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银行:未来银行服务新模式(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服务业在改造升级,新兴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兴起。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高端服务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探讨未来银行发展趋势以前,首先需要探讨未来服务业面临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智慧银行诞生的真正起源。

一、ICT及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兴现代服务业兴起

传统的服务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现代服务业则具有高知识、高技术性、动态性、高附加值及产业集群等特征(孙永波、付广旭,2016)。除此之外,现代服务业还呈现出两种新的特征:一方面,生产和消费打通。每个人都变成了产消者(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美国经济社会理论家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指出:在过去10年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亿万消费者转变为互联网“产消者”(消费自己生产的商品)。比如,运用3D(三维)打印技术生产自己需要的商品,建立大型开放式虚拟网络课程,等等。这些产品或服务虽然前期生产成本比较高,但如果按照指数曲线增长趋势,则未来生产的边际成本将几乎为零,可以近乎免费地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制造和服务打通。目前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相向发展成为新的产业特征,彼此融合与互动发展是大势所趋。在此趋势下,融合而成的新兴产业所产生的增值服务将呈现叠加效应,利润空间和增长潜力更加广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并呈现“工业服务化、服务产品化”的特征。

二、新兴现代服务业市场的“核爆点”即将来临

近年来,新兴服务业市场日趋成熟。以前该市场主要是小众市场,并未获得市场的关注,但目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大众市场。一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带动下,技术的外溢效应进一步扩大。早在2015年3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目前,“互联网+”概念已经逐渐从金融行业衍生到其他各类行业。比如,法宝网将互联网和法律进行了融合,建立了国内首个第三方法律服务平台。它基于通讯及网络技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解决国内传统法律服务行业当事人找律师难,律师找用户难、律师费用高昂等问题。以B2B2C的商业模式为通讯运营商、银行、保险、航空、电商等领域的会员提供法律相关的服务。在这种新模式下,该平台大幅度降低了法律服务的行业门槛,每年能为1.18亿中国人提供法律服务,并使未来公共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二是在技术演进的趋势下,企业服务的技术成本和交易成本将大大降低。如果再配上制度创新,则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将使新兴服务业市场的核爆点即将到来。这些新兴服务业将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获得新的盈利空间和增长空间。目前,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虽然在技术的推动下,实现快速发展,但之所以没有发生核爆,关键是由于制度创新没有跟上,导致一系列的违法违规案件出现,阻碍了行业的发展空间。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服务将更加关注人性,服务的本质将更加突出。未来,企业提供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服务。三是新兴服务业市场的核爆点来临以后,企业更多的是需要利用信息的对称性挣钱。以前,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企业通常是利用信息的非对称挣钱,但新兴服务业市场的核爆点来临以后,企业更多的是需要利用信息的对称性挣钱。一方面,随着政府对市场信息的治理和整顿,信息将更加真实和规范,包含的价值更高。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企业获取客户信息的渠道和成本大大降低,信息爆炸的时代即将来临。另一方面,客户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可选择的产品也日益丰富。只有准确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人工智能对高端服务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对服务业带来巨大挑战,智能化将逐渐成为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一是人工智能大幅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使传统昂贵服务开始逐渐向普通大众进行开放。以智能投顾为例,2012年到2014年,美国智能投顾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从几乎为零快速增加到140亿美元。而且,据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 T. Kearney)预测,到2020年,资产管理规模将超过2.2万亿美元。近期,高盛投资1500万美元以支持金融数据服务商Kensho正在进行的数据平台开发计划。该平台可以快速、大量地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并且能够实时回答投资者所提出的复杂金融问题。此前,这些专业知识仅仅只有一些顶尖的对冲基金和银行等机构能够使用这些专业知识赚取大量利润,但该平台想要将金融市场的一些专业知识交到大众手中,向普通大众开放。一旦该公司的产品研发成功,它将撼动整个金融分析行业,就像当初谷歌给搜索引擎领域所带来的冲击一样。二是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将大大提升。未来,人类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做更多复杂的工作。2016年3月,Google旗下的DeepMind公司运用深度学习开发出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并在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中以4:1获胜。随后,AlphaGo在2016年底化身神秘网络棋手“围棋上帝”和Master,在两个围棋在线平台连续战胜数十位中日韩围棋高手,获得全胜。AlphaGo的胜利,点燃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多年以来的期待,精准理疗、在线教育等领域可以通过移植AlphaGo的方法,迅速发展出对生活有用的应用,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到2025年,预计将有25%的工作由人工智能所取代。目前,支付宝推出的“芝麻信用评分”也是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对个人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分。该模型结合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客观呈现个人信用状况的综合评分。当分数达到一定标准时,个人便可以享受各种信用借贷、免押服务、实名社交服务等。

四、中国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的蜕变

一方面,从国际上看,伴随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FinTech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对全球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这些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金融科技公司正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的效率,撼动着传统金融业的根基。一是从投资规模来看,大量的资金正在快速流入金融科技领域。2016年,麦肯锡研究报告称,2015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获得的资金投入超过191亿美元,是2011年的近8倍;有超过2000家金融科技公司正利用新兴技术进入银行的传统领域,并建立了新的业务模式。二是从资金分布的领域来看,据花旗银行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如图1-1所示,全球投入FinTech领域的资金大约73%投向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10%的资金投向资产管理业务,10%的资金投向保险业务,4%的资金投向投资银行业务,3%的资金投向大型公司业务。其中,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的利润占比达到46%(见图1-2)。比如,Lending Club专注于P2P贷款,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累计撮合了190亿美元的贷款,却没有一家网点;Wealthfront专注于自动化个人资产配置,为追求低成本便捷性的客户提供个人理财服务,截至2016年2月,其管理资产规模近30亿美元;Square专注于移动支付,为中小企业、个体零售商提供低成本的支付解决方案,2015年第四季度单季度交易额就达到102亿美元。

图1-1 全球FinTech领域的投资资金配置

图1-2 全球银行按部门利润分布

面对上述趋势,全球商业银行业开始纷纷研究FinTech概念,探讨应对的策略。花旗银行的研究报告(2016)指出,传统银行业正在快速接近“自动化拐点”。在2015—2025年间,银行业将出现30%的裁员,从业人数将比危机之前的高点低40%~50%。巴克莱前CEO Antony Jenkins也认为,面对金融科技的挑战,银行业将出现50%的裁员。

另一方面,从中国银行业来看,面对上述冲击,中国银行业也不能置之度外,并且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正受到巨大挑战。以前,中国经济是投资驱动型,银行业的盈利模式是重抵押、重资产,喜欢平台和房地产,对企业现金流、盈利性和成长性重视不够,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不高。在经济上行期,由于企业盈利能力增加,房地产等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增加,银行的抵押品盈利模式能够实现正向循环。但在经济下行期,由于实体经济困难,资产价格面临下跌的风险,传统的抵押品盈利模式可能会产生负向循环,加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此外,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传统盈利模式也不足以顺应负利率时代,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趋势。目前,“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等一大批新兴现代服务企业快速兴起。这类企业大多数属于轻资产型企业,没有大量可质押的资产,对商业银行更关注企业安全性、稳定性、抵押品,不注重企业现金流、盈利性和成长性的传统盈利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在新的趋势面前,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商业银行必须开始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特别是要加大对新兴技术的运用。未来,金融发展的目标是要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平等地享受到金融的服务。但目前面临两大核心难题:一是服务成本高,有效覆盖难;二是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顺应这一趋势,通过加大对技术的运用,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提升金融的覆盖率、可获得性,使以往没有办法服务的人群有机会获得服务。这既是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也是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路。

五、智能化是未来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服务业智能化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也在向这个方向进行尝试,并开始加大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产品、服务、渠道、管理等领域,智能化都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发展趋势,各类以智能化为突出特征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比较典型的是近期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在加快建设智慧网点,运用了大量的智能化设备。实际上,智慧网点不是智能机具的简单堆积,而是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流程优化的系统化实施方案,更需要跟中台和后台系统进行无缝衔接。此外,部分金融机构还在网络贷款、智能投资顾问、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都开展了积极探索,在网络贷款等部分领域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金融产品、服务渠道、服务方式、风险管理、授信融资、投资决策等领域,促进商业银行实施新一轮的重大变革。人工智能在前端可以用于服务客户,在中台可以对授信管理、金融交易、绩效分析等方面提供集约化的决策支撑,在后台可用于风险防控和动态监测。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将显著改变金融行业的现有格局,使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化、定制化与智能化。例如,美国智能投顾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快速识别、筛选用户的功能,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用户界面,进而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创新型的金融理财产品组合和相关增值服务,能够切实提高客户满意度。

我们认为,按照现有趋势,智慧银行将是未来银行实现智能模式的必经之路。通过运用ICT等新兴技术和智慧技术,中国银行业还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引领下一个行业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