痕逐渐强化。其中,瘢痕延迟强化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诊断FN H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肝脏特异性对比剂普美显可以从组织学水平反映病灶的性质,良性肿瘤FN H中含有正常吞噬功能的肝脏细胞,增强扫描肝细胞特异性期表现出特异性的稍高或等信号,而HCC肝脏细胞的正常吞噬功能受到损伤,病灶区域对普美显的摄取率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肝脏组织,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对照。利用普美显行MRI增强扫描(图3),动态期结合肝胆期能显著提高病灶的显示情况,特别是肝胆期对比剂的摄取和排泄情况能较准确反映病理改变,能极大提高FN H和HCC间的鉴别诊断能力,有望成为肝内肿瘤病变诊断的首选显像技术[1]

图3 术前肝脏MRI普美显增强检查示肝脏Ⅷ段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明确,肿瘤在肝胆期呈高摄取改变,内见星状低信号区

三、初步诊断

肝脏占位,首先考虑FN H。

四、诊治计划

肝胆胰外科医师:

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FN H。追问病史,患者每年定期体检,1年前体检未发现肝脏占位。今年体检发现肝内病灶,术前影像学考虑FN H。国际上对于FN H手术干预指征尚存在争议。该病无恶变倾向,诊断明确且无症状的FN H,可密切观察病变变化,但病灶一旦出现迅速增生或破裂出血,可诱发不良反应。因此,如病灶增大明显或与AFP阴性肝细胞癌不能鉴别时,可行手术切除。若有手术禁忌证或无法切除者,可行肝动脉栓塞治疗[2]。该患者肿块在1年内发现,且增长较快,目前直径已达4 cm,有手术干预指征,可行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3]。该肿块紧贴门静脉右前右后支,手术难度较大,术中需精细操作,避免损伤门静脉,减少出血。

五、诊治经过

肝胆胰外科医师(主管医师):

我们为患者行腹腔镜下肝肿块切除术。术中经B超定位确定肿块位置,并将肿块完整切除,未损伤门静脉右前右后支。术后常规病理提示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未见肿瘤及炎症性改变。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未发生明显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检查提示肝脏无新发病灶。目前门诊常规随访。

六、总结

肝胆胰外科医师:

FN H为肝内仅次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第2大常见良性肿瘤样病变,发病率约为0.6%~3.0%,好发于青年女性,表现为肝脏内界限分明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5 cm。在结节切面中有特征性的中央性星型瘢痕,内含增生的小胆管和肝动脉,但无门静脉。目前认为,FN H是肝细胞对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的一种增生性反应,由正常肝细胞异常排列形成;内可有小胆管,但不与大胆管相通;有库普弗(Kupffer)细胞,但常没有功能。FNH无特异性临床表现,80%~90%的FNH无临床症状,10%~20%病人有类似于肝占位病变的表现。生长于肝门区的肿块可机械性压迫门脉血管出现门静脉高压,还有压迫肝静脉引起肝静脉梗阻的报道,位于肝脏表面者可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FNH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良好,其术前鉴别诊断主要是AFP阴性肝癌和肝细胞腺瘤。但FNH临床诊断较困难,穿刺活检致出血的危险性较大,且常致组织学检查误诊,故不能常规作为FNH的诊断手段,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七、最终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参考文献

[1]Roux M, Pigneur F, Calderaro J, et al.Differentiation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rom hepatocellular adenoma:Role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adobenatedimeglumine-enhanced hepatobiliary phase MRI.J Magn Reson Imaging,2015,42(5):1249—1258.

[2]Alomari A, Dubois J.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of vascular malformations.Tech Vase Interv Radiol,2011,14:22—31.

[3]Chen YX, Xiu DR, Yuan CH, et al.Pure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for malignant liver tumor:Anatomic resection versus nonanatomic resection.Chin Med J(Engl),2016, 129(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