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与出游决策:以北京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游客感知理论,探讨不同类型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以北京市16个旅游著名景区(点)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各类型景区游客的不同偏好,提出适合各类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本书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全书研究框架安排如下(见图1-4)。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明问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的选取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感知相关文献的查阅、搜集、梳理及评价,了解其研究历程和现状,揭示其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为完善游客感知研究和开展后续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此,本章将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对游客感知的定义进行总结和整理;二是对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包括基于游客自身的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因素、游客情绪因素和基于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因素、管理方式因素、气候因素、大型节事活动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特色因素等;三是对游客感知评价进行梳理,主要包括游客感知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范式和评价领域四个方面;四是对游客感知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五是目前国内外旅游学术研究对游客感知的评价与展望。

图1-4 研究内容章节安排

第三章为研究设计。根据相关理论基础,结合已有研究,设计北京市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表,交代问卷调查数据的获取,主要包含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确定调查区域和调查样本量,对调查执行情况与问卷数据进行审核和整理,并对问卷调查基础数据给予说明。

第四章为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总体评价。主要按照已有学者的划分方法,将北京市旅游景区分为四种类型,并选取典型的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然风光类(香山公园、北京植物园、雁栖湖景区、神堂峪自然风景区)、现代文化类(国家大剧院、798艺术街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央电视塔)、历史古迹类(故宫、颐和园、长城、圆明园)、博物馆类(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共16个景点。在第三章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继而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北京市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为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本章主要从五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介绍四个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调研目的地的基本情况;二是介绍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被调查游客的社会属性特征,主要包括游客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就业状态、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等;三是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研究,根据前人研究,对影响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因素进行选取,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四是通过对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各维度指标与游客属性进行交叉分析,深入探究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五是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提高的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是现代文化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本章的主要内容包含六个方面,一是介绍现代文化类旅游景区的四个案例地;二是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对现代文化类旅游景区游客的基本社会属性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游客的性别、年龄、职业、就业状态、月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等;三是对现代文化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然后将现代文化类旅游景区主体特征、安全、服务和方便性四个满意度评价指标与游客的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交叉分析;四是从游客对旅游过程的体验和旅游过后的感知两个方面来分析游客的满意度;五是使用因子分析法对现代文化类旅游景区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四个满意度评价指标分别对影响现代文化旅游类景区游客满意度起到的作用;六是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并讨论,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是历史古迹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本章以故宫、颐和园、长城和圆明园为例,对北京历史古迹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介绍北京市历史古迹的旅游资源、案例地的基本概况和北京市历史古迹旅游景区的旅游市场现状;二是分析历史古迹类旅游景区的游客社会属性,主要包含游客的家庭结构、性别、年龄、就业状态、月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等;三是从历史古迹类旅游景区的游客期望入手,分析了游客对历史古迹类旅游景区的满意度,然后通过交叉分析和调研结果对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四是介绍IPA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并观测满意度因子变量,对IPA分析方法中的四象限中的因子分布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一定的措施;五是总结主要研究结论,提出历史古迹类旅游景区存在的不完善方面,解释了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提出了北京历史古迹类旅游景区可以借鉴和改进的措施。

第八章是博物馆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本章以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例对北京博物馆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介绍北京市博物馆类旅游景区案例地现状;二是介绍因子分析研究方法和博物馆游客行为感知观测变量的设计与选择;三是从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游客出游行为、获取信息渠道等方面阐述了博物馆类旅游景区游客社会属性特征;四是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博物馆类游客满意度评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五是结合研究结果与博物馆类旅游景区实际发展情况,提出未来博物馆类旅游景区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游客满意度及重游率。

二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专家咨询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保障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强化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与论证,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记录了前人对某个研究领域或研究主题已开展过的研究工作,涉及该领域或主题的研究范围、研究程度与研究深度,既是开展后续相关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避免重复研究和寻求研究突破的主要方式。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将通过对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外比较主流和权威的中外文期刊、学位论文、电子书籍数据库的检索获取相关文献。同时结合学校图书馆借阅和网上购买书籍,查阅最新相关研究成果与论著。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旨在了解其研究历程和现状,揭示其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为完善游客感知研究和开展后续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焦点小组法

焦点小组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其不仅可以用在研究初期阶段理解关键性问题,而且可以帮助设计和开发定量调查工具。考虑到个人认知的有限性和局限性,本研究在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修订、典型案例地的选择等方面采用了焦点小组法。先邀请国内知名旅游学者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研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汲取和整合专家意见,进一步通过数据进行定量检验,以保障质性商讨结果的可靠性与可信度。

(三)问卷调查法

为了提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16个著名旅游景区的游客进行调查,获取一手信息与数据资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测量、检验,以保障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适用性、普适性,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采用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特征、关系与变化进行相对精确性分析的方法,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在对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借助SPSS 20.0计量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北京市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现代文化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和游客社会属性进行交叉分析;以重要性—表现性分析法(IPA)分析历史古迹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并对其进行配对双尾T检验;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博物馆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定性分析法通过北京市旅游局和前人已有研究提供的信息资料,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对北京市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内在规律做出判断。